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年輕人,如何才能抗造:做好預期管理及心態控制

年輕人,如何才能抗造:做好預期管理及心態控制


網上有很多販賣焦慮的文章,典型如,你的同齡人正在如何如何。

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自己懷才不遇,覺得自己原本可以過得更好,當然,這也有積極的一面。



第一,中國這些年的快速發展,不管社會存在多少不公平,上升通道始終是開放的,人人都有機會。



第二,存在追求向上的意願也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對比一下,很多國家的底層平民,典型如印度,一點不焦慮,樂天知命,反正永遠上升不了,得過且過。



所以其實,適度焦慮可能也是一種成長發展的代價。但這個度在哪裡呢?我們如何能控制焦慮,不要讓自己陷入痛苦掙扎的深淵呢。

一、

個人預期控制

第一,你可能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優秀,也可能並沒有你自己所感動的那樣勤奮;



別人比你厲害,或者考評比你成績好,不一定都是因為你命不好,或者領導對你不待見,有可能真的是你還有所欠缺。

第二,必須相信這個世界有運氣的存在,有不合理的存在,不要奢求絕對的公平或者付出回報一定要對等。

第三,挫折和困難是成長的一部分。

其實當我們準備從事一項事業,或者準備爭取一份權益,我建議的心態是,接受最壞的可能,爭取最好的結果。

不要說,只允許最好的結果,或者只能接受最好的結果。

以前有學霸,成績稍微滑坡就忍受不了,自殺什麼的,這就是非常脆弱的表現。





爭取最好的成績,但發揮失常怎麼辦,還是要坦然面對,提前有心理準備。

前段時間我對自己的一些項目也存在不少焦慮,後來也是這個邏輯,最壞結果會怎樣,其實也不會怎樣,那就坦然了。



當然不是說破罐子破摔,盡量爭取最好的結果,但爭取不到,也不是世界末日,依然有其他的生存方式

以前我們崇拜項羽,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不留後路,很了不起,是的,項羽賭贏了巨鹿之戰,但最後結果呢?


烏江自刎。劉邦可沒有這麼決絕,鴻門宴裝慫挺過去,彭城被打成狗也能挺過去,老爹被當人質,「烹熟了給我來一份」,還是能挺過去。



看歷史書,這樣的故事其實很多,激進不留後路的那些亂世梟雄,能夠賭贏一些戰役,但往往一場戰敗就徹底崩盤。



而那些韌性十足的人往往才能笑到最後,革命從來不是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二、辨證看待問題和困難

凡事皆有兩面,古人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很多事情,事實,都存在不同的解讀和認知,

可能同一件事實,在悲觀的人眼裡,都是苦難和折磨,而在樂觀的人眼裡,都是機會和挑戰。

比如,老闆給你個新的差事,你以前沒經驗的領域,有的人就覺得,這是老闆難為自己,邊緣化自己,對自己之前的工作不滿意;



有人就覺得,這是老闆給自己機會,讓自己突破以前的局限。

認知不同,有的人就自怨自艾,自我否定,自我懷疑;有的人就元氣滿滿,天天給自己打雞血。


那麼假以時間,你的表現可能也會反過來影響別人對你的認知。

比如前者,可能本來老闆給你機會,你自我否定,繼而自我迷失,然後老闆發現你不堪重任,就真的不再給你機會。

比如後者,也許老闆真的對你不滿,找個借口把你調離核心崗位再觀察一下。



但你信心滿滿的打出一片天,把邊緣業務做成企業核心業務,成為公司核心業務負責人,你說老闆難道看不見?這種案例其實相當不少呢。

機會從來都是自己爭取的,樂觀的人看到的都是機會,悲觀的人看到的都是挫折,你想做哪一個?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現實,也沒有辦法改變別人的決策和行動,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對現實的認知,判斷和相應的決策。



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樂觀精神,可以讓人更好的把握機會。





從我自己,以及我身邊老同學,老同事的職場案例中,幾乎都能得出類似的結論:



