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為什麼能屹立幾千年而不倒?中國人有一種偉大精神,外國沒有

中國為什麼能屹立幾千年而不倒?中國人有一種偉大精神,外國沒有

長久以來,有一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我,那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核心到底是什麼?這個核心又是怎麼形成的?這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現今,筆者終於我找到了這個問題的根源。

在中國歷史上,儒家思想早就在我們內心中紮根。儒家思想在我們中國人心中存在兩千年之久,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一直存在,直到滿清滅亡才結束,可能,時間還要更久,之後,一直到了新中國的建立。所以說,儒家學術生命力還是非常頑強的。

然而,為什麼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儒生都要讀《春秋》、《左傳》這兩本書?要知道,這兩本書雖然寫得非常好,但是,這兩本書畢竟是春秋時期的,那個時候,儒學還沒有形成。

可是,從歷史來看,春秋戰國這個時間段是中國文明的啟蒙時期,也是百家文化形成的重要階段,所以,這段時間不僅是一部英雄史詩,更是一場人才之間的爭奪戰。可以說,也正是這場持續了五百多年的戰爭,造就了成千上萬的偉大英雄,可以說,這是一個屬於英雄的時代。

在這七百諸侯爭奪天下的過程中,戰國里到處都是「士」的故事。然而,「士」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精神最可貴的支柱,可以說,也是這種精神,使得中國成為了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讓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風雨中屹然不倒。

前文說道:「士」的精神,正是我們民族的最偉大精神,那麼,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呢?

學過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們民族存在的這種精神大多都是古代帝王最需要的。古代的每一位帝王在其統治的開始,都是以儒教為衣,法家為理,讓民眾認為這種思想的正確性,從而,霸道的統治著百姓的思維模式。然而,這麼做都是為了對付從戰國以來就存在的「士」精神。

可能大家有點不理解,大家且聽我慢慢說來。

「士」是春秋戰國的重要標誌,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士為知己者死」。看看戰國的四大刺客有那個不是為了知己而死的?然而,不是誰都會把皇帝當作知己,所以,他們造成的後果,卻是任何統治者都不願看到的。

而這個時候,帝王便會融合儒家的「義」,因為,為知己而死的下場,不是每個帝王都願意看到的。又因為,「義」也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於是,他們又把「義」引向了「忠」,大力推廣「忠」的宣傳。

可是,儘管這樣,戰國以來就形成的「士之風」,「士之骨」,「士之節」,在這兩千多年中依然沒有被消除。

那麼,「士」到底是什麼?

士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人格,更是一種骨血剛烈的作風。

在中國這幾千年的歷史中,「士」的作用和力量是沒有辦法衡量的。在春秋時期,「士」可以說是一種階級,它高於平民,但是,又低於貴族。之後,它逐漸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通稱:「是脫離生產勞動的讀書人。」所以說,在當時「士」還是一個地位較高的階層,這也是一種出身問題。這就好比商人出身的呂不韋,他就可以被稱為「士」。

最後,根據中國「士」的精神得出一個結論:士應該是要先有形,才到神和志,最後到士的風,有了這四點才能正在算的上是「士」。

首先來說,「士」的「形」,其實,在古代這是劍。不管你是有錢還是沒錢,是貴族還是平民,只要沒有劍,或者,不會用劍,那麼,這都不能叫做「士」。當然,也不管你的劍是用什麼鑄造而成的,是金玉雕刻還是破銅爛鐵,只要作為「士」,都一定要有劍。所以,「劍」就像是士的「尊嚴」,只要是人在劍就一定會在,劍不僅能夠殺敵,還能捍衛自己的尊嚴,這更是一種「精神」和「血性」的象徵,所以,「劍」就是「士」的形。

而「士」的「神」,代表的就是勇氣和智慧。想想看,在戰場上勇氣和智慧的結合是有多重要,只要這兩者結合,那麼,就算是身臨戰場中,沒有劍也能浴血奮戰,這就是勇氣最重要的存在。但是,在每一場戰爭之前,也都是要依靠智慧才能上陣,之後,一個好的軍事戰略跟與各國之間的外交政策,最終,使得在這場戰役中佔據上風。即使些戰爭沒有辦法避免,出謀劃策的人也要盡心儘力的保衛國家,效力於戰場之中。

最後就是「士」之「志」,「志」就是這的人一生之中最偉大的志向,我們可以理解為:一些抱有偉大志向的人,其實,就是為了讓國家變得更好,在君主面前將自己的所有才華都展示出來,讓君主更加賞識和重用。但是,在思想還沒有統一時,這些人的志向是有著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其實,我們不難理解,畢竟,帝王的思想才是當時最主要的思想。

若一種思想不符合帝王的想法,那麼,就算是這個人有什麼樣的志向都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然而,「志」的存在也是必然的,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英雄人物存在不是。

可以說,也正是有了前面這三點,才有了後來「士」的風氣。只要風氣一旦形成,之後的幾千年時間裡,「士」的骨血都會一代代的被傳承下來。雖然,中國的「士」,最後還是在無可奈何之中衰退了,但是,「士」的骨血,卻在每每中華民族受到危機的時刻大量湧現,在一個又一個的傳奇中,書寫著中國的歷史。

這也就使得,我們的中華民族能夠屹立千年而不倒。

最後,有趣的是,在東海對面,有一個蠻夷之邦日本,號稱「日出之國」,對中國的「士」則景仰無比。它也照樣畫葫蘆地學起了中國的「士」。在那裡被稱為「武士」,而這種「武士」的精神則被稱為「武士道」。為實現個人於集體、團體的價值,儘可能的發揮自己的能力,甚至,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

如此看來,日本的「士」是不是學走樣了呢?

參考資料:

【《中國的「士」》、《日本「武士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年羹堯太殘暴,竟然將一個鎮子屠殺的一個不剩,也因此他必死無疑
此人資質平庸,卻成為了晚清名臣,因為會教育孩子,後代個個厲害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