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帝的心腹大臣,42歲嘆仕途不順,44歲走上了開掛的人生

雍正帝的心腹大臣,42歲嘆仕途不順,44歲走上了開掛的人生

大清康熙朝的時候,有位大臣寫下了一首詩,其中兩句為:「攬鏡人將老,開門草未生」。

這兩句詩體現的是什麼?自嘆仕途不順。

沒多久,他又寫下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看來四十猶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

這還是在自嘆仕途不順,都四十餘歲了,不可能出將入相了,一輩子也就那樣了。

這是悲劇,這是一個有能力的官員的悲劇,但這種悲劇在封建制度下的官場很多。

寫這詩的是誰?西林覺羅·鄂爾泰。

鄂爾泰,滿洲鑲藍旗人,其先祖投歸清太祖,為世管佐領。

其家族雖然是大清朝堂老人兒,但也沒有個多大的官兒,憑著祖上的那點兒功績,混跡於官場。

到了他鄂爾泰,崛起了,但很晚,從詩中不難看出,四十餘歲都還沒崛起。

鄂爾泰,十六歲應童子試,十七歲中秀才,十九歲補廩膳生,二十歲中舉,二十一歲襲佐領世職,充任侍衛。

幹了多少年呢?十幾年。

康熙五十五年,他三十七歲,才混上個內務府員外郎。

活躍在官場的他,也只剩下活躍了,升不了官,眼看就要步其祖上的後塵了。

所以呀,才有了書生開篇提到的他那四句詩。

換做一般人,也就是個郎官了,可鄂爾泰不是一般人兒,他四十四歲開啟了自己開掛的人生。

康熙帝駕崩,雍親王胤禛即位,為雍正帝。

雍正帝,早就想著整頓吏治,先前康熙活著,他施展不開,總要顧這個顧那個。

現在好了,自己當家做主了,開始實現自己心中的抱負。

雍正帝即位,需要大量的干臣。

可是,朝中很多大臣不與他一心。

所以,雍正帝需要培養自己的心腹大臣。

於是,起用了很大一批暗中考察過的小官兒,鄂爾泰就在其中。

從此,鄂爾泰開啟了開掛的人生。

雍正元年正月,鄂爾泰受命為雲南鄉試副主考;五月,越級提升為江蘇布政使。

好傢夥,一下子成了地方大員,這速度絕對是快,這與他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並且在朝中幹了二十多年,也清楚了官場那些事兒,更清楚怎樣能做個皇帝喜歡的好官兒。

雍正三年,鄂爾泰晉陞為廣西巡撫。

要不說人的時運來了,擋都擋不住嘛,三年成了巡撫,這夠可以了,可他在赴任途中,雍正帝覺得給他的官兒小了,於是改封為雲南巡撫,兼管雲南、貴州、廣西三省。

三省啊,這是很多朝廷大員都不及的權力,鄂爾泰這是一步登天呢,開掛的人生果然不同凡響。

接下來,雍正帝面對取消土司制度,改為一律由中央政府派官的流官制度這一大事兒。

辦法有,但實施起來很難,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改土歸流」。

就在最難的時候,鄂爾泰上奏摺,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他認為,以用兵為前鋒治其標,以根本改制治其本。對敢於反抗的土司,頑抗到底者堅決剿滅;只要悔改,對抗過官兵的土司也一律寬免。

這是什麼?剿撫並用,在大清朝不算稀奇,康熙帝就曾用過這個辦法,收復了台灣。

並且提出,給投獻的土司給以安撫,表現好的可任其政府流官,盡量減少敵對情緒,減輕「改土歸流」的阻力。

這一辦法,解決了雍正的大問題,雍正帝採用。

這次,鄂爾泰立了大功,於雍正四年,獲封雲貴總督實職,加兵部尚書銜。

雍正十三年,帝崩,鄂爾泰與與張廷玉等同受遺命為輔政大臣,擔任總理事務大臣,歷任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經筵講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銜太子太傅,充國史館、三禮館、玉牒館總裁,賜號襄勤伯。

乾隆十年,鄂爾泰病逝,享年六十六歲,結束了其輝煌的一生,謚號文端,配享太廟,入祀京師賢良祠。

只是,乾隆二十年的時候,因其侄鄂昌與門生胡中藻貪縱奪官等事被撤出賢良祠。

結局不錯,只是死後被後生連累了,但受連累也不影響他生前那開掛的人生。

努力,才華,運氣等,都是鄂爾泰成功的關鍵,可還有一事,也算是關鍵。

哪件事呢?投其所好。

雍正帝喜歡祥瑞,這鄂爾泰就時不時的找出點事兒說是祥瑞,這很討喜,雍正帝很喜歡。

這件事,讓雍正帝更加的喜歡他,因而重用。

當然了,雍正帝也不傻,清楚沒那麼多祥瑞,只是這鄂爾泰說祥瑞只是討主子歡喜,為了能有更高的平台施展自己的才華,也是為國為民。

所以,雍正帝也不多說什麼,只要認為他能做好的事情,就交給他。

鄂爾泰與田文鏡、李衛同為雍正帝心腹,他們三個結局都算不錯。

他們三個也都有一個共同點,進入官場的前十幾二十年都沒有受到重用,但都忠君愛國,雖默默無聞,但都被雍正帝挖了出來。

金子埋的再深,也還是有發光的時候的。

也許,你會認為上面這句話是雞湯。

對,是雞湯,是勵志,但它沒有毒。

參考資料:

《清史稿》

文中所用圖片來自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書生 的精彩文章:

傳統文化中的某些內容,真的是迷信嗎?
《雍正王朝》老十三為何選胤禛?兄弟情只是其一

TAG:萌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