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7億美元?大眾入主福特自動駕駛子公司Argo AI

17億美元?大眾入主福特自動駕駛子公司Argo AI

近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大眾汽車計劃向福特汽車公司旗下的Argo AI自動駕駛汽車公司投資17億美元(也有報道稱這個數字在20億美元左右),為未來雙方在電動化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礎。

根據相關的消息來源,大眾汽車將以營運資金的形式提供11億美元,以支持Argo AI的開發工作。剩餘6億美元作為股本金,大眾汽車將獲得Argo AI的50%股權,這實際上使該公司成為大眾汽車和福特汽車的合資企業。

消息人士沒有透露Argo AI在這筆投資後可能的估值。然而,彭博社本月早些時候報道稱,大眾汽車和福特汽車討論了將Argo AI的估值定在40億美元左右。

這一數字可能會繼續提升。據報道,大眾汽車正在考慮將某些未指明的資產(可能是奧迪旗下的AID)併入Argo AI,這將進一步增加Argo AI的後續估值。

大眾汽車和福特汽車上月首次表示,它們可能在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展開合作,包括已經宣布的一項汽車合作開發協議。兩家汽車製造商計劃向市場推出一款面向企業客戶的中型皮卡和麵包車。

此前,有消息稱,雙方談判中的最大障礙,就是兩家公司如何評估大眾的自動駕駛技術資產,為此大眾有可能把子公司奧迪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AID(Autonomous Intelligent Driving)作為條件,要知道大眾已經撥款500億美元,在2023年前開發電動汽車、自動駕駛和新的移動服務。

不過福特和Argo.ai不確定AID這家擁有150名員工、在公共道路上運營約12輛自動駕駛測試車的公司,是否像大眾所說的那麼值錢。

而截止去年8月,Argo AI共有338名員工分布在匹茲堡、Dearborn、密歇根和邁阿密,以及新澤西等辦公室,那裡還有福特收購的激光雷達公司(一家叫做Princeton Lightwave的激光雷達初創公司)。

與此同時,兩家公司還在就福特使用大眾MEB電動汽車平台進行談判,包括涉及的數量、為使用該平台支付多少費用。但知情人士說,福特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使用這一平台。

現在看來,一旦解決福特的需求(Argo AI的融資),大眾的MEB電動汽車平台的合作談判也將很快進入實質性階段。

大眾集團近日剛剛對管理職責進行了調整,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將有更多精力掌管大舉向電動汽車轉型的戰略。或許,這已經埋下伏筆。

大眾已經明確,從2020年開始,將在全球範圍內製造5000萬輛電動汽車,將MEB平台授權給其他汽車製造商進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重中之重。

目前還不清楚這項投資合作計劃是否會影響大眾汽車與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urora在2018年1月宣布的合作關係。此前,大眾曾試圖全盤收購Aurora,但遭到拒絕。

Aurora最近宣布,它從亞馬遜、紅杉等公司獲得了5.3億美元的融資,這使得大眾重新考慮自己的自動駕駛發展策略。

事實證明,在自動駕駛汽車的全球研發競賽中,這種合作關係對汽車製造商越來越重要。傳統汽車製造商正面臨來自科技行業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比如Alphabet Inc.旗下子公司Waymo。

大眾汽車去年更是曾嘗試出資120億歐元(約合137億美元)收購Waymo公司10%的股份,但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福特不是第一家接受外部同行資金支持自動駕駛駕駛項目的汽車製造商。去年,本田汽車斥資6億美元入股了通用汽車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Cruise Automation。這筆投資是兩家公司合作開發一款全自動駕駛汽車的27.5億美元合作計劃的一部分。

目前,Cruise的估值約為146億美元,儘管沒有可觀的收入,而且產品還沒有準備好投入商業運營。但去年,日本軟銀集團和日本汽車製造商本田汽車合計斥資50億美元收購Cruise的少數股權。按照通用汽車公布的數據,去年公司在Cruise的支出是7億美元,預計今年還將再支出10億美元。

幾天前,寶馬公司也和梅賽德斯-賓士母公司戴姆勒承諾斥資11億美元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將在移動出行等多個領域與Uber、Lyft等展開競爭。

一直以來,大眾汽車在自動駕駛研發方面,受制於自身技術儲備,更多是和外部廠商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發。比如,去年大眾宣布和Mobileye(英特爾子公司)合作,在以色列推商業自動駕駛打車服務。大眾負責提供一支電動車車隊,而Mobileye則負責自動駕駛技術。

擁有自主技術,顯然對於這家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來說,已經非常迫切。去年,大眾首席執行官赫伯特?戴斯(Herbert Deiss)曾明確表示,他更願意擁有自動駕駛技術,而不是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工智能汽車 的精彩文章:

TAG:高工智能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