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吉利用新車型申請命名小行星?小天體提名委員會委員:幾乎不可能

吉利用新車型申請命名小行星?小天體提名委員會委員:幾乎不可能

按:本專欄經《北京青年報》授權轉載此文。截至本次轉載,吉利汽車尚未對媒體質疑給出任何回應。

近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發布消息稱,公司下屬天文興趣小組在2月10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已由吉利汽車申請以其新款車型命名。這一消息引發部分網友疑問,有網友認為,根據現有的小行星命名規定,從發現到獲得命名權往往需要很多年,認為吉利汽車僅僅10多天就獲得命名權「不現實」,檢索也未發現吉利發現的小行星的相關記錄。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委員朱進告訴北青報記者,他了解到了網友的吐槽,在他看來,企業發布的申請命名一事「比較扯」,「可能是(企業)被誰忽悠了。」朱進介紹,在發現後短時間內,小行星發現者獲得命名權的幾率微乎其微。此外,小行星命名不能使用商業性質太過明顯的名字。

吉利新車型命名小行星引疑問

22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汽車)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海報稱,2019年2月22日,吉利最新發布的FY11車型定名為「星越」,吉利汽車同時向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發出申請,希望將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星越」。吉利汽車稱,該申請已「獲准」,並稱吉利星越將成為唯一一款與星球共用一個名字的車型。

同一天,吉利汽車在官方微博上發布了一張申請證書,證書中吉利汽車稱:「吉利汽車下屬天文興趣小組於2019年2月10日,發現一個新的運行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主帶小行星。」根據該證書提供的數據,該「小行星」的視星等為18.9,絕對星等為「15.6」,公轉周期為1674天。

吉利汽車在申請證書中向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表示,申請將此小行星命名為「星越」,寓意「以新星閃耀宇宙,以速度越動時光。」在該申請證書下方,印有吉利汽車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字樣和標誌。

吉利汽車申請發現小行星的消息引來了不少網友的疑問。

有網友稱未查到涉事小行星數據

天文科普工作者劉博洋23日在知乎上收到一個網友的邀請,請他談談對於吉利汽車申請命名小行星的看法,這是劉博洋第一次知道吉利汽車申請小行星命名的事情。他馬上查找了相關的新聞和資料,「看完之後,我覺得這件事很扯。」23日晚劉博洋告訴北青報記者。

劉博洋在質疑文章中提出,申請證書中,吉利汽車稱該天體於2019年2月10日發現。但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對小行星命名的說明,要想給發現的小行星命名,首先要需要在兩個不同的觀測夜看到同一顆新天體,並且確認它以前沒有被發現過,然後這個天體可以獲得一個臨時編號;此後,各地天文學研究者們可以繼續對該天體進行觀測,確定軌道參數後,該天體要至少4次在指定的位置被觀測到,才能獲得一個永久編號;獲得永久編號後,發現者才可以提交命名建議,然後由一個15人委員會審查這個名字,審查通過後,該小行星才算是被正式命名。

「小行星出現在指定的觀測位置往往一兩年發生一次,4次到達指定位置,意味著從第一次發現開始,要花費5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獲得永久編號。所以如果這個天體真的是2019年才第一次發現,那現在根本沒有申請進行命名的起碼資格。」劉博洋表示。

此外,劉博洋檢索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相關的天體軌道資料庫,發現2月上旬獲得臨時編號的小天體中,數據沒有能對應到吉利汽車所發布的天體的數據的。劉博洋在文中提出了幾個疑問:吉利汽車所宣稱的新發現的小天體是否存在?如果該天體存在,是否有資格進行命名申請?接受該申請的是否真的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相關機構?

劉博洋在微博上發文的同時,@了吉利汽車官方微博。北青報記者亦就上述問題私信求證吉利汽車官方微博,但截至北青報記者發稿時,尚未收到回復。

提名專家稱發現後短期獲提名權「幾乎不可能」

那麼吉利汽車發布的命名申請究竟是真是假?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的委員,24日他在個人微博中就吉利汽車發布的申請小行星命名一事稱:「看到了相關的吐槽,申請小行星命名的事看上去有點扯,或是(企業)被誰忽悠了。」

「我也看到了劉博洋寫的質疑文章,他寫的是比較靠譜的。」24日,朱進告訴北青報記者,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不可能就類似的申請為企業頒發申請證書,該證書屬於企業自己的行為。他表示,根據現在的小行星命名規定,很難做到2月10日發現天體之後,22日就能提出命名申請。「要想命名,必須先要有國際天文聯合會發布的永久編號,但目前沒有看到相應的編號。」

「以前的小行星命名規則中,可能出現小行星早就被觀測到了,但由第一個定出軌道的人,作為主要發現者,經上報小行星中心後並審核批准後,獲得給小行星命名的權利。所以當時會有一些人在觀測到小行星後不久,就獲得命名權的情況。」

但朱進表示,近些年來,小行星的命名權改為由第一個發現的人享有,因此發現小行星後很快獲得命名權的情況幾乎沒有了。「當然,也有可能有觀測者發現小行星後,有人將之前的觀測數據發了過來,但發生這樣的事的幾率非常小,幾乎是不可能的。」

朱進此前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稱,雖然小天體提名委員會鼓勵主要發現者在命名時利用自己的創意,但仍有一些名字是不合適的:「比如說,一些政界、軍界人物需要其本人逝世後100年後,才能被用來命名小行星。再比如說,有些商業性質太過明顯的名字,也無法被用來給小行星命名。

(北京青年報記者/屈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ASA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流浪木星」重定義太陽系
人類怎麼移民外太空?

TAG:NASA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