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是偷盜清東陵的罪魁禍首?從審判結果看似乎不是孫殿英

誰是偷盜清東陵的罪魁禍首?從審判結果看似乎不是孫殿英

1928年8月5號,路透社刊發了一條驚人的消息,第二天這條消息被中國各大報紙轉載,一時間全國嘩然國民政府為之震驚,民眾議論紛紛。

在天津日租界的張園,有一個人聽到這個消息失聲痛哭,他止不住對天發誓:不報此仇就不是愛新覺羅的子孫,這個人就是當時已經退位的末代皇帝溥儀。是什麼消息讓溥儀受到這麼大刺激比他當初被逐出皇宮的時候還要痛苦?原來這個消息就是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隨葬寶物驚現於市井,清王朝最大的皇家陵墓清東陵神秘被盜。原來溥儀的祖墳被人家扒了。

盜案披露後許多民眾團體紛紛電請國民政府呼籲究查主謀,嚴懲盜墓者,收繳殉葬國寶。那麼清東陵究竟是怎樣一座皇陵?它的被盜為什麼會在全國上下引起這麼大的反應?清東陵可不是一般的皇陵。

這是清東陵石牌坊的樣子,為什麼說它不一般呢/因為它埋葬的人物不一般,這裡葬有順治 康熙 乾隆 咸豐 同治五位皇帝和慈禧等皇后,另外還有136位嬪妃。

盜墓人最看重的是什麼?自然是陵墓里的珍寶了。清東陵埋葬著這麼多的帝王和后妃,其中還有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裡面的珍寶自然是少不了。

清東陵里有這麼多寶貝,眼紅的人那還不多了去了?還真是這樣清東陵從來就是盜墓賊眼中的香餑餑,可是能在這裡得手的卻沒有幾個人。原因為什麼呢,很簡單,要盜它技術難度太大。

清東陵規模特別大,佔地特別廣是清朝順治皇帝親自選定的陵地,自然是塊風水寶地。它的位置在河北省遵化縣的馬蘭峪。

北依昌瑞山,南靠金星山,東鄰倒仰山,西傍黃花山。這裡群山環抱,風景秀麗。清東陵南北長約125公里,東西寬約20公里,總面積大約2500平方公里,清朝帝後們的地宮上方堆砌著高大的方城明樓,後方則依山而建,如果不能準確的找到入口,想要進入地宮是非常困難的。清東陵這麼大的地盤,盜墓小賊到了這種地方不要說地宮門了,可能連北都找不到,就算是誤打誤撞找著了還有各種機關在等著他們呢。

中國古代的帝王們尤其重視地宮的修建,因為那是他們靈魂轉世的地方。在地宮修建的過程中重中之重是防盜,為了防盜,古代的帝王們不僅在地面堆起高高的封土,修建堅固的城牆,設置上千的士兵來防守,而且為了保密常常不惜殺掉修墓的工匠。清東陵的修建吸收了歷朝歷代的經驗,在防盜措施上處心積慮防備周詳,可以說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

但是防守的再嚴密也擋不住盜墓人的貪心。可是這清東陵不是有專人看守么?可惜時代變了。據一段歷史資料片顯示:辛亥革命之後軍閥混戰,社會動蕩不安優待清室的條件很快成了一紙空文。東陵,這座曾經駐有重兵看守的清朝皇家陵墓失去了往日的威嚴和保護開始被兵匪侵擾。

清東陵被盜以後,護陵大臣毓彭被叫到了天津,假如溥儀還是皇帝的話他一定會斬了毓彭。可是已經從皇帝寶座上走下來的溥儀也只能採用家法:把他從宗室除了名。隨後溥儀召開了所謂的御前會議,派出了自己的皇室成員前往清東陵料理後事,包括了隨員 僕從 工匠在內共70於人。據清東陵文物管理處透露出的《東陵盜案彙編》的影印件中皇室成員寶熙的日記,其中1928年8月24日的日記,這一天是個星期五農曆七月初十。寶熙在當天的日記裡面詳細記載了為慈禧重新收殮和屍體受辱的情況。其中有兩段是這樣寫的:慈禧玉體在焉 面朝下 左手搭於背上 頭髮散亂 上半露體 下半有褲 有襪 襪已將脫 偏身均生白毛 面色奇白 有毛已滿 兩目深陷成黑洞 唇以下似有殘破.....

