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霉國,是你逼我的,老娘不陪你玩了!」

「霉國,是你逼我的,老娘不陪你玩了!」

小老弟台上怒撕老大哥,台下掌聲雷動,美歐主角悻悻登場,咳咳,又是一出好戲... 


2019年2月13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會晤波蘭總統安傑伊·杜達時表示:「美國優先不等於只有美國」。




彭斯分明在藉此以一副虛心納諫的姿態安撫歐洲盟友。


彭斯還表示美國將與包括波蘭在內的歐洲盟友站在一起,繼續維護北約盟友間的團結,看起來這是在表示美國會發自內心地去關注歐洲的盟友。


2019年2月14日,時隔一天,彭斯卻在華沙「中東問題」會議的演講中對美國的歐洲盟友火力全開,既指責歐洲包括英法德在內的主要國家不與美國合作,一道加入對伊朗的制裁,又同時威脅英法德三國主導建立的SPV機制是在破壞美國對伊朗的制裁,絕非明智之舉。


由此可見,

美、歐關係的大趨勢是分歧叢生。


事實上,《華盛頓郵報》曾經有個預測:美國與歐洲的盟友關係正走向不可彌合的分裂,即便特朗普結束執政之後分裂仍將被延續。歐洲國家未來很大可能會走上一條深刻的反思之路,痛定思痛地放棄躺在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上睡大覺的過往,轉而積極謀求加強自身建設,更加旗幟鮮明地選擇擁抱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主義。


撕開一道裂痕


本月16日,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德國總理默克爾與美國總統彭斯互嗆式的演講,就公開演繹了美、歐的分歧與對立。

看得見,美、歐關係的現實就是深切的裂隙。



當天演講正式開始之前彭斯說:「我帶來了第45屆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問候。」


然後停頓了5秒,

這個5秒或許讓世界感到天地之間有正氣。


美國CNN主持人認為:彭斯的停頓是在等待現場各國領導人的掌聲。然而,現場一片靜默,沒人鼓掌,彭斯沒有等來現場各國領導人的掌聲。或許彭斯沒想到本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是世界多邊主題的主場,不是執著奉行單邊主義的美國。


事實上,歐洲精英們似乎失去了假假地去捧一捧美國臭腳的耐性,也是預演美國以單邊霸凌世界之後或將面對無人跟隨的尬局。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美國鷹派們目中無人還自我感覺良好,事實上已經是一種病態。


現實中,反倒是默克爾此前演講現場掌聲雷動。



明顯,默克爾代表的歐洲理念與彭斯代表的美國理念,在慕安會這個擂台上互拼一記,結果是默克爾勝了一籌。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演講中對世界單邊主義帶給世界巨大不確定性發出警告,並且指責美國的貿易、安全政策。在談到《伊核全面協議》時,默克爾呼籲世界要堅決捍衛伊核協議。


美、歐雙方各自的關切如此對立,世界有個疑問,美、歐夥伴關係乃至同盟還能夠走多遠?


歐洲的擔憂


彼此質疑的盟友夥伴們,美國退出「北約」憲章第5條會怎樣?


2019年2月15~17日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之前,歐洲政治家和歐洲媒體一直有一個擔憂,疑慮慕安會上彭斯預定的演講,會宣布美國退出「北約」憲章第5條。該條款一直被特朗普詬病著,傳遞給歐洲的信息就是歐洲安全即將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


北約憲章第5條:對北約任何一個成員之攻擊,應被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



本質上,美、歐關係建立在二戰的廢墟之上。同樣的,北約包括其憲章也是建立在二戰的廢墟之上,對於戰爭和戰爭的傷害,歐洲感受尤深。


作為北約吸引盟友的共同安全條款的核心,如果美國退出北約憲章第5條,其實就意味著歐、美這樣的跨大西洋「夥伴」們日後就剩下各自上路,風雨不再同舟。失去共同安全條款的「捆綁」,傳統意義上的歐、美盟友關係,不外乎各自還頂著個「盟友」的殼子罷了。


2018年8月德國外長海科·馬斯在德國《商報》(Handelsblatt)上的文章中曾撰文指出:

