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過去人陰雨天穿的一種鞋子是布做的,卻能防水,怎麼做到的?

過去人陰雨天穿的一種鞋子是布做的,卻能防水,怎麼做到的?

油靴,古代的防雨鞋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說到古人陰雨天出行(見《越南婦女流行頭上戴笠,中國俠士也愛這副裝束,有什麼講究?》一文),除了頭上戴的,身上披的,腳上也有穿的。

這種雨天腳穿之物,就是現代所說的「雨靴」,但古人通稱「油靴」。

過去人陰雨天穿的一種鞋子是布做的,卻能防水,怎麼做到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古人出行)

油靴在隋唐時已出現,宋元時開始流行。南宋灌圃耐得翁撰《都城紀事·諸行》一書中,便提到當年在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街頭有賣油靴的商鋪:「都下市肆,名家馳譽者……彭家油靴、南瓦宣家台衣、張家圓子、候潮門顧四笛、大瓦子丘家篳篥之類。」

油靴也稱「油膀靴」,這種靴子的穿法與現代的雨靴不一樣,一般不直接穿在腳上,功能相當於鞋套。

過去人陰雨天穿的一種鞋子是布做的,卻能防水,怎麼做到的?

(至今農村人家必備雨靴,以雨天出行勞作)

古代油靴分有筒(靿)的和無筒的兩種款式,其實就是鞋幫的高低差別。有筒稱為「油靴」,無筒稱「油鞋」。

油鞭一般多用木片做底,木底釘上釘子以防滑。靴面多用細絹製作,外塗上桐油或蠟,以防水——古人陰雨天穿的這種布鞋不濕腳,就是這原因。

過去人陰雨天穿的一種鞋子是布做的,卻能防水,怎麼做到的?

桐油是桐樹果實壓榨、提煉製成的一種工業用植物油,用途廣泛,是製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也是一種極好的防水、防腐、防鏽塗料,古代的油布、油紙都是塗桐油製成的。

古人為什麼把雨天穿的鞋子稱為「油靴」,也是因桐油塗抹。

過去人陰雨天穿的一種鞋子是布做的,卻能防水,怎麼做到的?

(塗了桐油的雨傘,防水還耐用)

過去人陰雨天穿的一種鞋子是布做的,卻能防水,怎麼做到的?

(現代雨靴橡膠做的,不須塗抹桐油)

南方雨多,古代南方人多稱油靴為「雨靴」——與現代叫法相同。

雨靴也是軍需。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月,大理路蒙古千戶忽都、大理路總管信苴日、總把千戶脫羅脫孩,奉命征南征,與緬國軍隊在一條河邊相遇,最後元軍抓到了很多俘虜。怎麼處理?以物換俘。緬方只要用一頂帽子、或一雙雨靴、一件氈衣,就能換回一個俘虜。此即《元史·外夷傳三》中所記載的:「捕虜甚眾,軍中以一帽或一雨靴、一氈衣,易一生口。」

要注意的是,《元史》中刻成「一兩靴」,「兩」應是「雨」之誤。

用一雙雨靴就能交換一名俘虜,就說明緬國的雨靴質量上乘,為蒙軍看好,也是在南方作戰所需。

過去人陰雨天穿的一種鞋子是布做的,卻能防水,怎麼做到的?

(元軍與緬軍交代,卡通畫)

據明人劉若愚《酌中志》,明代宮裡也請允許穿油靴,「或雨雪之日,油靴則不禁也。」從這個記載來看,古代油鞭似非高檔之物,平日或穿之不雅,不然宮中也不會只有雨雪天才不禁穿。

明清時,還出現了專供小腳女性雨雪天出行用油靴,俗稱「油殼簍」。

油殼簍分為夾層和棉兩種,皆黑色。棉油殼簍能防雨水,還能禦寒,為冬用油靴;夾層油殼簍則不同季節都可以穿用。

過去人陰雨天穿的一種鞋子是布做的,卻能防水,怎麼做到的?

(古代民間生活,蠟像)

夾層油殼簍也叫「油鞋」,鞋底比一般夾鞋厚一倍,鞋幫用多層布鋪襯,密縫細納。做好以後,用桐油反覆塗刷,使其堅硬,這樣既防水,鞋又不容易變形。

油殼簍有兩種穿法,一是「套穿」,穿鞋後再套進油殼簍;一是「驏穿」,穿襪子穿油殼簍,與穿毛窩子差不多。

過去人陰雨天穿的一種鞋子是布做的,卻能防水,怎麼做到的?

(毛窩子,一種冬天、雨雪天穿的草鞋)

油殼簍在1960年代的中國農村還流行,估計上了年紀的頭條網友應該穿過或見過。

當年不少人家買不起,就自己動手做。為了讓油鞋光滑好看,每塗上一次桐油,干後就用石頭擦磨,讓鞋面光滑,一般反覆塗三四遍即可光亮照人,漂亮還耐穿。

鞋底再釘以盍頭釘,下雨時穿上既不透水,還防滑。不只男的愛穿,女的也穿油鞋。一直到後來膠鞋出現,油殼簍才沒有人做了。

過去人陰雨天穿的一種鞋子是布做的,卻能防水,怎麼做到的?

(膠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樹下戲鳳凰 的精彩文章:

自家牆邊挖溝挖出中國古代外籍外交官墓,考古時數十專家現場觀摩

TAG:梧桐樹下戲鳳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