悲觀情緒嚴重的,基本上職場很難上升,稍微遇到挫折就自我否定,一蹶不振。



而樂觀主義者,可能經常碰釘子,經常被嘲笑,經常被認為是異想天開或者自以為是,但是只要抓住一個機會,就馬上能翻身。



而且,這種樂觀主義者總能有新的機會,因為悲觀主義者總來不認為那些是機會。

那你說今天第一條和第二條是不是衝突了,預期控制,要考慮最壞的結果,樂觀主義,要嚮往最好的可能。

其實不衝突,

能坦然面對最壞結果,是樂觀主義者必備的基本心態。



只有坦然面對,才能從一次又一次不那麼樂觀的現實中,永遠保持美好的期待,保持信心,保持積極進取。

當然,辨證的看問題,也包括另一邊。



比如取得成就,看到增長的時候,也多想想潛在的風險,可能會遇到的障礙在哪裡,未雨綢繆很重要,危機意識很重要,登頂的時候不要悶著頭開下懸崖。



但這一條並不是悲觀的態度,就好比前文提到,你出去旅遊,買個旅遊保險,不代表你被可能的風險因素搞得心驚膽戰,情緒不寧。

三、開誠布公是良藥

前文提過,我們經常為一些可能性而煩惱,其實很沒有必要。

但說起來,我自己也經常這樣。



後來我反思了一下,

很多時候,我們自尋煩惱,是因為自己臉皮太薄,不敢開誠布公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求證某個事情,結果簡單的事情搞複雜了。

舉例來說,最近一些年輕人在新興獨角獸工作,很多人對股票,期權是有期待的,但是會不會有,會有多少,一概不知道,心中忐忑。



我說你們為什麼不問問領導呢,他們說我是新人,現在還沒有,以後看錶現,不好意思問。



那我說你這樣啊,你問問領導,要達到怎樣的目標和表現才能有期權和股權,這總可以吧。

而且你惦記公司股權,更能證明你對公司未來的期待,這不也讓領導覺得你更值得培養么。

有人覺得領導給自己績效打分低於預期,而自我感覺工作很勤奮,於是很不平,跑來問要不要辭職,要不要看看別的機會。



我的建議是,自己去跟領導開誠布公的提出來,你也不是說質疑領導,也不是說去埋怨領導或者做無謂的對比,講別人不如你什麼的,這是很糟糕的態度。



你就以學習的態度去問,你說,我自我感覺很努力,很認真工作,但績效還是沒有別人優秀,

請領導告訴我,我的缺陷在哪裡,如果我想獲得好的績效,我應該怎麼改進。






很多人在職場,或者社交中,有一些利益訴求,有一些回報期待,不好意思問,然後憋在心裡,後來發現與預期相差很大,特別失落。



其實早一點問清楚,講清楚,就算結果真的非常不好,也可以早一點止損,沒必要把大量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忐忑和糾結上。

很多人一起創業也是這樣,開始大家講義氣,口頭說的很好,但沒有具體落實,後來利益出來了,各種撕逼。



一開始就應該把相關利益訴求講清楚,落實下來,對後續持續合作是很重要的。

有些創業者覺得這個不能提前約定,因為你約定了股權有人就躺著不幹活了,這個確實不合適。



但實際上約定的不是具體的股權,而是分配股權的原則。



比如說,你能完成什麼業績,達到什麼目標,就可以獲得多少股權,這就可以避免如前所說的問題。



那有的創業者也不同意,他覺得開始這個人給公司帶來了十倍增長,拿到了獎勵,而後來公司增長了一百倍,我憑什麼給他這麼多,這麼想就是耍流氓了。



公司增長超出預期,前期貢獻者理應獲得超出預期的回報。

人際關係也是如此,有人總拿你開出格玩笑,你很不高興,很厭煩,但由於某種面子上的原因一直表面應承。



我覺得就該直接講出來,這個玩笑你不喜歡,或者你不希望這樣的溝通方式。



開誠布公是個篩子,爛人會無視你的真誠,你也無需再給他們面子,而那些願意接受你批評和責備的人,以後共事也會更順暢一些。

至於追求男生或女生,喜歡就大膽表白吧,並盡量體現自己好的那一面給對方,被拒絕咋辦,還能咋辦,別整天糾結了唄。

開誠布公不代表你一定能獲得想要的結果,也不代表你能跨過那些障礙,但可以讓你更直接的得到答案,如果結果是你想要的,自然皆大歡喜。



如果結果不是你想要的,可以更早地止損,接受現實,並更快地做出決策的調整。

不要宮斗戲看多了,整天想著暗示,想著隱晦的表達和各種琢磨別人的想法、觀點,有問題直接問,有訴求直接講。



開誠布公是個篩子,那些不肯直接面對你問題的人,不值得你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相處。

作者caozsay,

轉載自微信公眾

號「caoz的夢

囈」(id:caozsay)。


本文為LinkedIn經授權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LinkedIn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原作者和視覺中國。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進行刪除,並就版權問題聯繫相關內容來源。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19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edIn 的精彩文章:

職業生涯的前七年要怎樣度過?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馮小剛賀歲20年: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TAG: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