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財政預算案前瞻 今年財爺有無錢派?

財政預算案前瞻 今年財爺有無錢派?

財政預算案將於明日(27日)公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已多番表明來年經濟放緩,所以坊間亦預期政府將會審慎理財,今年的「派糖」措施不會特別多,要像去年般派錢4000元自然更難。

其實,參照今個財政年度首9個月(去年4月1日至12月31日)的財政狀況,今個財政年度的盈餘確實相對去年沒那麼樂觀,而舊有派糖措施成本也不低,能出「新招」的空間並不多。再加上,政府經常性開支亦有增長,所以今年派糖、派錢未必如去年般鬆手。

預計派糖縮皮

有消息指,今年預算案中,綜援金、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長者生活津貼等均由去年「三糧」變成「雙糧」,即由額外多出兩個月變成多出一個月。

至於退稅和退差餉的金額上限亦有所下調,如退稅上限將未必能達過往的3萬港元,差餉亦不會跟去年一樣獲四季全免,每季上限2500港元。

今年文憑試學校考生將能繼續免考試費,基層學生能獲2000港元津貼預料亦會持續。

政府將每年增撥四億元以擴寬《藥物名冊》,估計有更多癌症病人獲資助,減輕沉重經濟負擔。

另外,預算案除提出每年增撥超過6億元以調高醫生及護士工作津貼,及提高病房助理薪酬,以提升前線人員士氣外,亦會每年增撥四億元以擴寬《藥物名冊》,讓病人受惠,估計有更多癌症病人獲資助,減輕沉重經濟負擔。

而颱風山竹去年襲港,全港倒樹令交通癱瘓,樹木管理備受關注。據悉,預算案將設立2億元的基金,加強樹木護養、管理及培訓人才。基金將在三方面協助本港樹木管理業界,包括加強本港樹木的護養工作、培訓人才及加強推廣和交流活動。

去年盈餘近千四億 今年…

根據政府1月底發布的本財政年度首9個月財務狀況,政府有590億元盈餘,主要來自地價收入、利得稅和印花稅。首9個月的財務狀況,和整個財政年度最終財務狀況的關係,可能受到各類非經常性收入和開支影響,變數較多,不能一概而論,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

1月至3月一般是稅收入賬高峰期,所以首九個月的財務狀況可能未有計及一筆重要收入。

因為按過往慣例,每個財政年度的最後3個月(1月至3月),都是稅收入賬的高峰期,一般都會有一筆重要收入未計算在首9個月內。所以環顧過去10年,有7年財政預算案公布的財務狀況,都會優於首9個月的數字,而兩個數字即使有不同,相差一般都在100億至300億左右。

去年預算案的中期預測提到,預計今個財政年度的盈餘僅為466億,但政府一向被指估算保守,經常低估盈餘。再綜合參考四大會計師行的預測,預估盈餘可能介乎400億至600億。所以結合上述數字粗略估計,只要最終公布的財政盈餘介乎400億至800億,都屬合理範圍之內。但不論何者準確,可以肯定的是今個年度財政盈餘會比上年度的近千四億元少一截。

今年「新招」空間不多

再參考去年預算案的派糖措施開支,根據陳茂波當時的說法,派糖一共花掉524億元(派錢4000元由於是後加,所以涉及的113億元開支未計算在內)。這些措施當中,其實大部分都屬「恆常化」的派糖,大家也「見慣見熟」。

去年發表預算案後,再加碼派錢4000元。

例如寬減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少收226億;寬減利得稅少收29億;寬免四季差餉少收178億;向領取社會保障、低津及交通津貼人士發放額外兩個月款額,開支73.8億。這四大類別派糖成本占約507億元,本身已經花掉一筆盈餘。

更要注意的是,去年預算案公布的盈餘多達1,380億元(最後年度結算時修訂為1,489億),政府已相對有較多空間派糖,可以再加入代繳DSE考試費等較有新意的措施,其後更可在民意壓力下再派多百幾億作「補漏拾遺」派4000元。可是,今年的財政盈餘可能「折半」,政府亦要顧及《基本法》第107條量入為出、避免赤字的原則,派糖、派錢出必如去年般鬆手。

所以這亦一定程度解釋了,為何本年至今未有傳出特別的派糖新招消息,因為出「新招」的空間已經不多,甚至有可能「縮水」。

短期vs長期 永恆矛盾

不計派錢,去年的財政預算案共花524億元派糖。

其實相對短期的派糖措施,政府在經常開支、長遠政策方面確實做了一些功夫。參考政府去年的預算案,預計今年度的經常開支為4,065億元,比上年度大增11.8%,是近年罕有出現的雙位數字增幅。其中在教育經常性開支,去年《施政報告》亦已宣布再加碼47億元,讓中小學教師全面學位化。所以嚴格來說,不能說政府完全沒有承擔,只是如何平衡長短期措施、將公帑用得恰如其分的問題。

這亦是政府管理庫房一個永恆的矛盾。派糖太少會被批為庸官守財、遠水難救近火、不懂民間疾苦;派糖太多又會被批為冇遠見、不懂投資未來。特首林鄭月娥經常強調「理財新哲學」,對於公帑應使則使,但到底何謂「應使」,則屬見仁見智,例如明日大嶼計劃,有人覺得填海填補香港土地儲備是好事,亦有人擔心會將數千億計的儲備倒落海。

民調:近半市民盼預算案加大投資房屋、醫療及社福

最多受訪者盼預算案加大對「土地及房屋」投資。

香港研究協會在2月13至20日就即將發表的2019至20年度財政預算案展開全港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成功訪問了1078名18歲或以上市民,以了解市民對今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期望。

調查結果顯示,近半市民盼預算案優先為香港長遠發展作投資,47%表示預算案應優先「為社會長遠發展作投資」,而表示應優先「推出短期紓困措施」的則佔39%。

最多受訪者表示應增加「退稅」。

調查又顯示,被問到市民盼加大投資房屋、醫療及社福當問及受訪者最希望預算案加大投資哪一項政策範疇時,最多受訪者表示「土地及房屋」,再次是「扶貧安老助弱」,反映市民普遍認為社會對以上範疇的需求甚殷。

就面對日益增加的公共財政開支,最多受訪者表示預算案的規劃應著重「開源」,其次是「節流」,再次是「儲蓄」。

另一方面,有52%表示相關的總開支應較去年「增加」,表示「維持不變」的佔23%,而表示「減少」的則佔12%,這反映增加「派糖」的聲音有所減少,相信與外界預期今個財政年度盈餘將大幅減少有關。

市民普遍認為「扶貧安老助弱」的需求甚殷。

若預算案增加一次性「派糖」措施的總開支時,最多受訪者表示應增加「退稅」,其次是「公屋免租」及「各類額外津貼」。若減少一次性「派糖」措施的總開支,最多受訪者則支持削減「公屋免租」。

調查亦問到對財政預算案的期望,有39%對此表示「一般」,而表示「低」和「高」的則分別佔36%和13%,顯示市民對預算案的期望不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港薈 的精彩文章:

TVB四大女神歸位!你們的霸道總裁黎姿又變樣了?

TAG:香港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