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方能夠強盛五百年而不衰,離不開阿拉伯的這兩大貢獻

西方能夠強盛五百年而不衰,離不開阿拉伯的這兩大貢獻

自1488年,迪亞士到達非洲好望角,西方開啟大航海時代以來,已有五百多年。在這五百年多里,西方逐漸走出中世紀,不斷發展強盛,使原本相對落後的歐洲成為了世界的中心,西方文明成為最強大、最具影響力的文明。但是,促成西方走向強大的不僅僅是新航路的開闢,還有一個比新航路更重要的事件——文藝復興。

無論是新航路的開闢,還是更早的文藝復興,都離不開阿拉伯文明的作用。主要是兩大作用,一個是正面作用,一個是反面作用。

首先,阿拉伯文明對文藝復興起到了正面作用。這個正面作用源於一場不大為人所知的運動,稱為「百年翻譯運動」。

所謂「百年翻譯運動」,就是阿拉伯帝國時期,在帝國統治者的大力支持與倡導之下,將希臘、羅馬、波斯、印度等典籍大量翻譯成阿拉伯語。這場歷時兩百多年的翻譯運動,為世界留下了大量珍貴的典籍。

我們知道,文藝復興運動所要復興的是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而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在羅馬帝國末期已因受到日耳曼、匈奴、哥特等蠻族的入侵而不斷衰弱。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一系列蠻族政權的建立,大大加速了這一過程。

再者,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西歐四分五裂,割據政權林立,天主教會漸漸成為了凌駕於歐洲各王國之上的力量。羅馬教皇成了各割據政權的「共主」。在天主教的衝擊下,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在西歐消亡殆盡。所以,文藝復興所需要的古羅馬、古希臘典籍就需要從外部流入。

古希臘、古羅馬典籍流入歐洲的渠道主要兩個。即,一、奧斯曼帝國滅亡拜占庭帝國之後,大部拜占庭的學者逃到了西方,帶去了大量古希臘、古羅馬的典籍。二、將「百年翻譯運動」中翻譯過去的古希臘、古羅馬典籍再重新翻譯成拉丁文。

其次,中東民族對東西方商貿的壟斷與阻礙,這主要起到反面促進作用。

幾千年來,西方對東方的瓷器、絲綢、香料等趨之若鶩。但是,無論是海上,還是陸上,東西方的貿易都要經過西亞、印度洋,所以該地區的民族一直壟斷著該地區的商貿。

隨著奧斯曼帝國的崛起,並逐漸擴張至成為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東西方的貿易,不論海上,還是陸上,都要經過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奧斯曼帝國則對貿易徵收重稅。便得傳統的貿易路線受到嚴重影響。

為了緩解對東方香料等的需求缺口,歐洲不得不設法尋找一條繞開奧斯曼帝國的新航路。於是,在葡萄牙恩里克王子組織的團隊的努力下,終於促成了迪亞士到達非洲的好望角,拉開了大航海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春白雪 的精彩文章:

司馬懿是忠臣,還是奸臣?如何辯證看待?

TAG:陽春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