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棄老國的厄運

棄老國的厄運

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叫做「棄老國」,人們認為老年人活在世上是多餘的,是一種負擔,省下老人的食糧來養活幼兒不是更值得嗎?

於是該國國法規定,家裡不準養老人,凡是老人,不論男女,一律驅趕至荒山僻壤中讓其自生自滅。百姓雖不忍看見年邁的父母棄於深山給野獸充饑,但畏於國法,不得不服從。

當時,國內有一位長者與兒子相依為命,父慈子孝,家庭和樂。直到父親年老之時,長者的兒子實不忍心讓父親流落野外,慘遭不幸,於是他想出一個辦法,在屋後挖了一個地洞,偷偷把老父藏在裡面,日夜奉養,所幸未被發現。

不久,「棄老國」遭受鄰邦的侵犯,因為鄰國也看不慣該國不近人情的國法,於是下了一道戰書,裡面提出四個問題,限三天答覆,如不能回答,立即起兵攻戰。

國王趕快召集文武百官,可是誰也不能回答,國王焦急萬分,只好四處張貼布告,征問國中智者,如能解答者當給重賞,這四個問題是:

一、世上什麼東西最寶貴?

二、世上什麼事情最快樂?

三、世上什麼味道最美好?

四、世上誰的生命最長久?

榜文貼出去,兩天過去了,還未見有人解答,直到第三天,忽然有位年青人,當眾提筆寫出了以下答案:

一、信為第一財,

二、正法最快樂,

三、實語第一味,

四、智慧命第一。

國王得到答案非常高興,馬上傳召他進宮,可是鄰國的使臣又提出一個問題來,他手拿一塊真正的檀木,兩頭一般方正大小,他問大家:「這檀木,哪是頭,哪是尾?」

周王和眾臣面面相覷,都不能回答,青年人立即去問他的父親,老人說:「你去把檀木放在水裡,那沉下去的是頭,浮在水面的是尾。」

使臣很滿意,但他還有最後一個問題,他牽來兩匹白馬,完全一模一樣,他問眾人道:「這兩匹馬之中。誰是母親,誰是兒子?」

國王和群臣都不能區別,正在著急之時,青年人已從父親那裡趕來了,他立即回答道:「這很簡單,只要拿一些草來給這兩匹馬吃,那自己不吃,卻把草推向另一匹身邊去的,便是母馬。」

當使臣離去時,國王很高興的對他說:「你的智慧使國家得到平安,請問這是你自己的聰明,還是有人教給你?」

青年猶豫了一下,回答說;「是我父親教我的。」

國王很奇怪地問道:「他現在哪裡?」

「請大王恕罪,我與老父相依為命,我不忍心遺棄他,於是將他藏在家裡的地洞里,這所有的答案都是他老人家告訴我的。」

國王感到非常慚愧,他後悔的說道:「都是我錯了,難得你有這樣一片孝心,奉養老父,幸虧他救了我們的國家,我要趕快傳旨全國,恢復敬老養老的制度。」

從此該國敬老尊長,成為最有孝道的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是學堂 的精彩文章:

修行靠自力,更需佛力!

TAG:如是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