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小米9手機編輯體驗:八年漲價1000元後小米求變

小米9手機編輯體驗:八年漲價1000元後小米求變

小米是很多手機發燒友的初戀,8年前小米首次推出小米手機時,1999元的價格宣布後掌聲雷動,1999元這個價格自此也成為國產手機的一個標杆。這幾年堅守1999元的價格是不可能了,因為大家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高了,電子元件的價格也漲了,但是小米還是被雷軍戴上了綜合利潤不超過5%的緊箍咒,以致於小米9最終起價是2999元,八年來漲了1000元,這點比一些手機廠商要厚道,小米這次漲價意味著他們離高端手機品牌更近了一步。

8年前小米用1999元的手機做出了市面上四五千元高端機的體驗,如今2999元的小米9還能復現這樣的奇蹟嗎?昨天我們體驗過一款驍龍855的旗艦機Galaxy S10,其售價預計在5500元左右,小米9隻有它一半左右的價格,編輯們的體驗會有什麼差別嗎?

斧娃:

上次體驗Galaxy S10的時候我們的孟編自稱是曾經的三星旗艦用戶,然後因為卡頓問題而數次想要炸毀它。事實上他使用的是Galaxy S7 edge、而我使用的是更加小巧的Galaxy S7,他後面很快就一直在使用高性能的旗艦,而我現在還在用這塊即使是高處直接砸落到地上而且是面部著地都已經完全不會心痛的Galaxy S7。相信我,即使是關於這款設備的卡頓已經有很多網友討論,再要強調卡頓帶來的不適都不會感覺多餘,買早餐結賬時在掃一掃頁面卡頓很久感覺尷尬?在地鐵上解鎖時因為誤觸而拍攝快捷、想要返回卻因為卡頓回不去?這些我都試過。

所以本來就在考慮在新年換部新的手機,之前是考慮過紅米Note 7,後來想或許升級到小米9 SE似乎值得考慮(如果能夠搶到的話)。其實之前一直沒有緣分用小米的機器,倒是試過用Nexus 5刷過MIUI 8,所以這次小米9到來後感覺非常期待,而拿到手後確實感覺挺不錯的。

我們拿到的這款是黑色的6 128GB型號,初拿到手感覺尺寸偏大,單手操作近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長度有些「放飛自我」,很難按到片上的應用,而且兩側的邊緣有些鋒利,底部似乎有些若有若無的弧線設計倒還算不錯,但是邊框的控制沒有期待的水準,尤其是下巴,劉海似乎要比想像得稍大,強迫症用戶估計不願意接受這些。饒是這般,小米9的屏幕素質其實算是上游水準,字體既不會感到發虛,顏色同樣覺得較為舒適,但是默認亮度似乎有些偏高,建議用戶拿到手後降低亮度或者是將色溫適當調暖些,會舒適很多。

小米9的指紋識別在添加的時候不需要費力,這點要好過昨天的Galaxy S10,而且不嚴謹地說,解鎖速度同樣更快。另外還要特別表揚小米9,同樣是屏幕指紋識別,用戶在解鎖指紋的時候會有很酷炫的動畫集中在識別區域周圍,在設置菜單中能夠提供四、五種方案選擇,都很好看,數年前那群喜歡沒事就滑動鎖屏來解壓的用戶現在可能會喜歡點擊屏幕看動畫罷。

之前在微博上面聽說小米9在拍照的時候需要打開專業模式才能使用4800萬像素,否則是普通的1200萬像素,但實際上你會發現有單獨的「4800萬像素」選項,這項是默認關閉的,需要手動打開,而且該模式是無法配合其他部分模式同樣開啟的,有點不理解這樣的邏輯。總之,手動使用4800萬像素拍攝後的照片能夠在雙擊放大預覽的同時進行第二次放大預覽,第一次預覽感覺還挺好的,但繼續放大確實感覺塗抹感有些重。

