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面對未來智戰凸顯的特點,學會將智力「放大」!

面對未來智戰凸顯的特點,學會將智力「放大」!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學會將智力"放大"

張西成

有效地借用他人的智力,就相當於擴大了決策者的知識範圍和能力限度。

近些年,人們時常提及倍增器、放大器的作用問題。從控制論角度講,放大器是這樣一種裝置,它能用很小的力去控制那些費很大力才能完成的作業。指揮決策系統實質上也是一種控制系統,但控制與被控制的都需要智力,都屬於智力範疇。智力能否被放大?回答是肯定的。

西方理論家赫伯特·西蒙認為,所謂決策,就是對存在不確定性因素的備選方案做出選擇的行為。既然決策離不開選擇,那麼選擇力的強弱則更多體現決策者的智慧和智力水平。假定決策者為了解決一個複雜問題,需要從大量方案中選擇,也就是說可供挑選的空間非常大。如果有100個方案,要決策者本人直接從中選出一個最優方案,他會感到十分困難。如果他找來10個幫手,分給每人10個方案,讓每人從中選出一個最好方案。然後決策者從這剩下的10個方案中選出一個最好的,他就感到比較容易,因為選擇空間已經大大縮小。同時,這也意味著他的選擇力被放大了。利用「外腦」進行智力放大,不僅可以放大選擇力,也可以放大判斷力、想像力、分析力、洞察力和理解力。有效地借用他人的智力,就相當於擴大了決策者的知識範圍和能力限度。

古人云:「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決策學中有個「群體智慧」理論,說的是在眾人參與的決策論證之下,看似雜亂無章的個體智慧得以聚合,偏見相互抵消,錯誤得到修正,最終呈現出驚人準確的標準答案,或者接近完美的智力產品。1968年5月,美國「天蠍號」潛艇在北大西洋失蹤,由於對該潛艇最後一次聯繫後的信息獲悉極少,軍方在多次搜尋無果後陷入絕望。這時,一位名叫克拉文的軍官提出一個與眾不同的方案。在這個方案中,克拉文編寫了一系列「天蠍號」可能發生事故的腳本,然後請一組具有不同知識背景的人以投注的方式給出自己的猜測。克拉文將所有猜測拼圖後確定出潛艇的大概位置。當「天蠍號」被找到時,人們驚訝地發現,其沉沒地點與拼圖確定的位置僅相距200米。難怪,一位學者看到類似的事例感嘆道:「用好群眾智慧,整個世界就是你的智囊團!」

事實表明,人的智慧和思維總有一定的局限性,再聰明、再有經驗的人,對所有的事情不可能一一精通,對某一事情的認知也難免存有盲區或誤區。但現實中,有的人常常喜歡自作聰明,看不起「小人物」,不管大事小情總是要自己出主意,企圖出奇制勝,而不接受「局外人」的好意見。從歷史經驗看,犯這種毛病的人,如果自己不覺悟,不改正這一「嗜好」,終有吃虧的一天。

需要指出的是,有效地將智力「放大」,只是為了更好地輔助決策,而最後拍板、最終決斷,只能靠指揮員自主地分析與判斷。指揮員對智囊團提出的各種主意、方案、計謀、策略等,如果缺乏科學的頭腦,缺少識別力,缺失自己的主心骨,那麼再好的主意也產生不出好的決策。東漢末年,諸侯並起,軍閥爭雄,河北袁紹地廣兵多,戰將林立,謀士如雲,頗有統一華夏、成就霸業的條件。但是他最後還是被曹操打敗了。袁紹帳下有那麼多智囊,為什麼在決策上連連失誤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好謀而少決。或者遇事聽不進謀士的意見;或者出爾反爾,隨意改變決心;或者在謀士們提出兩種意見時,因無主見而左右徘徊。袁紹的情形,正所謂「眾說紛紜啟思路,莫衷一是陷窘局」。

一位哲人說過:「有一個領域,在那裡我們永遠無法獲得完整的信息,而且必須運用我們的思維和智慧,這個領域就是未來。」面對未來戰場智能突出、智戰凸顯的特點,各級指揮員唯有學會在相互借智中「放大」智力,努力培育并力爭做到眾籌與眾創並舉,人腦與電腦並用,善謀與善斷並重,才能在關鍵時刻洞察秋毫、精準施策、決戰決勝。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