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獨秀三次婚姻:第一次父母之命,二次為愛情,三次紅顏陪他到老

陳獨秀三次婚姻:第一次父母之命,二次為愛情,三次紅顏陪他到老

陳獨秀,字仲甫,他是中國近現代史一位了不起的人物。1879年10月出生在安徽省安慶,1896年考中秀才,後留學日本,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是黨的創始人之一,1942年5月27日病逝於四川江津。他的一生共有三次婚姻,下面簡介一些他的三任夫人。

一、原配高曉嵐(高大眾)

高曉嵐,本名高大眾,1876年出生於安徽六安霍邱臨淮鄉,她的父親是清末安徽統領副將高登科。雖然出身於官宦之家,但她算是舊時女子,沒有進過學堂,20歲時依父母之命嫁給17歲的陳獨秀,生育了陳延年、陳喬年、陳松年、陳玉瑩三子一女四個子女。到1910年左右,陳獨秀離家就沒有回過,高曉嵐於1930年9月9日病逝於安慶。

二、高曉嵐的妹妹高君曼(高小眾)

高君曼,本名小眾,又名君梅,1888年出生,是高曉嵐的妹妹。1909年的假期,在北京女子師範學校讀書的高君曼到安慶,住到了姐姐家,天生麗質受過高等教育的文學女青年與秀才出身又留學日本回來的姐夫在接觸過程中,感情由親情而愛情驟然升溫。而此時雖然姐姐與姐夫感情本來已經破裂,但風俗、倫理是不容許小姨子去愛姐夫的。

陳家、高家兩家一齊反對,武將門第的高家(父親高登科)和文官出身的陳家(嗣父陳昔凡)兩親家長輩皆大發雷霆。陳昔凡認為這種敗壞門風的事,比陳獨秀幹革命多次殃及家庭還難以容忍,是地道的敗家子,以致揚言要「退繼」。而高登科則認為,兩姐妹同嫁一人,為禮教所不容,大失老將的體面,氣得一病多日。

但是愛情滋長以後是很難阻壓的,他們就私奔到杭州,陳獨秀在杭州初等軍事學校任國文史地教習。那時,高君曼在《民國日報》上發表的《月詞》和《餞春詞》兩組詩,折射出他們在杭州時期甜蜜的家庭生活,夫婦之間感情之深。而陳獨秀為此還寫下了感懷20首,其中一篇這樣寫:

委巷有佳人,顏色艷桃李。

珠翠不增妍,所佩蘭與芷。

相遇非深恩,羞為發皓齒。

閉戶弄朱弦,江湖萬餘里。

這首詩稱讚滿意於她的青春美貌,一種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寫出與美人相處的美妙、幸福,但也反映出他心中還是有萬里江湖,有自己的未酬壯志。他真的就不安分於花前月下與美人的琴瑟和鳴,不久就去參加辛亥革命,去參加討袁的「二次革命」,又被捕入獄,1914年出獄後又到日本幫助章士釗創辦《甲寅》雜誌,1916年去北大擔任文科學長,高君曼又隨陳獨秀去北京。

高君曼跟陳獨秀從1910年至1925年共同生活了15年。這15年是陳獨秀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階段。她與陳獨秀患難與共,生死相依,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還生育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

他們的結合不易,陳獨秀自然對她是加倍憐愛。高君曼為人賢淑,知書達理,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伉儷之間是和睦相處的。但是高君曼嚮往的是一種寧謐的家庭生活,而這方面,他恰恰不能遂她心愿。陳獨秀天生就是闖蕩江湖的人,走南闖北,屢遭風險,家人也跟著顛沛流離,很難過得上一段安逸的生活。

自1922年起,兩人感情逐漸冷淡,高君曼於1925年帶著兒子陳鶴年(陳哲民)、女兒陳子美移居南京,陳獨秀每月給她寄30元生活費,此後,高君曼和陳獨秀再沒見過面。1931年高君曼病逝於南京了,年僅43歲。

三、陪伴他走過落寞的人生最後階段的少妻潘蘭珍

潘蘭珍又名潘若雲、潘雲仙,1908年出生於江蘇省南通余西鎮一個農民家庭。全家逃荒到上海浦東謀生,她就很小去一家紡織廠做了童工。幾年後,父親又把她介紹到自已賣苦力的英美煙草公司當工人。1930年,潘蘭珍在上海英美煙草公司做工,住在熙華德路(今東長治路)一個亭子間里。

也許是緣分吧,此時陳獨秀被撤職之後,回到上海,隱姓埋名,也在熙華德路一座貧民窟石庫門房子的前樓居住下來。這是他最為孤寂、落寞的時期,正逢大革命失敗,長子、次子相繼壯烈犧牲,而他因「右傾錯誤」受到了批判,同時還遭到國民黨的通緝,只能東躲西藏,再加婚姻生活兩度離合,年過半百孑然一身。

當時的潘蘭珍並不知道眼前的老先生就是赫赫有名的陳獨秀,她看到這位鄰居李先生雖潦倒,但識字明理,平等待人,且具有愛心,蘭珍感到很是「幸會」。當時李先生教潘蘭珍識字,她進步很快。他們同居兩年,潘蘭珍估計自己不會生育了,就抱養了一個女兒,先生為其取名鳳仙,姓潘。

一次潘蘭珍送孩子潘鳳仙回南通,恰在這時,陳獨秀被捕了,因為在1932年淞滬抗戰期間,他又發聲譴責國民政府。也在此時,她知道了自己同居兩年的李先生就是登在報紙新聞上陳獨秀,因為他父親看到報紙上的照片,於是她決定去南京監獄看他。

漫長的牢獄生活開始了,潘蘭珍一直守護在附近,三天兩頭去照顧他的生活。她是自由的,跑腿、採購和進行聯絡都是她的事情。來看望陳獨秀的朋友很多,蘭珍因此也大開眼界。比如,胡適就不止一次從北平來南京,送來吃的、用的和書籍。另外,陳獨秀還有大量的詩作,蘭珍為之收拾文稿,整理書籍,常伴左右。

抗戰全面爆發後,陳獨秀出獄了,潘蘭珍陪伴他先後住在武漢、重慶,最後長期居住於重慶江津,1942年5月他在貧病交加中逝世。潘蘭珍在他貧窮困厄的最後十年以自己的青春和熱情無怨無悔照顧、陪伴他。陳獨秀去世後,潘蘭珍先在四川一農場勞動四年,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在一小學校食堂工作。1949年春潘蘭珍因病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流石 的精彩文章:

沈從文的夫人和子女後代
熊希齡的夫人和子女後代

TAG:謝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