美國和歐洲多年來漸行漸遠,利益和價值觀的共同性逐漸消失。


事實上,基於共同的利益和價值觀所建立的同盟才可能堅定和牢固。美國與歐洲的共同利益正日漸淡薄,而美國的價值觀則愈漸傾向國家利己主義。因此,歐、美之間的利益分割就自然出現齟齬和衝突。


「美國優先」,其實就是美國利己,基於這樣的思想,就算特朗普不推動美國謀求退出北約,但要求美國拒絕繼續支持北約憲章第5條,事實上歐洲也不應該大驚小怪。


世界卻看見,久安的歐洲表現出面對動蕩局勢的忐忑。



美國的算盤


然而,歐洲安全情勢卻是由美國做主的,就算歐洲同意整體將防務支出提高到美國要求的2%GDP份額,其後美國也有的是辦法讓他們繼續提高,來作為惰性歐洲買平安的代價。


粗略地算一個賬:以2017年全歐洲GDP數據17.7萬億美元為計算基礎,2%GDP,歐洲防務預算就應該達到3540億美元。


對於美國為歐洲預設的對手俄羅斯,2017年度的國防預算是470億美元,可以看見俄羅斯的防務預算連歐洲的零頭都不到。


但是,美國就是要歐洲多填一個差不多3000億美元的大坑,為何?


原因就是消耗歐洲啊!

美國一方面可以實質降低自己國防支出用於北約的預算,另一方面也是在給歐洲的身體上開一個口子讓它流血,達成美國削弱歐洲的戰略目的。


然而,世界沒有那麼多的傻子,歐洲對於強勢美國的操弄,選擇的第一個策略就是「不配合」。


比如,2019年2月13日,華沙,美國召集旨在針對伊朗的「中東問題部長級會議」。很明顯德、法兩國外長就拒絕出席,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費代麗卡·莫蓋里尼也以行程衝突為由缺席該會。現實就是美國在波蘭搭了個高台,歐洲領導者卻拒絕在上面來唱戲。


歐洲在對美國說:

歐洲拒絕跟隨美國的步調。



歐洲選擇以美、歐不同的步調,來向世界表示歐、美各自的需求於事實上已經發生嚴重錯位。


但即便如此,歐洲長久以來政治正確的慣性,或許還是讓歐洲看錯了一件事,當今世界裡,歐洲面臨確實的安全威脅來自何方?


很有意思啊!慕尼黑安全會議報告中有一組數據,由獨立性民調機構,總部設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提供:


1、問:世界上哪個國家的國力和影響力對本國構成威脅?


德國和法國的民眾答案統計:美國對德國、法國有威脅,49%;


俄羅斯對德國有威脅,30%;


俄羅斯對法國有威脅,40%;

2、問:你對世界上哪個國家的領導人有信心?


民眾答案統計:德國民眾對特朗普有信心,10%;


法國民眾對特朗普有信心,9%;


德國民眾對普京有信心,35%;


法國民眾對普京有信心,20%;


很諷刺吧?認知美國對歐洲構成威脅的局面已經成立?這或許就是新時代美國威脅論的證據。


民眾感知的層面上的數據體現,會不會讓歐洲的

「政治正確」

由此而發生遷移?



反而,美國倒是有自己的清晰判斷,認定歐盟也是美國的地位挑戰者,是對手!因此,在分裂歐盟、削弱歐盟這件事情上美國從來都不會手軟。


這裡面有個困惑:美國既要求歐洲緊跟美國的步伐,鞍前馬後服務於美國的戰略目標;又在戰略目標設置上極盡損害歐洲的戰略利益,一次次將歐洲拉入地緣戰略危機、政治及經濟危機之中。


比如退出《伊核全面協議》;比如退出《中導條約》;比如以貿易不平衡為借口發起對歐洲汽車的關稅打擊。


美國到底憑什麼斷定:美國既打擊歐洲、陷害歐洲又收歐洲的「保護費」,然後歐洲還會屁顛屁顛跟隨美國。


這個腦洞還真是超級大啊!


