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吳二人因何故而分道揚鑣呢?

蔣、吳二人因何故而分道揚鑣呢?

1925年底,張作霖派張景惠到漢口遊說吳佩孚,雙方達成了聯合進攻馮玉祥的協議。12月31日,吳佩孚通電宣告討奉軍事結束,轉而把矛頭指向國民軍。討賊軍所討之「賊」突然由張作霖變成馮玉祥,使社會各界驚愕不已,大失所望。蔣百里舉家南下,到處奔波,好不容易促成的反奉大聯盟,竟被吳佩孚毀於一旦。眼看著自己的努力如一江春水,付諸東流,蔣百里頗覺心寒,遂萌生了去意。

對於蔣百里的處境,梁啟超已洞若觀火。梁啟超在9月份尚有復出政壇的打算,而到這時,他已看出蔣百里的努力是要白費了。

圖:蔣百里

由於意見不合,蔣百里在吳佩孚身邊的處境極為尷尬。因蔣百里堅決反對與奉張聯合,吳佩孚便對他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仍然是見必立迎,仍然是言必稱「先生」,但對他的意見和建議總是哼哼哈哈地虛與應付。發展到後來,吳佩孚甚至連有關機密也不讓他與聞了。參謀長有名無實,只好飄然而去。1926年初,蔣百里向吳佩孚告了假,攜夫人返回上海,然後打電報到漢口,辭去十四省討賊聯軍參謀長之職。

遭此挫折,蔣百里的情緒極為低落,與吳佩孚患難相交,最後落得如此結局,怎不令人黯然神傷!

對於蔣百里的辭職,吳佩孚內心頗為不滿,但鑒於兩人的特殊關係,又不便發作。吳佩孚的秘書處副處長唐天如是蔣百里介紹來的,他見吳對蔣心存芥蒂,便設法替蔣打圓場,竭力化解吳的不快。1925年3月的一天,唐天如與吳佩孚把盞共飲,在酒酣耳熱之際,唐談到蔣百里在上海的境況不佳,既無收入,又得養活太太和5個女兒,生活很苦,唐表示要到上海去看他一趟。吳畢竟是個爽快人,對蔣百里與他的患難交情並未一筆勾銷。他聽到蔣生活窘迫,即問夫人張佩蘭手中有多少現款。張夫人說宜昌送來的1000元,她用了200元,還剩800元。吳讓夫人全數拿出來,給唐天如300元做旅費,另外500元請唐轉交蔣百里貼補家用。

唐天如到上海找見蔣百里,轉交了吳氏的贈款,并力勸蔣百里再到漢口一游,消除吳氏的誤解,彌補因他辭職而造成的缺憾,為以後兩人再次見面或共事預留地步。經唐一說,蔣百里也覺得自己的做法有點意氣用事。他邀唐同赴武漢,但唐因蔣百里已辭職,也決意求去,不願再回武漢。兩人在上海盤桓幾天後,蔣百里溯長江西上,唐天如則浮海南下,到香港做隱士去了。兩位好友從此天各一方,難得見面了。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蔣吳兩人再度重逢,握手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之中。此後數日,兩人經常同桌共餐,只談風花雪月,不談政治軍事。兩位秀才將軍各懷心事,談話已不像以前那樣投機了。正在這個時候,蔣百里的得意門生唐生智逼走趙恆惕,掌握了湖南的軍政大權,蔣百里藉機辭別吳佩孚,到長沙去看望唐生智,數日後由長沙直接返回上海。

漢口一別,後會無期,由於政見不同,個性迥異,兩位經歷頗多相似之處的秀才將軍最終分道揚鑣了。

不久,北伐戰爭爆發,吳佩孚在湖北戰場一敗塗地,輸光了所有的本錢。1927年春,他離開洛陽,經南陽入四川,投奔把兄弟楊森。遭此大敗,吳發誓再不過問政治。他在四川五年,多以讀書、寫作、吟詩、畫梅自娛。1931年9月,他由成都赴蘭州,然後經寧夏、內蒙古,到北京定居下來。

(杜繼東:《蔣百里傳》,中華書局,2018年版)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蘇子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像中國史 的精彩文章:

五臟俱全:功能豐富的漢代城市
雖然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王羲之的人生選擇

TAG:影像中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