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荃決戰金陵時,李鴻章與曾國藩展開博弈,誰高明?曾高李數倍

曾國荃決戰金陵時,李鴻章與曾國藩展開博弈,誰高明?曾高李數倍

1864年6月,人在蘇浙的李鴻章接到一道朝廷的諭旨,諭旨云:

李鴻章所部兵勇攻城奪隘,所向有功,炮隊尤為得力。現在金陵功在垂成,發捻蓄意東趨,遲恐制動全局,李鴻章豈能坐視,著即迅調勁旅數千及得力炮隊前赴金陵,會合曾國荃圍師相機進取······著該撫酌度情形,一面奏聞,一面迅速辦理等因。欽此。

曾國荃對太平天國的老巢金陵久攻不下,朝廷在這個時候給李鴻章下這麼一道諭旨,既是現實所需,又有權謀所慮。

曾國荃決戰金陵時,李鴻章與曾國藩展開博弈,誰高明?曾高李數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曾國荃之所以對金陵久攻不下,除了圍城湘軍在兵力上未能對太平軍形成絕對優勢外,最關鍵一點,面對堅城,曾國荃的吉字營沒有攻城大殺器,如李鴻章軍中那樣的攻城巨炮。造成此種被動的主因在曾國藩,曾國藩始終認為人的作用大過武器,敢搏命的精神勝過任何西洋大炮。但從上海起步的李鴻章不同,李鴻章一直跟擁有一流西洋武器的常勝軍合作,對堅船利炮的價值,他的認識比曾國藩清晰,所以當時淮軍的炮隊一直是湘軍無法比擬的。

朝廷這道諭旨可謂是抓住了曾國荃久攻不下的關鍵,那就是湘軍兵力無優勢,沒有利於攻城的威力大炮,由此可見,慈禧和恭親王領銜的晚清朝廷在那階段還是很有見地的,千里之遙,一針見血。

除了這一針見血,朝廷的這道諭旨還有另一層權謀深意,那就是利用李鴻章的淮軍去削奪曾國藩兄弟即將到手的功業。若李鴻章率領精銳巨炮前去助攻,金陵城破後,朝廷將自然而然地迎來一功兩分、湘淮生隙的主動。

一破為二的蘋果向來是易腐壞且不值錢的。

這一點慈禧和恭親王比誰都參得明白。

如此說來,此道諭旨對李鴻章的境界無疑是一次不大不小的考驗。

在官場,情義的底下永遠埋藏著己利,己利不發芽未破土,從面上看似乎是因為情義的土壤足夠厚重,其實不過是己利的誘惑不夠大。

李鴻章被很多人視為晚清最會做官之人,從他和曾國藩的關係上亦能鮮明地看到這一點。李鴻章深刻地認識到了一點,與曾國藩分搶那個最大的蘋果是不明智的,有朝一日從曾國藩手裡接過整個蘋果才是最得官場智慧精髓的。

簡單說,用握手的方式取而代之永遠比用削弱打倒的方式來的高明。

因為用前者的方式最終上位,腳底不臟。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官場境界,所以會攻金陵,分食大功的誘惑終是難讓李鴻章「不仁不義」的。

相反,這個時候他會把情深義重講得足足的。

為此,李鴻章特意給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倆去信。在給曾國荃的信中,李鴻章甚有情義地說道,」沅浦(曾國荃)勞苦經年,經營此城,一簣未竟,不敢輕言越俎,更不敢近禁臠而窺卧榻。「

曾國荃決戰金陵時,李鴻章與曾國藩展開博弈,誰高明?曾高李數倍

曾國荃是個霸道護食之人,對李鴻章的這一番好意,他沒有客氣,直接笑納了。

在曾國荃看來,他是有這個資格的。

1862年春天,就在李鴻章率領草創的淮軍馳援上海時,曾國荃率領湘軍主力沿蕪湖、巢縣、無為、運漕、和州一路同時向金陵圍殺而來。

面對來勢洶洶的曾國荃,洪秀全急令李秀成從上海撤軍,回援他們口中的天京。在客觀上,此時的曾國荃是間接幫了李鴻章大忙的,否則憑李鴻章的區區幾千人,很難在上海站穩腳跟,更難抵擋李秀成的十萬大軍。

但面對李秀成的十萬回援大軍,曾國荃就苦了。

自1862年9月開始,曾國荃和李秀成在金陵城下展開輪番激戰,最激烈時,曾國荃目不交睫,衣不解帶,幾乎崩潰而死。

更讓曾氏兄弟覺得圍攻金陵是拿命換來的還有一事,曾國葆在圍城最困難的時候死在了軍中。

所幸,由李鴻章、左宗棠主導的蘇南、浙江戰局在隨後迎來了逆轉。曾國荃抓住李秀成轉而兼顧蘇南的機會,幾路並進,向金陵發起了強大攻勢,並最終在1864年2月徹底突破了天京外圍天堡城,兵臨金陵城下。

客觀地講,曾國荃咬定青山不鬆口的堅忍與絕狠的確讓人生畏,這大概也是李鴻章不敢草率搶功的一個次因。

正如李鴻章幕僚私下議論的那樣,」湘軍百戰之績,眼見大功垂成,怎甘拱手讓人?淮軍如去天京,湘淮必有一戰。「

然後,李鴻章和曾氏兄弟間形成的這種兼顧現實的默契並沒能換來朝廷的理解和默認,見李鴻章有拖延之意,朝廷很快又發出了催促諭旨。

面對朝廷的步步緊逼,李鴻章和曾氏兄弟間的情義默契自然就無法那麼純粹了。

如此,在表面的默契下,一場朋友間的博弈便無法阻擋地上演了。

曾國荃決戰金陵時,李鴻章與曾國藩展開博弈,誰高明?曾高李數倍

這是此段歷史中最有意味,對我們現實的人際關係最有參照意義的地方。簡單說,深處現實社會,事關利益時,少有人能做到單純地只講情義,更多的人是一邊維護自身的利益,一邊維繫朋友間的情義不破。