曾經八面風光不可一世的老佛爺,如今卻受到這般羞辱,連嘴都被撬開了,就為了盜她的夜明珠。這個盜墓賊未免實在做得太過分了,難怪溥儀痛心疾首。

有人指出,乾隆慈禧帝後陵寢,工程堅固,斷非少數人短時間內所能掘破。這種說法其實就是在暗示清東陵被盜絕不是普通民間盜墓賊乾的,而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盜墓行為,在當時的情況下又是什麼人能夠具有這樣的實力呢?

在全國聲勢浩大的聲討聲中國民政府也擺出了一查到底嚴懲主謀的陣勢。8月10日,以國民政府委員劉人瑞為首的調查人員進入東陵開始調查。在調查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系列蛛絲馬跡。

首先,他們在裕陵墓道撿到一把鐵尖鋤,仔細觀察以後發現這種鐵尖鋤當地農民是不用的,這是部隊工程兵特有的

。而在清東陵入口處地面上被挖的一片狼藉,從當時勘查發現:起初盜墓者並不知道地宮入口,而是遍地開挖,寶頂上配殿外明樓里到處都是他們挖掘的痕迹。從調查上看清東陵入口處的地磚看樣子是被炸開的。

什麼樣的人能有炸藥這種普通人沒有的東西呢?調查組又向當地居民打聽情況,聽他們說曾經聽到陵墓方向傳來爆炸聲,而且當時街上看到不時有軍人腿腳上帶著白灰。腿腳上帶著白灰說明什麼呢?據原清東陵文管處研究室主任於善浦分析當時地面上的寶頂也就是墳頭,是由白灰黃土沙土加上糯米米湯夯成的,由於年代久遠,雨水滲漏就把白灰滲漏到地宮中間去,地面就形成了很厚的灰膏。當時士兵腳上沾滿了白灰,就可能他們當時進入過地宮。

後來又聽人說在7月9日10日兩天曾經看到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夜間乘汽車從馬伸橋前往馬蘭峪,那正是清東陵所在位置,而且7月9日10日兩天也正是清東陵被盜的日子。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第十二軍正是國民革命軍在馬蘭峪的駐軍。

而在那時在北平琉璃廠的尊古齋,1928年8月的一天,尊古齋老闆接待了一位客人,他帶了十分罕見的珍寶急於要出手。不料交易事情敗露兩人被抓,經審訊涉嫌出售東陵珍寶的男子不是別人,正是十二軍的一個師長譚溫江。譚溫江被捕自然想到他的頂頭上司十二軍軍長孫殿英。

至此兩條線索都指向孫殿英這個孫殿英到底是個什麼來歷呢?

孫殿英字魁元,河南省永城縣孫家莊人,他自幼喪父,從小就被母親溺愛嬌慣。從小養成打架鬥毆的習慣。七歲那年母親把她送到私塾,可他生性頑劣根本不是讀書的料,經常與同學打架,而受到老師責罰他的反應不一樣,一把火燒了老師的私塾,把老師氣了個半死,於是就把他攆回家了。所以孫殿英在私塾里皮毛都沒學到。22歲那年他當了兵,憑藉他的機靈很快被提升為排長,此人反覆無常頻繁倒戈,又過了幾年莫名其妙的成了軍長。

