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宿命:韓國發展困局,中國趕超,東亞重歸鴉片戰爭前格局

歷史宿命:韓國發展困局,中國趕超,東亞重歸鴉片戰爭前格局

二戰以後,在東亞、東南亞的國家或地區之間,出現了產業結構的轉移與分工。於是,美國學界提出了「雁行模式」。即,日本是領頭雁,之後是亞洲四小龍,再之後則是亞洲四小虎。中國大陸則大體與亞洲四小虎處於同一梯隊。

但是,隨著各國家或地區的發展速度的不平衡,「雁行模式」理論也日益不合時宜。對雁行模式衝擊最大的是中國大陸的快速崛起。經三四十年經快速發展,原本排在四小龍之後的中國大陸開始在多方面趕超,有些領域已經超越領頭雁日本,有些則可與日、韓並駕齊驅,有些雖相對日、韓落後,但已經形成巨大的追趕壓力。

這其中處境最為尷尬的是韓國。一方面是日本始終站在他的前面。雖然韓國的三星、現代等企業或產業已經可以與日本相應的企業相匹敵,甚至超越了日本。但就整體而言,韓國與日本仍有差距。能否追趕上日本仍是一個問題。

另一方面,中國後來居上,對韓國所有優勢的產業均形成巨大的衝擊,有些已經超越,有些則形成巨大的壓力,加以時日就能超越。例如,1、在互聯網領域,中美並駕齊驅,只有美國與能中國一較高下,日本、韓國遠不如中國;2、造船方面,一直是韓國的強項,這幾年來也逐漸被中國超越。就量而言,中國早已超越。就質而言,也在越來越多的技術上追趕或超越;3、智能手機方面,三星雖然仍佔有優勢,但華為、小米等一直在步步進逼,就單一品牌比較而言,超越只是時間問題,就總量而言,中國品牌遠超韓國;4、汽車方在,中國雖然落後,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已走在世界前列,在這方面超越韓國也不是問題;5、其他諸如半導體、自動化系統等方面,很多都已超越韓國,或者形成強大的追趕壓力。

由此可見,韓國的處境極其尷尬,既沒能全面追上日本,又被中國趕超。而且,韓國本身是小國,經濟越來越集中於幾個大型企業。一旦這些支柱性產業被中國超越之後,其利潤空間一定會大輻度擠壓,對韓國經濟的衝擊將會非常之大。一旦如此,韓國一定會走向衰弱。

自鴉片戰爭之後,中國走向衰敗,洋務運動的失敗與明治維新的成功,讓日本走向了中國的前面。二戰後,中國遭西方封鎖,加之計劃經濟等因素,韓國早於中國騰飛二十年,又讓韓國走在了中國的前面。如今中國大踏步的追趕,加以時日,韓國也好,甚至日本,都會被中國所全面超越。一旦到那時,他們與中國的關係或將重歸鴉片戰爭前的歷史常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春白雪 的精彩文章:

若無曾國藩,洪秀全是否能滅掉清朝?

TAG:陽春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