這種朋友間的微妙博弈不是庸俗,而是現實下的理性前行。

如李鴻章與曾氏兄弟這樣的情況,通常,率先展開博弈的一定是處於明顯壓力下的一方。

所以,面對朝廷的緊逼,李鴻章很快就有所行動了。

他先是給曾國荃婉轉地捎去了這樣一套說辭,我可以找理由盡量拖延不去,但你們攻城的速度也得加快,否則讓我屢屢抗旨,朝廷追究下來我也吃不消。

如果說此種說法是人之常情的話,那李鴻章接下來對曾國藩做的就有些」過分「了。

怎麼個過分法呢?

李鴻章特意讓自己的心腹黃翼升到曾國藩的安慶大營走了一趟,為的什麼呢?

照黃翼升對曾國藩的說法,曾帥最好能給寫個字據,少荃好保證淮軍不來金陵。

曾國藩一聽這話,當場就明白了。原來李鴻章是想讓自己給拖個底,萬一朝廷追究下來,他能拿出字據說法,不是我抗旨不去,是曾國藩不准我去。

好一個情義可講,顏面再論。

對此,曾國藩是什麼反應呢?

官場無君子。

來而不往非禮也,他用不接招拒絕了黃翼升。

見曾國藩不願背這個可能掉下來的黑鍋,甚會做官的李鴻章豈能就此偃旗息鼓。不久,他便給朝廷上了一道刀筆功力很是了得的奏章:

臣於攻克常州後,未敢遽議協剿金陵,一以臣部兵將苦戰經年,傷病疲乏,未得修養,若遽令遠行,誠恐再衰三竭,無裨大局;一以曾國荃全軍兩年圍攻,一簣未竟,屢接來書,謂金陵所少者不在兵而在餉,現開地道十餘處,約有數處,五六月可成,如能及早轟開,自必無須協助。又疊准曾國藩咨緘,屬令派兵接防句容、東壩、溧水、高淳各處······

細細品讀李鴻章這段機鋒暗藏的奏章,除開見縫插針地為自己表功,要害在兩點:一是」屢接來書「,誰來的書?曾國荃。曾國荃怎麼說的呢?金陵城下不缺兵,缺餉。這是什麼?以打臉朝廷的方式拒絕李鴻章前來幫忙。

說完曾國荃的拒絕後,李鴻章在第二處落得更狠,不是我不去,是曾國藩給我指派了其他任務,言下之意,曾國藩不讓我去。

一個拒絕,一個不讓。

你曾國藩不給我寫字據,那我就當著朝廷的面自己給自己寫一份——瞧李鴻章這責任推的多乾淨,多漂亮,多不給曾氏兄弟面子。

曾國荃決戰金陵時,李鴻章與曾國藩展開博弈,誰高明?曾高李數倍

曾國藩得知此事後,極為不悅,但表面的情義還不能破,破了對自己不利,於是他只能以高招來化解。

講到推卸責任,實質就是互相踢皮球。現在,李鴻章把皮球踢過來了,而且還不留餘地,曾國藩怎麼把皮球踢回去算高明呢?

曾國藩的做法很老辣,很大氣。

既然你李鴻章非要讓我接住你踢過來的皮球,那我不妨就接著。但沒完,接過之後,我會換個更沉的皮球給你踢回去。

憑你李鴻章的智商、情商,我就賭你最後得把這個新皮球抱起來,消化掉。

於是,曾國藩也給朝廷上了一份奏章。曾國藩在奏章中說,知者以為我是體會李鴻章太辛苦,不知者以為臣弟貪獨得之美名,忌同列之分功。

既然如此,那就請李鴻章儘快趕來會攻吧。

此道奏章發出後,曾國荃隨即配合大哥在金陵城下唱了一出大戲。曾國荃兩眼通紅地對部將說,淮軍就要來了,兩年辛苦,就要付之東流,你們說怎麼辦?

眾將一片嘩然,義憤填膺。

大有既要死戰太平軍,也要死戰淮軍的架勢。

兩個消息匯總到李鴻章那裡,李鴻章意識到曾國藩真的怒了,曾國荃要玩命了,這皮球完全踢不下去了,只能自己硬著頭皮想辦法,用情義來彌合裂痕,用拖延來消化曾國藩踢過來的皮球。

對於曾國藩與李鴻章此番過招,曾國藩幕府中的第一高人趙烈文曾在日記中評價說:

此一事而機械百出,語言處處不同,其圖望大功,日夜算計,心計之工,細入毫芒。中堂(曾國藩)此疏,不望有功,但求無過,其辭氣之卑約,不獨自雪無專功之念,而李之驕亢,已隱然言外。處功名之際,固當如此,既論手段,平直無奇,實則高李數倍,不可不細細體味。

甚有意味還有兩處。

曾國荃紅眼叫囂的第二天,金陵城竟奇蹟般地被攻破了。

許久之後,李鴻章來到金陵,曾國藩親往下關迎接,一見面就拉著他這位得意弟子的手說:」金陵一戰,愚兄弟薄面,都靠成全了。「

拂去的顏面又全回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句本 的精彩文章:

為巨大利益,袁世凱與盛宣懷激烈博弈,梟雄狠招不斷官商也不簡單
沈葆楨一再叫板曾國藩,有人罵他忘恩負義,官場老手卻說他很高明

TAG:黑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