1928年正是軍閥混戰國窮如洗民不聊生的慌亂年月,不屬於國名黨正規軍的雜牌軍孫殿英部被蔣介石另眼相看,剋扣糧餉是家常便飯。一天孫殿英召集了一些當地的官紳來商量如何籌集糧餉,這些人一個個愁眉苦臉,其中一個從遵化縣來的人他訴苦說:奉軍潰敗的時候剩下的人都當了土匪就在當地搶錢搶糧,當地老百姓的糧食都被他們搶光了。其中馬福田所率的匪部見老百姓沒什麼可搶的了,就去盜東陵從裡面弄出寶物來變賣錢財。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這句話把孫殿英點撥開了。

孫殿英沒念過書,據別人回憶他還真是個不識字的人。要盜墓不僅要有周密詳盡的計劃而且還得有點文化基礎,比如說你得知道陵墓的構造往哪去找寶貝吧。另外什麼樣的寶貝價值更大你得會鑒別吧。這些孫殿英可幹不了。

這是孫殿英和他的同僚們,右手邊第一個穿馬褂的是他。孫殿英雖然自己沒什麼文化,可他非常懂得人才的重要性,一直在為自己搜羅各方高手。首先孫殿英找了一個人給他當參謀長這個人叫馮養田,原來是保定軍官講武堂畢業的軍人,現在已經退休了。孫殿英找他來是為了讓他幫助整頓軍紀,很快軍隊士氣大振。孫殿英還高薪聘請了一位飽學之士給自己當軍師,這個人叫梁朗先,他是個沒落舉人是前清翰林院的庶吉士,由於受不了同僚的排擠,自己歸鄉隱居了。這個人足智多謀人脈廣泛,他是孫殿英身邊的智多星。到這裡孫殿英的文武部下都齊了。

孫殿英盜墓最初的原因可能還真是為了軍餉,不過這背後還有更深的原因:他需要購買各種先進武器的經費,以便擴大自己的地盤。因為蔣介石在北伐成功後曾經宣稱要裁減軍隊。孫殿英的軍隊是雜牌軍他擔心自己被裁掉,索性先幹上一票,積聚一些錢財以便將來好自立山頭,這恐怕才是孫殿英冒天下之大不韙盜掘清東陵的真正原因。

當時孫殿英先派出譚溫江和梁朗先到北平去探風聲,這兩個人在北平走街串巷大小衚衕訪了個遍,還真的弄出了一番成果。回來以後他們給孫殿英帶回來兩個消息,一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壞消息是孫殿英部肯定會被裁掉;好消息是梁朗先從前請遺老手裡弄個到了兩份有關清東陵的重要文件:一是陵工圖;二是藏寶圖。聽到這個消息孫殿英可能想:你蔣介石卸磨殺驢,就被怪我不講情面了。他當即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清東陵這一票我干定了。

據說早在盜陵之前,孫殿英就以體諒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籌糧為名向遵化縣徵調了30輛大卡車,說是要去外地運良。三十輛大車能裝多少寶物呢?

因為查無實據,東陵一案的審理陷入了僵局。東陵盜案沉寂了一段時間後突然又柳暗花明了。據一段歷史資料顯示:在開往青島的一艘叫陳平丸的輪船上青島警察廳抓獲了兩名逃兵,從他們身上搜出了36顆珍珠,還有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的軍標。逃兵裡面有一個叫張岐厚的招供他參與了盜陵。當時的報紙記載了他的自供說:七月份的時候軍長孫殿英下令由工兵營用地雷把西太后和乾隆爺兩座墓給炸開了。自己這36顆珠子就是在西太后墓里撿到的。張岐厚的供詞是當時唯一明確牽扯出孫殿英的重要證據。

1928年11月當時的四大軍團首腦都派出了代表組成高等軍法會來會審此案,而且匆匆一個半月會審就結束了,且會審結果一直沒有對外公開。報紙上刊登的結論是:東陵盜案系遵化駐軍勾結守陵滿員,盜墓分贓。判決草案顯然是含糊其辭結果我們都不得而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全國各地習俗有哪些?
歷史上的項羽是英雄抑或狗熊?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