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區的警察隊伍,開始使用中式正步,到底意味著什麼?
前幾天,作者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介紹了香港警察會操步伐和內陸警察的不同之處。但就在兩天前,香港警察在一次新一輪的會操表演中,採用了和內陸地區一樣的會操步伐,而且開始用普通話下達口令。看到這個視頻以後,很多人非常的激動。那麼,香港警察隊伍開始採用中式會操步伐,到底意味著什麼呢?其實,意義非常重大。
一、我國軍隊和警察的正步很有特點
在世界各國中,會操演練模式大體上分為三種,分別是普魯士式、英式和蘇式。首先,我們講一下蘇式。蘇式會操的要求是上身保持立正姿勢,兩臂不動,但踢正步的幅度比較高。目前,俄羅斯、越南等國家沿用了這種會操方式。英式會操則比較機械化,講究擺臂的動作,也許大家發現了,英式會操的時候,兩臂的擺動非常大。目前,英國、印度等國家沿用了英式會操模式。這些國家基本上都是英聯邦國家,或者曾經是英國的半殖民地,深受英國文化的影響。最後一種是德式,也就是普魯士式。普魯士式會操講究兩臂和雙腿的配合,比較自然。目前,世界一部分國家採用了普魯士式會操。我國軍隊和警察的會操比較特殊,認真的說,我國武裝力量的會操方式,借鑒了普魯士式會操的經驗,同時融入了符合亞洲人的一些標準。
因此,我國武裝力量的會操模式具有自己的特色。由於雙腿和兩臂同時使用,看上去非常的自然。目前,從會操步伐到隊列訓練、口令下達,我國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標準。越南原本採用了蘇式會操標準,但是近年來,越南開始向我國學習。有幾個東南亞國家和非洲國家,也學習了我國的會操模式,例如寮國。我們言歸正傳,講一下香港警察隊伍的情況。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以後,英國通過武力威脅,從清朝的手裡獲得了香港島。隨後又利用一系列機會,獲取了九龍和新界,從而確立了現在的地域模式。在清朝的統治下,香港地區是非常貧窮的。但是在英國的管理下,香港地區開始迅速發展,逐步成為了亞洲屈指可數的大城市之一。很多清朝人和東南亞人開始進入香港地區,香港地區的治安管理存在壓力,因此,英國組建了香港警察隊伍。
二、香港警察逐步改變自己的模式
起初,香港警察里沒有當地人,警察都是從英國本土和其他殖民地調來的。但這些警察不熟悉香港的情況,而是語言不通,各方面的人情世故也不一樣。因此,存在很大的管理難度。英國開支招收香港當地人和內陸人進入警察隊伍,也就是俗稱的華警。隨著香港的經濟持續發展,人口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華警起到了作用也越來越大。到了20世紀30年代,華警已經成為香港警察隊伍的中堅力量。由於在英國的管理下,華警接受的訓練也是英式的。經常看香港刑偵劇的朋友們應該知道,香港警察的會操標準是英式的,而且下達口令的時候使用英語。就連稱呼上級的職位,也會帶上英文。這是長期的影響造成的,有自身的歷史原因。在1997年香港回歸之後,駐港部隊和香港警察曾經進行了聯合升旗儀式。當時,兩支隊伍的步伐和模式完全不同。
駐港部隊自然採用我國的會操標準,香港警察則還沿用英式會操標準,兩支隊伍各自跟著音樂,找自己的節奏。這樣的情況持續了20餘年,期間,駐港部隊曾經舉行了幾次小規模的閱兵式,香港民眾對駐港部隊的會操模式非常讚賞。由於英國管理了100多年,即使改變也需要一點點進行,而不能操之過急。回歸祖國以後,香港警察隊伍首先在警服上,與內陸警察採用了相似的顏色。緊接著,開始逐步和內陸地區接軌。最近幾天,香港警察開始採用與內陸一樣的會操標準,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在會操標準的熟練程度上,當然不如三軍儀仗隊那麼流暢。但這畢竟僅僅這是一個開始,隨著逐步的發展,香港警察的會操模式、敬禮樣式和口令標準都將和內陸地區一樣。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顯示了我國在各方面的硬實力和軟實力。我國航母編隊抵達香港的時候,香港市民們熱烈歡迎,深切感覺到了國家的強大。


※佔全體警察的17%,香港警察隊伍的女警,為何數量非常多?
※與內陸警察隊伍相比,香港警察的裝備,到底屬於什麼水平?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