至於其他的,可能會有讀者好奇廣告是否依然多,我倒是沒特別注意到,僅有一次看天氣的時候看到過京東購物的廣告,自帶應用方面確實比較多,但是諸如58同城之類的應用都是可以卸載的,但是小米系統應用比較多,感覺有些臃腫,但總的感覺還是蠻不錯的。

孟憲瑞:

由於之前體驗了華為Mate 20 Pro、三星Galaxy S10兩款曲面屏旗艦手機,真正看到小米9的時候略顯失望——視角效果上它的邊框厚度還是有點明顯的,當然這種比較對小米9也不公平,曲面屏的一個優勢就是視角效果出色,而小米9在同級別對手中已經是出類拔萃了,整體感覺像是加大號的小米6手機,跟小米8風格完全不同。

不過小米9的手感是真的喜歡不起來,玻璃後殼太滑了,比S10還要滑,跟去年評測的Mate 20差不多一個感覺,拿在手裡生怕滑落出去。 另外後殼的鏡頭突出太多了,而且排列方式看著很醜。

AI按鍵比想像中的好用很多,除了呼出小愛同學之外,實際上也是一個多功能快捷鍵,直接調出支付、掃碼等功能,易用性上不錯。

對於小米9來說,續航可能是個槽點,不過現在沒有長時間體驗,個人比較關注的是屏幕及拍照,室內拍照現在的感覺還好,沒發現什麼問題,照片的顏色跟Mate 20 Pro及S10都不一樣,很大可能還是跟屏幕有關。

楊申圳:

看到真機後感覺小米9特別纖薄,仔細看發現是因為機身四周都做了視覺上的處理。

拿到手後的重量感與它外觀給人的感覺差不多,不過由於機身兩側做的過於扁平,個人感覺握緊的話略微有點割手。

正面邊框寬度可以接受,水滴屏雖然比較礙眼但是也慢慢習慣了些。

背面又是一個指紋收集器,不過感覺挺厚實,應該機身內部空間利用率很高。

手機底部採用對稱設計,挺美觀的,不過其實仍是單聲道,其中一邊的喇叭孔僅是為了美學上達成對稱,音量方面,個人感覺外放的聲音足夠大了。

屏幕方面,這塊聲稱的三星AMOLED比不過昨天體驗的三星S10的屏幕,亮度差一些,並且色彩還原度個人感覺也不如三星S10那塊屏幕。

試了一下手機定位,確實非常精準,轉動時方位的識別也非常準確。獨立AI鍵用著還可以,不過即使是計算器這些應用,首次呼出時還是會有明顯等待,大約有1秒鐘左後,如果後台不清理該進程的話,再次呼出倒是秒開。

這個手機寬度對我來說個人是不太喜歡,覺得寬了,所以實體按鍵的位置也沒覺得特別順手,但是更寬的屏幕確實打字完全不會誤觸。

Strike:

小米9的尺寸感覺比昨天的Galaxy S10大了一圈,主要是更寬了,單手握持感更差,再加上光滑的雙面玻璃設計,單手其實挺難使用的,再加上三攝異常突出,裸機手感其實不算很好,建議加套使用。

細節方面,屏幕和中框與背面玻璃的貼合做得挺好的,過渡相當順滑,沒有太大的異感,不過手機的按鍵手感偏硬,而且兩個短鍵鬆動感明顯,可以左右晃動,長的音量鍵就沒那麼明顯,另外卡槽貼合做得不好,明顯突了出來。

屏幕指紋識別的速度還是可以的,雖然說沒有電容指紋感測器那麼快,不過對於全面屏手機來說這已經算是最好的選擇,識別正確率也不錯。

4800萬像素的攝像頭是這手機的一大賣點,不過在相機的標準模式下4800萬像素的開關藏得有點深,不可以一鍵開啟,而且開啟4800萬像素高清模式後是無法直接切換到2倍和超廣角攝像頭的,我覺得小米是不想用戶誤解那兩個攝像頭也有4800萬像素,但用戶體驗並不好,改成切換攝像頭時提示「4800萬像素高清模式已關閉」就行了,另外專業模式下也不能啟用主攝像頭之外的攝像頭,希望後面系統更新能改掉這個。

