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都是先封王再被殺,兩個韓信不一樣的下場。劉邦:都該殺!

都是先封王再被殺,兩個韓信不一樣的下場。劉邦:都該殺!

漢高祖劉邦爭奪天下得到兩個韓信助自己打江山,並先後將兩人封王。但是,這兩個韓信卻又相繼謀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項梁定陶戰死後,劉邦帶軍隊進攻陽城時,命令張良以韓國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韓國原有地盤,得到六國時韓襄王的庶出孫子韓信。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時,韓信隨劉邦進入漢中。這個韓信就是後來被漢高祖立為韓王的韓信,並不是後來的淮陰侯韓信。從時間上來看,韓王信早於淮陰侯韓信幾年親近漢高祖。所以,此韓信非彼韓信。韓王信於高祖五年春天,被漢高祖正式封為韓王,封地在潁川。等到了第二年,高祖認為韓王信勇武,將其封地移到太原以北防禦匈奴,建都晉陽。哪知就是高祖的這一決定,最終導致韓信背叛漢室與匈奴聯合攻打漢朝,兵敗後又徹底投降匈奴的後果。至後來陳豨兵變,韓王信趁火打劫意圖與陳豨裡應外合,被漢大將柴將軍所殺。

淮陰侯韓信,淮陰人。當初做平民時不務正業,四處討吃喝。因被認為品行不行,不但不能被推選做官,而且還受過屠夫的胯下之辱。後來追隨項梁反秦,不被重視。項梁死後,項羽任命韓信做郎中。屢次向項羽獻計,項羽無一採納。權衡之後,韓信逃楚投漢。但在漢犯罪,即將被殺之時,韓信向藤公大喊自己是壯士。藤公因此上報,韓信獲免。即使如此,仍然未受重用。蕭何知其才能,屢次向高祖推薦,韓信只得到治粟都尉微職。韓信氣憤之餘,逃離漢軍。蕭何愛才心切,月下追回韓信。

在蕭何力薦之下,韓信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開始自己縱橫馳騁的戎馬生涯。漢王四年,韓信平定整個齊國,便上書劉邦,欲自立代理齊王。當時劉邦正在滎陽被楚軍圍困,情勢異常緊急。劉邦見書大怒,張良、陳平暗中提醒。劉邦醒悟後大笑,乾脆正式封韓信為齊王。韓信被封齊王大悅,出兵解了滎陽之圍。韓信在齊稱王,有齊國謀士蒯通鼓動韓信反叛漢王自立江山,與漢、楚呈三足鼎立之勢,而後謀取天下。韓信感受漢王恩厚重澤不為所動,蒯通仰天長嘆,預言韓信功高蓋主必遭禍殃。勸罷韓信無果,蒯通離開韓信裝瘋賣傻做了巫師。

後韓信與劉邦會師垓下,殺項羽、亡楚國。本以大功告成之際,漢王突然奪取齊王信兵權,將其封為楚王。然而韓信楚王沒做多久,又因為楚國降將鍾離眛之故,劉邦欲治韓信反叛之罪。因查無實據,赦免韓信並被降封淮陰侯。終於,大將陳豨在巨鹿反叛,韓信與其商定自己做內應被家臣告發呂后。結果,高祖親自平息陳豨反叛時,宮室則有蕭何獻計呂后,將韓信騙致進宮。終於在長樂宮鍾室殺韓信,為劉邦清除了心頭大患。

至此,被漢高祖分別封王的兩個韓信都先後反叛,而後又是相繼被殺。綜合二韓信被殺的都因反叛之罪,而不同之處在於韓王信後代自匈奴歸漢依舊享有爵位。而淮陰侯韓信卻被誅滅三族,無有後人存世。難怪淮陰侯臨終前悔恨交加罵自己:我後悔沒有採納蒯通計謀,以至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這不是天意嗎?

細究二王反叛的原因,其實都因劉邦疑心而起。先說韓王信,遷都馬邑後被匈奴冒頓單于圍困。因派使者與匈奴談判被劉邦懷疑,兩次派使者調查情況。韓信被逼害怕,終於舉兵逃亡匈奴。再說淮陰侯,當初追隨劉邦是為實現滿腔抱負,因才能出眾、功高蓋主而被劉邦嚴加提防、處處疑心。但當年蒯通力勸韓信自立為王爭奪天下,韓信依然一腔熱血、滿懷忠心不為所動。假如當初韓信自立,與漢、楚形成三足鼎立爭奪天下之勢,最後江山歸屬實難預料。錯就錯在韓信自認功高而居功自傲,忠心天地可鑒卻無人知曉。直到兵權漸弱、爵位漸低,方醒悟當初蒯通預言似有迫近之勢,於是妄想藉助陳豨之力扭轉天意。如此幼稚想法怎能與當年叱吒風雲的大將軍韜略相提並論?說好聽話是被逼無奈,說貶低話,這不是狗急跳牆么?而造成這種局面的最大禍首非劉邦莫屬。

其次,二王被殺自身原因。韓王信,王孫貴族之氣不減。追楚叛楚降漢,復叛漢降楚,再背楚歸漢,可謂反覆無常、有奶便是娘之輩。即使如此,漢王依然將其作為六國王室後裔給予優待。但是作為曾經也是戰國七雄的後輩,一定自然不會甘居人下,其祖先的功業似乎想在自己手中復興。但,實不想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這些所謂的六國王族所經歷的不幸豈是甘居人下就能做註解的?然而,時代與環境的變化,促使了那些遺老遺少的野心萌發。豈不知亂世之中,英明的皇帝才是天下的救世主。那些還妄想割據諸侯、自立為王的時代已經在大勢已去的環境下不復存在。可惜,韓王信看不出天下大勢,其自身反叛直至被殺的結果也就不足為奇。

淮陰侯韓信,本一介布衣賤民,卻因才華出眾封侯拜將。韓信其人,功高蓋主而又居功自傲、狂妄自大。即使忠心可鑒,因情商緣故,皇上並不認可。從韓信上書代理齊王的舉動來看,在劉邦危難之中出現這樣的狀況,即使你韓信忠心耿耿,但是在當時環境之下,這種做法似乎有些擁兵自重,要挾劉邦之意。如此,劉邦怎能認為你是忠心而不是腦後長了反骨?而且,正是由於韓信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性格,到關鍵時刻無人解救。後來韓信認為自己與周勃、灌嬰處於同等地位感到羞恥。當初樊噲尊敬韓信,受韓信拜訪跪迎拜送。韓信出門竟自嘲他這輩子與樊噲這樣的人為伍是恥辱。由此可見,韓信後來的心態早已經不是當初受辱胯下、立志大業的布衣賤民的韓信了。

所以說,人之瘋狂是滅亡的前奏。韓信最後落得如此結局,可能真像他臨死前感慨的那樣,這難道不是天意么?但是站在劉邦的角度看,難道不認為他們該殺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鑒說文老夫子 的精彩文章:

屈原之死,讓漁夫道出真相 值得後人考量
荊軻之死他才是禍首,別再歸罪於秦舞陽

TAG:史鑒說文老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