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白最膾炙人口的詩,因為後人改了2個字,才如此詩情畫意

李白最膾炙人口的詩,因為後人改了2個字,才如此詩情畫意

李白最膾炙人口的詩,因為後人改了2個字,才如此詩情畫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詩歌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受到文人墨客的極大重視。然而詩歌的發展卻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戰國時期以楚辭為代表出現了一個高潮之後,詩歌進入了沉寂期,直到以建安七子、曹氏父子為代表的詩人出現,才突破瓶頸,進入第二個高潮。此後的六朝詩歌又平淡寡味,一直要到盛世大唐,才開始了第三個高潮,這也是詩歌文化的巔峰。

引領這個潮流的,是以李白、杜甫為代表的頂尖級詩人。特別是李白,在當時就名滿天下,我們從小學習背誦唐詩,相信很多朋友從小就與之神交。在李白的眾多詩歌之中,《靜夜思》恐怕是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最膾炙人口的詩,因為後人改了2個字,才如此詩情畫意

這首五言古詩寫得很簡單,感情上也不複雜,但它卻以寥寥數筆,勾勒出異鄉遊子對於故鄉的思念。自從它誕生之後,就成為了思鄉詩的代表之作,被人反覆吟唱,以解相思之苦。

然而,可能不為認知的是,我們熟悉的這首《靜夜思》卻並非一個版本。讀者背誦的是明朝人所改動的,而宋朝版本的《靜夜思》是這個樣子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抬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最膾炙人口的詩,因為後人改了2個字,才如此詩情畫意

這兩個版本,大體上是一致的,主題也沒有區別。只不過有了「明月光」與「看月光」、「望明月」與「望山月」兩處不同。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在宋朝人輯錄唐詩的時候,幾乎所有的選集都是第二個版本,這在《李太白文集》、《樂府詩集》、《萬首唐人絕句》等等都可以看出來。而且,經過元朝、明朝,一直都是如此,並沒有什麼爭議。

然而,在明朝有一個叫做趙宦光的文人。他們家族號稱是宋朝皇室之後,世代不仕,專心做學問,他和他的父祖被稱為「吳門三秀」,在江南特別是蘇州一代名氣很大。趙宦光不光專著很多,還編輯整理了很多古籍,他在收編《萬首唐人絕句》時,就將「舉頭望山月」改為了「舉頭望明月」,但第一句並沒有改動。不過,這也只是一家之言,影響力並不大。

李白最膾炙人口的詩,因為後人改了2個字,才如此詩情畫意

到了清朝的時候,還是一個從蘇州走出來的才子沈德潛,在編訂編選的《唐詩別裁》時,將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改為了「床前明月光」。只不過他和趙宦光不同,並沒有改動第三句。

唐詩選集之中,最著名的就是蘅塘退士在乾隆時期編訂的《唐詩三百首》。蘅塘退士在選定《靜夜思》的時候,就將兩者結合起來,形成了我們現在最常見的這個版本。偏偏《唐詩三百首》的影響力太大,超過了任何一本唐詩選集,所以這個版本更為知名。

李白最膾炙人口的詩,因為後人改了2個字,才如此詩情畫意

要知道,宋朝人對唐詩極為推崇,也離李白所生活的年代最近。如果沒有更新更早的資料佐證,他們的版本當然是最接近李白原作,也是最為權威的。然而,直到清朝才定稿的新版本,卻毫不費力戰勝了老版本,顯示出更為蓬勃的活力。我們試圖解析一下原因。

在第一句之中,「看月光」比「明月光」在用法上更為工整,這個「看」字與後面的「望」對應。但是,如果從邏輯上和詩意上來說,「看月光」當然比不過「明月光」。月光撒在地上,你都懷疑是起了霜,為何還要僵化地抬頭去看?一個「明」字,不僅讓人眼前一亮,更有一份驚喜的滋味,所以在這個字的改動上,後人是用足了心思的。

李白最膾炙人口的詩,因為後人改了2個字,才如此詩情畫意

關於第三句的「望明月」好,還是「望山月」好,小珏認為山月更有詩意,能烘托出整個氣氛,也將山川地理收入進來,大大體現了李白跳躍性的思維。尤其是在「明」字已經使用的情況下,再用一個山字,顯然可以避免簡單重複。

儘管現在流行版本就是火了,但小珏其實更偏愛清朝沈德潛的那個版本。當然,詩詞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你的理解也沒有錯,可以留言一同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杜甫罵人最狠的一句詩,有文化的雅罵就是不一樣,令人回味無窮
她嫁給裝瘋賣傻的皇子,為其生兒育女,陪伴丈夫登上人間巔峰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