潘靖江:

昨天我們拿到Galaxy S10的時候,我正好在工廠測試電源,沒能第一時間摸到,而今天小米9到位時候,我總算是趕上第一現場了。從整體來說,小米9給我的感覺是做工比起以往要有一定的提升,感覺是下過功夫了,特別是在薄度方面,手感很不錯,不會有厚重感。大小尺寸方面比起Galaxy S10要大一點,單手操作對我來說有點困難。

不過要說驚喜方面,感覺並沒有,屏幕上還留著一個小劉海,稍微有些失望,背後的三攝採用豎排,這點倒是比起Galaxy S10的「防爆盾」造型要順眼,可能是我看多了豎排的吧。其它方面則有待體驗,大體上都是穩步提升,沒有什麼「(嗶~)」。不過系統方面可能是審美疲勞,現在對MIUI真的愛不起來,反而是原生Android風格的系統最為喜歡。

所以你問我是要小米9還是Galaxy S10,我可能會告訴你我會等一加的新機器,或許這就是一加死忠粉吧

alexallen:

由於小米的主流級旗艦機過去都是相對便宜的,所以我對這次小米9起步2999元起的價格還是覺得偏貴了,這是我在沒拿到真機前對小米9的看法,相信也是很多人對小米手機的看法,也就是:賣不起高價。

但小米9上手後,我改變了自己的看法,這次新機是對得起價格的,以前的小米6、8、MIX系列的做工是好,但算不上精細,但這次小米9終於是有了大廠的感覺,整體趕上了國產旗艦的水平,不會再有1999元的感覺(這是以前小米旗艦機的標準價),這個真不是瞎吹,大家可以到實體店感受下。

只是除了整體質感提升外,我就對小米9不算太有好感了,水滴屏、屏下指紋、三攝,都是在其它手機上見得多了,只能說它的屏幕還願意拿出來說說,比以前小米用的OLED強太多,但距離三星的還是差得遠,基本是屬於一加6T的水平。

但客觀地講,小米9整體第一感受還是可以的,只要你能買得到,當然你目前基本買不到,所以在現階段,我給它再多讚譽也是白搭。

唐裕之:

第一次拿到小米9,整體外觀中規中矩。弧形後蓋使得握持手感比較好,個人感覺不太割手。背部得到攝像頭突出有些大,實在是不喜歡這樣的設計,即使將來要帶保護套使用。但是正面的觀感就不是很好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水滴屏樣式的洗禮,這樣的外觀已經不能給使用者帶來驚喜了。這次屏下指紋我認為已經比較好用了,識別成功率也不錯,但是如果識別面積再大一些就好了。在使用指紋識別時識別區域亮度很高,不知是否會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有燒屏現象發生。整個手機是玻璃機身,金屬中框,所以比較沾指紋,不過好在後蓋有疏油層,能輕鬆地擦乾淨。

在系統上我重點試用了一下「捷徑中心」。本以為這個捷徑中心是如同蘋果iOS系統中的那個「shortcuts」或者是Android平台的「tasker」應用,但是打開後很失望,並不是以上那兩種可以自己編輯功能使用邏輯的應用,只是可以在某些無法使用語音的情況下快速控制功能的操作集合。

這次小米還專門設置了一個AI鍵,可以快速打開捷徑中心。如果不喜歡這個按鍵的朋友,好在小米在設置中可以選擇關閉。

整體上小米9還不錯,如果對於外觀沒有太多追求,可以考慮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能網 的精彩文章:

移動版顯卡MX 230和MX 250即將上市,MX 250竟然不如MX 150
日本超算「京」年中退役,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算耗資1300億日元……

TAG:超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