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繼600歲故宮成當紅IP後,2019文化類節目還會有什麼新玩法

繼600歲故宮成當紅IP後,2019文化類節目還會有什麼新玩法

在延續文化類節目熱度的同時,2019年,不少平台也在嘗試該類節目的創新與改變。

日前,「紫禁城上元之夜」在各社交平台持續引發熱議,這場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以來首次對外開放的夜場活動,一度因搶票導致故宮官網崩潰。

在近兩年大熱的文化類節目中,故宮的「存在感」特彆強,從2016年播出的三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掀起故宮熱,到《國家寶藏》的走紅帶火故宮「賞寶」游,再到2019年開年,《上新了?故宮》令故宮一躍成為新晉「網紅」…… 在這些優質文化節目的帶動下,原本人們印象中古老的故宮,儼然已重煥生機,成為「自帶流量」的當紅IP。

繼600歲故宮成當紅IP後,2019文化類節目還會有什麼新玩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助推600年故宮再度翻熱的同時,以《國家寶藏》第二季和《上新了?故宮》等為代表的多檔文化類節目也紛紛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創新創優節目,且佔比接近一半。文化類節目以「星火」之勢「燎原」,也證明了年輕人對深層次的文化有著超乎想像的興趣和熱情,只要「打開方式」正確,文化類節目同樣可以讓年輕人接受。

40餘檔節目多元布局,拓展文化表達新空間

在政策、市場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剛剛過去的2018年,文化類節目的熱潮仍在延續。數量方面,各大電視台和視頻網站推出了近60檔文化類節目,較往年有所增加;內容方面,除了《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國家寶藏》等綜N代,也出現了《一本好書》《上新了?故宮》等創新品類;表現形式方面,文物題材愈發受歡迎,另外,越來越多的節目開始走出演播室,利用戶外場景帶來更大的表達空間。

2018年底,各大頻道及網路平台陸續發布2019年綜藝片單,據不完全統計,央視、各大衛視及視頻平台已公布了近40檔文化類節目,其中「綜N代」有19檔。通過分析總結,不難發現一些共性,也呈現出了一些文化類節目的發展趨勢。

繼600歲故宮成當紅IP後,2019文化類節目還會有什麼新玩法

2019年開年,不少已開播的文化類節目產生了高話題度、關注度。如《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不僅在春節期間備受觀眾喜愛,十期節目中教科書般的開場白還一度登上熱搜;《國家寶藏》第二季在保持優質內容的基礎上,以新穎的形式和精美的舞台設計提升了傳統文化的傳播力;《經典詠流傳》第二季也在創新上做文章,中、英、法、德、俄五種語言演唱的《登鸛雀樓》讓觀眾眼界大開;《喝彩中華》第二季中,也向觀眾傳遞了傳統戲曲與專業戲曲人的舞台魅力;開播不久的新節目《國風美少年》則展現了「古風」潮流,探索了文化類節目的一個新方向。

從近些年引起熱議的節目以及2019文化類節目片單中不難發現,跨形態的節目開始出現成為未來文化類節目的主角。之前飽受好評的《一本好書》《國家寶藏》,用情景劇、脫口秀等演繹方式讓原本「冷冰冰」的書本、文物瞬間變得鮮活有趣,再輔以解說、學者探討等環節,極大激發觀眾興趣之餘,也滿足了觀眾的求知慾……

繼600歲故宮成當紅IP後,2019文化類節目還會有什麼新玩法

2019年,新推出的文化類節目中,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詩歌》《國寶有腔調》,在眾多詩詞、文物題材節目中,將音樂元素融入其中,獨闢蹊徑,尤其是《中國好詩歌》,更是吸引了以「中國風」著稱的音樂搭檔周杰倫、方文山作為嘉賓,引起了網友關注;浙江衛視《味里故鄉》和騰訊視頻《無知博士環遊記》,則將表現形式放在旅行上,並在一系列戶外體驗中向觀眾展現各地風俗,以及科學、建築、美食等各領域知識。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題材出新,不少新興媒體抓住了微視頻異軍突起的趨勢,開始打造微綜藝,比如芒果TV將推出的《一起讀書》,以及西瓜視頻曾推出的《丹行線》《大藝術家》《侶行-穿越東歐》等多檔節目,為文化類節目未來市場空間拓展打下了基礎。

「熱」起來之後,亦需「慢」下來創新

自文化類節目於央視走紅起,這兩年文化類節目著實處在一個繁榮期,這類節目的影響力、市場潛力超出許多人的想像。但經過幾年發展,文化類節目似乎過了最初的紅利期,亟待轉型再創新。

相比於其他類型綜藝來說,仍有一些文化類節目仍然存在「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有人甚至評價所謂的「文化類節目熱潮」,其實是缺少眾人參與的「孤獨者的狂歡」,如何吸引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的關注,依然是文化類節目需要直面的命題。

雖然這兩年文化類節目在題材樣式、文化內涵以及傳播渠道等方面均有所突破,但同質化的問題也開始顯現,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歷史故事、詩詞、文學等題材佔據了文化類節目總量的62%。能夠看到,文化類節目如果沒有新的突破,很難給觀眾帶來持續的新鮮感。

繼600歲故宮成當紅IP後,2019文化類節目還會有什麼新玩法

在多元題材創新下,2019年又有許多垂直類的文化節目陸續出現,比如湖南衛視的《墨香中國》《對王之王》分別以書法藝術、對聯文化入題;浙江衛視《歲月神修》《尋味百草園》分別把著眼點放在了文化修復、民間本草美食尋找上;安徽衛視《大地藝術家》則以景觀藝術為線索,描繪了自然美景與「悠然見南山」的「慢」生活。可以說,這些節目在創新性探索和差異化表達方面又打開了新的空間,如何規避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找准突破口,顯得至關重要。

文化類節目「熱」起來的同時,更需要創作者「靜」下來。一檔文化類節目,必須要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如《中國詩詞大會》中「飛花令」環節一向極受觀眾歡迎,飛花令是一種古代酒令,製作方對比拼方式進行改良,在保留特色之時讓觀眾更易看懂。將傳統用傳承創新的方式包裝,既增加觀賞性,也更利於傳統文化的傳播。

繼600歲故宮成當紅IP後,2019文化類節目還會有什麼新玩法

在顛覆以往傳播格局的融媒體時代,文化類節目也需要運用互聯網思維整合資源,積極探索全媒體互動的傳播形式。面對傳媒新格局,一些文化類節目開始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場景內外互動,建立多渠道傳播平台。比如《朗讀者》曾在線上搭建「為TA讀」平台,在線下的81個人文景點設立「朗讀亭」,吸引了約2萬人次的參與,收錄了近2400個小時的素材,讓朗讀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上新了?故宮》以「文化探秘+文創運營」的邏輯,讓觀眾通過節目了解歷史之餘,還能在節目外購買到全新的文創產品。

繼600歲故宮成當紅IP後,2019文化類節目還會有什麼新玩法

毋庸置疑,讓當代人理解傳統文化,尤其讓當代年輕人更好地了解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寶藏,文化類節目正扮演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要讓文化類節目突圍而出,更需要拓寬視野、突破思維桎梏,在傳播方式和表現形式上做更多嘗試。可以預見的是,一檔文化類節目以「堅定文化自信」為準繩,並在內容上進行深度挖掘,必然能讓節目真正走進觀眾心中。

來源:廣電時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