搞散伊核協議


美國退出《伊核全面協議》《中導條約》,歐洲退一步就是深淵。


針對歐、美關係,有人形容說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其實「打斷骨頭」就是個災難的描述,而骨頭都斷了還連著的「筋」根本就是累贅。因為被打斷骨頭的一方會不斷地想:老子跟你這樣連著,還有不斷地被打斷骨頭的風險,何苦來哉?或者還是分了的好。


客觀來說,控制和打擊伊朗只是美國的戰略選項,但是這裡面有個問題:伊朗這個國家有超過8000萬人口。


如果按照美國的戰略設置,是要謀求推翻伊朗的現任政府,這樣的戰略設定必然會弄垮伊朗的國家政治架構。由此引發的後果就嚴重了,極大可能超過8000萬人失去約束滿世界亂跑,這是個什麼景象?



如果伊朗新的政治架構重建失敗或者不能快速重建,那就不知是多少年的戰火紛飛了,這個方面美國的前科可以說是劣跡斑斑。從2001年以來美國裹挾「北約」在中東大地上殺得波瀾壯闊,從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這一路過來,這些1000~2000萬人口的小國家跑出來的難民,就讓整個歐洲被難民危機折磨得吐血三升了。


安置難民要花錢這不必贅述,而大量中東難民帶給歐洲的還有更加嚴重的社會治安問題和恐怖襲擊蔓延的國家安全問題。


今日歐洲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難民危機才稍微有所緩和,美國想一傢伙搞散伊朗這個超過8000萬人的中東大國。這就過了,真的太過了,想想都知道,以歐洲的力量根本沒辦法兜得住,最後就算兜住了也必然是賠上底褲的結局。


更何況,歐洲憑什麼要無止無休地為美國的戰略利益買單?


所以,歐洲選擇了漠視美國在波蘭召集的「中東問題部長級會議」。



原則上,《伊核全面協議》對歐洲來說牽涉不光是歐洲在伊朗的經濟利益,更重要的是事關歐洲地緣安全利益。對於美國策劃新一輪更大的難民潮(搞亂8000萬人口的伊朗),歐洲心知肚明,這就是美國借地緣戰略危機不斷削弱歐洲、疲乏歐洲的戲碼。


退出《中導條約》


而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不管美國有怎樣的戰略考量,但是對歐洲來說就是一場可以預見的災變。


美國的這個戰略選項,應對於歐洲,大概可以描述成這樣:

美國將歐洲放置在炮口之前,指著猙獰的炮口對歐洲說,這門炮是俄羅斯的,俄羅斯正用炮口瞄著你!



呵呵,這就是強者的邏輯和博弈!


然而,有一個基本的邏輯,就算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只要歐洲各國同心同德拒絕美國在歐洲部署核導彈,就不會引來俄羅斯核導彈的對等「反瞄準」。



「老歐洲」或許可以拒絕美國部署中、短程核導彈,但是中東歐地區的「新歐洲」們可沒有那樣的膽氣和見識,有的更可能是類似波蘭這樣對美國直接跪舔的無脊椎動物。


最後的結果就是,

美國藉助「新歐洲」的地盤將核導力量重新插進歐洲,藉助俄羅斯核導彈的對等「反瞄準」,還是會將「老歐洲」拖進核安全威脅之下,這應該就是美國欲重新絕對控制整個歐洲的底牌。



事實就是如此,美國不論是退出《中導條約》還是《伊核全面協議》,本質上都是瞄準了歐洲的軟肋的。


就看歐洲如何選擇?


歐洲的抉擇


徹底對美國俯首,是一個選項,歐洲從此就相當於落入美國的殖民版圖。


但是,看見《亞琛條約》的條款,又彷彿看見「德法軸心」在真心謀求融合、指引歐洲儘可能抱團對抗壓迫的未來。



如果歐洲走向對抗壓迫之路,在面對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之後發起的對歐洲的揉捏,以及逼迫歐洲退出《伊核全面協議》,這樣的情況下,今日歐洲就已經完全沒有退讓的餘地。


因為,退後一步就是深淵!



跟老鐵們說一下,這是鐵血網創始人老蔣(人送外號蔣校長

)新開的一個公眾號,

把大國關係、時政熱點背後的利益糾葛都給你講得明明白白,

大家有想看的內容也可以給老蔣留言,老蔣會挑選有吸引力的選題專門給你寫作

歡迎老鐵們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榜 的精彩文章:

【點兵961】印度背後捅刀俄羅斯?與韓國狼狽為奸達成軍火交易,南亞要變天
這麼強勢的普京,為什麼沒有讓俄羅斯再次偉大?

TAG:軍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