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評:「亂花漸欲迷人眼」,流量作假為哪般?

評:「亂花漸欲迷人眼」,流量作假為哪般?

假流量、假數據、假人氣,娛樂圈的「假」彷彿已是公開的秘密。從年前某明星新專輯上線之後短短一天內,粉絲就打榜登上了美國iTunes榜單第一,被iTunes取消數據,到近日央視等媒體公開點名批判微博流量造假問題——某藝人用戶發布的一條宣傳新歌視頻的微博竟然獲得超過1億次的轉發,而微博總用戶不過3.37億,流量造假這條灰色產業鏈已無法掩住神秘的面紗。

如何打造一個流量藝人?對一些藝人經紀公司來說,「買熱搜」、「買粉絲」、「打榜」已經輕車熟路,這些是塑造人氣「愛豆」的標配。在流量經濟的當下,沒有誰可以一直保持熱度,只有一茬茬的「新晉流量明星」,攻佔網路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藝人公司為了經濟利益,無視市場平衡,瘋狂追逐流量,哄抬明星天價片酬,用虛假數據編織一個個童話,獲得超過明星自身實力千百倍的商業價值。

如果說公司操盤是產業鏈的第一環,那麼售賣數據、以流量為生的造假店鋪則是重要的第二環。多年來,流量造假的灰色產業鏈已經形成,「一條龍」服務使得藝人公司願意砸錢刷流量,以矇騙廣告主和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 「699元=3萬精品不掉活躍粉」……流量造假的產業化程度之高,讓人瞠目結舌。對造假店鋪來說,造假的成本幾乎為零,數據只是後台改幾個數字,可以說是一本萬利。非法店鋪在電商平台混得風生水起,電商平台何以行監管之責?相關法律法規應如何填補空白?這些都值得深思。

比拼誰家「哥哥」數據好看,是追星女孩們攀比數據、炒作話題的常用手段。一條微博的轉發量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看起來很美,但這些虛假的數據除了給粉絲帶來自我催眠的美夢之外,市場的認可度並不樂觀。畸形的飯圈文化助推了這個灰色產業的興起,擾亂了影視業的健康發展,正在摧毀整個大眾娛樂行業。同時,很多未成年人將大把的青春時光浪費在「打榜」、「刷流量」等無意義的虛幻中,而不是充實自我,讓人嘆息。

從2005年「超女」選秀至今,中國的偶像產業發展不過十多年,相比國外的成熟模式,在市場監管上仍有許多空白與欠缺。2月24日,微博已經回應,調整對微博轉發、評論計數顯示方式。亂花漸欲迷人眼,流量造假獲得的利益只是一時的,虛幻的數據終究只是鏡花水月、海市蜃樓,只有真正的原創優質內容才能長紅常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誰是神經病 的精彩文章:

黃子韜《單身》酷狗首發 磁性嗓音拯救被浪漫冷落的你

TAG:誰是神經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