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一個真正的學道者,要學會清理心中的「垃圾」

一個真正的學道者,要學會清理心中的「垃圾」

道教之音網站現誠聘編輯,歡迎垂詢,一同傳播道教正能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各種奇技淫巧之物層出不窮,人們享受著越來越豐富的物質生活。但在享受的同時,卻忽視了自身精神的需求,使得人們的心靈越來越脆弱,各種心靈疾病不斷侵蝕著人們的健康。

人們在物慾的世界中不能自拔,迷失了自己的真性,被物所役而不能役於物,在破壞了自然環境的同時也破壞了自身心靈的天堂,所謂「反者道之動」,越是離開自然,人們就越嚮往自然。於是「環保」成了當今的主題。而修行之人,不但要講自然的環保,還要講心靈的環保。於是崇尚「道法自然」的古老而常新的道學,在現今的社會中越來越體現出其寶貴的價值。

現今人們所面臨的問題的根源,主要是迷失在了物慾的追逐之中,貪圖於感官一時的享樂,而不知真樂之所在;得意時趾高氣揚,失意時垂頭喪氣,缺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精神。如何緊守自己的真性,答案便是「抱朴守真」,保住自己心靈之凈土,讓自己和社會回歸自然、和諧的天堂。

《道德經》中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聲名利祿者,榮身之物也,非養身之物。至人教導我們要少私寡慾。要常常問問自己,到底是名利重要點呢,是貨物重要點呢,還是生命更重要點?

人在社會中生活,就會有物質的需求,而人們生活的幸福與否,也與物質條件的豐富程度有很大的關係。那麼,如何處理好物質與自身的需求的關係,使得我們能把握自己的人生,不會因為物慾的牽引而迷失了自我呢?《道德經》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也就是說色、聲、香味、觸法等太過了就會使得自身出現病變。所以對物慾的追逐要有一個度,要守自己的本分,使自身的身心獲得健康。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曰:「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人因妄心熾盛,貪著萬物,求得、求不得都被煩惱妄想所困,身心備受煎熬,於是迷失於物欲之中,不知有真道的存在。所以,人們要正確地處理好人生中的身心的貪著,正確把握情緒中的喜怒哀樂憂悲恐,「種種無名是苦根,苦根除盡善根存」。只有掃除種種無名煩惱的苦根,人們才能幸福安康的生活。

然而人心多散亂,總是為各種貪嗔痴念、為酒色財氣而擾亂自己的身心。那麼,又該如何迷途知返呢?

《道德經》曰:「少則得,多則惑。」只有減少自己的貪慾,少私寡慾,才能「一念皆純真」。這就需要我們遵循聖人的教誨,把握自己人生的道路。時時以聖人之言洗滌自己的身心,虛其心,有容人之量,化解對人的成見、意見、不愉快、抱怨、不滿意等等,不斷提升自我、超越自己,個人修為、人格魅力得以改善,包容心、慈悲心都有較大的提升後,必然獲得輕鬆、幸福的人生。

全真龍門百字譜說得好:「萬古續仙號,三界都是親。」大家都是親人,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良心,大家相互之間的利益是息息相關的,那麼彼此之間要多一份愛,能為彼此著想。不要「害人終害己」。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人在社會中生活,要守本分,要有所作為,堅持原則而不教條,坦率真誠而不放肆,作指路的明燈而不炫耀自我,德高位高而不要不擇手段地去爭權奪利。歸結起來,就是要以德為本,有仁愛之心,多行善事,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

《太上感應篇》說:「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這便是勸人清潔心靈的最好警句。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修道與修德,願你有一場美滿人生
啥叫「犯太歲」?如果你是這四個屬相,整年運程要當心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