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佩孚腹背受敵時,蔣百里親自前往吳身邊!

吳佩孚腹背受敵時,蔣百里親自前往吳身邊!

盛極必衰,自古皆然,就在吳佩孚躊躇滿志之時,保定的曹錕在周圍一幫宵小之徒的慫恿下,上演了逼走黎元洪和賄選總統的醜劇,引得輿論大嘩,天下騷然。吳佩孚對曹的種種惡行均不予支持,但又不便公開表示反對,只好加以消極抵制,兩人的關係逐漸疏遠,彼此有了心病,直系內部大團結的局面一去不返,為直系的最終垮台埋下了禍根。

張作霖一直在關外卧薪嘗膽,厲兵秣馬,準備復仇。他見時機成熟,乃首先挑動浙江的盧永祥進攻江蘇的齊燮元,然後親率奉軍分五路殺向關內,京津要地頓時戰雲密布,曹錕大總統及其左右慌了手腳,只得擯棄前嫌,恭請洛陽的吳佩孚統兵北上迎敵。

圖2:馮玉祥

調撥已定,各路人馬克日出發,吳佩孚留在北京籌措戰費,調遣後方援軍。他特別約見蔣百里,請教蔣對於討伐奉張的意見和建議。因蔣百里曾在東北主持過軍事訓練工作,對東北的情形有一定了解,吳佩孚還想請他出山,協助討伐張作霖。但是,蔣百里「戒於翻雲覆雨之政潮,不欲以無黨之身陷入漩渦,乃答以離東北已久,今昔情形已大不同,未便妄參末議」。

吳佩孚見蔣百里不願隨大軍出征東北,即轉而要他親率兩個師的兵力赴湖南駐紮,監視南方軍隊,防止他們北伐,以穩固直系軍隊的後方。蔣百里與湖南軍政界淵源頗深,率吳佩孚的軍隊入湘,必會引起朋友們的諸多猜疑,招致湖南軍民的反對,所以蔣百里婉言謝絕了吳的建議。

儘管兩人未能攜手,但吳佩孚欲委重任於只有一面之緣的蔣百里,足見他對蔣百里非常信任和倚重。蔣百里是個極重感情的人,人敬他一尺,他敬人一丈,他對吳佩孚的好感進一步加深了。

10月11日,因山海關、榆關一線戰鬥異常激烈,吳佩孚離開北京,親赴前線指揮。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他的後院快要起火了。

10月22日夜,滯留在古北口一帶的第三路總司令馮玉祥回師北京,與陝軍胡景翼部和京畿警備副司令孫岳所率拱衛京城的第十五混成旅共同發動了北京政變,囚禁了大總統曹錕,在京城各處張貼安民告示,呼籲息兵罷戰。

10月23日晨,蔣百里去看望在清華大學教書的侄兒蔣復璁,看到各處都有「陸軍檢閱使馮」的告示,這才得知馮玉祥已斷了吳佩孚的後路。前些日子馮玉祥率第三路人馬出發時,蔣百里曾親往送行。這次馮玉祥殺了一個回馬槍,吳佩孚大難臨頭了。

蔣百里對蔣復璁說,他要在這危難關頭去秦皇島看望吳佩孚。「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一般趨炎附勢之徒在吳佩孚倒霉時避之唯恐不及,又怎會冒著巨大的風險去看他呢?蔣百里則不然,越是在朋友困難的時候,他越會援之以手。

由於馮玉祥的部隊封鎖了交通線,京津鐵路不能通行,蔣百里就通過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的友人王賡的介紹,搭乘美國駐華公使館一職員的汽車到天津,然後轉赴秦皇島。

吳佩孚領軍在榆關前線鏖戰正急,突然得到北京政變的消息,雖能做到處變不驚,從容應付,但他的統盤計劃畢竟被徹底打亂了。他苦思整夜,決定率部分軍隊撤回天津對付馮玉祥,而對奉軍暫取守勢。

恰在此時,蔣百里抵達秦皇島,這使處在逆境中的吳佩孚大為高興,「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更何況是在這樣的時機和場合。

(杜繼東:《蔣百里傳》,中華書局,2018年版)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蘇子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像中國史 的精彩文章:

西漢園林在中國古代造園史有著怎樣的地位?
雖然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王羲之的人生選擇

TAG:影像中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