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此人文武雙全,忠於曹魏卻淪為叛將?司馬懿遠不及他!

三國此人文武雙全,忠於曹魏卻淪為叛將?司馬懿遠不及他!

文:立早閑人(作者原創授權)

毌丘儉,淮南三叛中第二叛的發起者之一(因反對司馬氏政權而發起的叛亂),一個被誤認為有勇無謀的莽將,全靠自己一身蠻力在戰場上衝鋒陷陣,靠運氣博得幾許功勛,以此封侯授爵,青史留名。其實不盡然,毌丘儉在三國時期可稱得上文武兼備的儒將。

毌丘儉還未帶政地方及率兵征戰四方之前,其首份職業就是世襲父爵,任平原侯文學。這個文學可不同於現在文學。

現代文學,通常是指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以語言為手段塑造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其體裁有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

而古代文學,尋常是指一種官名,稱「文學掾」或「文學史」,漢代置於州郡及王國。文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職責:西漢時期指學校的負責人:管理學校,教授弟子;魏晉時期也有管理學校,教授弟子,也兼管郡內教化、禮儀之事。總之,文學指精通儒家經典的人,為後世教官所由來。平原侯是指在平原縣(今山東省德州市中南部及齊河縣、惠民縣、陽信縣一帶)建立的侯國的國主。曹植在建安十六年(211年)曾被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9年)改封臨淄侯;而曹叡在黃初二年(221年)被廢為平原侯,黃初三年(222年)晉封為平原王。不管是建安三曹還是魏氏三祖,其周圍的文學掾,固然有司馬懿這類不以文聞名於後世的,但從留存於世的其它五官中郎將文學、平原侯文學、臨淄侯文學來看,個個才學都是響噹噹的,硬桿桿的。特別是毌丘儉留存下來的三首詩《在幽州》、《答杜摯》和《之遼東》、一篇賦《承露盤賦》以及《起兵檄文》,毌丘儉倒也無愧於文學一職,吟詩作賦樣樣精通,與曹氏平原侯用賦交情,以詩成友,其文學造詣遠超於昔日丞相文學掾司馬懿。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司馬懿雖是曹操的文學掾,但文學水平與官職相比,名不副實。相對建安文學和正始文學的代表人物而言,司馬懿望塵莫及。相比毌丘儉和何曾這類文學掾,司馬懿更是可望不可及。

司馬懿的文學作品未曾流傳於世,只能在《晉書》找到一篇連詩都算不上的詩歌,純粹是有感而發,無病呻吟而已,即「天地開闢,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遐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肅清萬里,總齊八荒。告成歸老,待罪舞陽。」這詩歌讀起來非常一般,無新意無意境,有氣魄而沒豪情,而詩歌最貴在於一個「情」字,不如毌丘儉的《在幽州》:「芒山邈悠悠,但見胡地埃」的情景和意境,與毌丘儉的《之遼東》:「憂責重山嶽,誰能為我檐」的責任和自信更是天壤之別,根本算不上文學作品。高平陵事件時,司馬懿上書少帝曹芳討伐曹爽「檄文」,根本就是一種公文樣式,官方文字,邏輯清晰,有理有據,毫無文學價值,連毌丘儉《起兵檄文》都比不上,跟同時期建安七子之一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更沒得比。總而言之,司馬懿的文學水平還真差強人意,不如毌丘儉,何曾,但軍事才能可比肩諸葛亮、曹操。

毌丘儉,文可入庭弄筆,吟詩作賦,武能上陣領兵,東征北伐。毌丘儉以高陽鄉侯的高位,出仕平原文學掾的低級官職,為曹睿入主東宮出謀劃策,同時保衛著曹睿的安危。毌丘儉以文定策,以武護主,以忠表心,得到未來曹魏第三代君主,即魏明帝的親待。這是後話。

筆者按:毌丘儉,本是一個手持刀劍,馳騁沙場,保境安民的武將,而在成為武將之前,卻是一個手握紙筆,揮豪潑墨,歌功頌德的文人。不管是在文學史的職位還是在武將的官位,毌丘儉都是稱職稱責,無愧於曹魏後期文武兼備的儒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這四種古董收藏請慎重,連盜墓賊都不輕易拿取
網路小說界名氣很大的6個角色,知道4個的,博覽群書沒錯了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