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沒有死胡同

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沒有死胡同

中科大博士劉春揚意外失蹤死亡事件讓許多人心痛,心痛之餘更多的是反思。劉春揚,1991年生於安徽鄉村。6歲讀書,18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化學專業,四年後轉碩士,又轉攻博。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一直是全家,全村,乃至全縣的驕傲。

今年1月30日,本和父母說好次日回家過年的他卻沒有回家。他失蹤了。經過救援隊不眠不休四處搜尋。最後,劉春揚的遺體,在水庫的蘆葦盪中被發現。警方調取監控,發現在1月31日凌晨4時,劉春揚起床,獨自在雪中步行2小時20分鐘,行至一座水庫,行走在一座橋上。

1月31日凌晨,獨冒寒雪,撐傘走在路上的他,是劉春揚留在這個世界最後的影像。雖然不知道當時他在想什麼,但是看得出他的心裡,必是承受著巨大的煎熬與壓力。

許多人猜測,劉春揚之死,很可能與他攻博所面臨的巨大壓力有關。因為不能交出合格的畢業論文,他被學校延期畢業已經500天了。或許這就是他當時心裡一道過不去的坎。

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過不去的坎。500年前,王陽明曾經在貴州龍場寫下一篇著名的《瘞旅文》,祭奠三個客死龍場的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他悲憤地寫到:「我早知道你肯定會死,因為前兩天我隔著籬笆望見你愁容滿面,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如果你實在貪戀這五斗米的俸祿,就應該高高興興地去上任,為什麼要這麼不開心呢?」

「而我離開故鄉來到這裡,已有兩年了,同樣也經歷了瘴毒之氣的侵害,但卻能安然無恙,就是因為我始終保持著豁達愉悅之心,沒有一天是像你這樣悲悲切切、憂鬱哀愁的。」

雖然同樣遭遇貶謫,苦難,王陽明卻能保持一份愉悅、快樂的心情,最終戰勝困境。

與王陽明有相似經歷的還有蘇東坡,屢屢遭受打擊貶謫,卻始終樂觀,僅僅那一句「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就鼓舞激勵過後世無數人。

為什麼蘇東坡、王陽明能過去的坎兒,這位小吏就沒有過去呢?那是因為東坡和陽明兩位大師身處逆境時,對待苦難有不同的看待角度,而小吏卻鑽了牛角尖。「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人看問題的角度變了,心裡的風景也就變了,也會在「山重水複疑無路」時,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

可見這個「過不去」的坎,並不是在外界。而是在人的心裡。心裡過去了,根本就不算事兒。

那麼什麼樣的人在困境中容易看到出路和希望呢?那就是思維具有彈性的人,思維具有一定的寬廣度和靈活性的人。他們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從而在他人看似無路可走時,看到光明

「狡兔三窟」的成語,大家都熟悉。出自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的故事。門人馮諼為他先後買來「義」、威望以及封地——薛地在齊國的地位,就像狡猾兔子擁有的「三窟」一樣,為孟嘗君在亂世贏得從容轉圜機會,穩固了他的富貴和地位。

其實,人不僅生存需要「三窟」,思維要不鑽死胡同,不僵化也需要「三窟」

細讀過蘇東坡和王陽明傳記的人會發現,他倆思想雖是儒家為本,卻都是精通儒釋道三家的,對於儒家的「堅守」,道家的「洒脫」,佛家的「放下」都有研究。

兼容並蓄的思想使他們遇事時,有著看待問題的靈活思維角度,可以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自由遊走在不同的思想境界里

在這個萬物復甦的春天,讓我們也學那狡猾的兔子,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中走出來,讓我們寶貝們從小多讀讀哲學和歷史,多走出去看看世界,增加閱歷和見識,教給孩子看待解讀事物的多個角度。

這樣孩子長大進入社會後才具有多種應變能力,看問題的角度多了,思維才不會走進死胡同,才會平安渡過人生的道道難關。這世上只有僵死的思維,沒有絕望的人生。人生沒有死胡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小牛牛 你指引爸爸臻於美好之境
《子衿》:願你能深情款款地來去自如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