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臨《石門銘》要領

臨《石門銘》要領

石門銘為摩崖刻石,作書者懸臂騰空,書寫難度極大,僅憑功力成字,故點畫多流暢而跌宕,顯筆法圓厚兼有韌勁峻勢,是此碑用筆之典型特徵。所以臨此帖,尤其要注意點畫在中鋒運筆過程中,保持一股氣力和筆勢,呈現「屋漏痕、錐畫沙」之形跡。而大多數學者,很容易忽視這一特點,也許是此筆法要具備一定功力才能實現,或許是讀帖理解上還不夠深入,臨作往往暴露出:雖然敢鋪毫,但力軟,雖然注意了起筆、收筆,但要麼過了頭,成了魏碑寫法,要麼像唐楷,不夠含蓄,尤其是點畫書寫聚氣不足,顯得無精打采,過於平庸。

摩崖石刻的書法藝術,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字隨勢成,所以,相對與碑刻,更具率性自然,字型開闊瑰岸。所以臨此帖,一定要注意結體的方峻和筆勢的雄奇。先求平正,再求險峻,是為學書過程,而此碑結體嚴謹中的險峻,與生俱來,不加修飾,是學書糾正平庸的最好範本。

要熟練掌握此碑特點,除了認真讀帖,深入理解,可參考一下歷代名家臨石門銘作品,從前輩的筆法和結體中,幫助理解此碑,如清康有為先生臨的石門銘,取之筆意,萬毫齊力,筆勢極其放縱,結體自然天性。又如,胡問遂先生臨的石門銘,方圓並舉,以形為重,法度中兼具渾然天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道之 的精彩文章:

學柳體先讀懂筆法結體
學顏體需注意的問題

TAG:無道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