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Linux創始人解釋為什麼ARM架構無法在伺服器領域取得成功

Linux創始人解釋為什麼ARM架構無法在伺服器領域取得成功

當前x86架構已經佔領了伺服器領域絕大多數市場份額,但從這些年來x86伺服器的遠程管理晶元以及處理器本身的漏洞頻現,尤其是在2018年年初爆出的幽靈和熔斷漏洞將伺服器硬體安全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與此同時一些互聯網公司嘗試自主設計伺服器架構,如臉譜早在幾年前就在研發自己的伺服器基礎設施openRack。而一些晶元廠商也在嘗試使用不同的指令集設計伺服器晶元,早在2016年時Cavium就推出了首款使用ARM v8指令集的48核伺服器處理器ThunderX,高通也試圖通過Centriq 2400處理器進入伺服器領域。華為也在今年年初推出了64核的鯤鵬920處理器。同時IBM也與一些廠商簽訂合約共同建立openPower聯盟,想重新回到伺服器高性能計算領域。

Linux創始人解釋為什麼ARM架構無法在伺服器領域取得成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現今雲計算伺服器領域大部分使用的是以Linux為內核的操作系統,所以對於這個問題,Linux的創始人有Linus Torvalds有自己的看法。

Linux創始人解釋為什麼ARM架構無法在伺服器領域取得成功

他認為現在開發者大多都在以x86為基礎的平台上開發,而在開發過程中開發者使用的機器也是x86架構的,這可以方便的將雲端應用部署到伺服器上,但是如果使用ARM架構的伺服器,開發者在x86架構的本地機器上進行開發,這樣會造成測試與工作環境不匹配。同時由於這個原因,雲計算提供商會將其他的處理器架構的優先順序降低,導致其他指令集架構的處理器更加無法進入這個市場。

作為程序員界最有話語權的人之一,不知是否有人認可他的看法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