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如何在國際競賽中戰勝B.I.G?感覺學到了一種手法

如何在國際競賽中戰勝B.I.G?感覺學到了一種手法

來源:非標準建築工作室 id:non-standardstudio

當然,B.I.G不是不可戰勝的。

但要是碰到了也和遇到個bug差不多,因為大B哥總是不按常理出牌,簡單粗暴;特別是當這個競賽里還有隈研吾這種心思細膩、情懷爆棚的另一個極端出現的時候——你的處境就很尷尬了。

這個競賽是

荷蘭阿納姆文化中心

ArtA cultural center

項目選址在阿納姆市萊茵河畔,設計要求包括博物館和電影院。

為什麼說處境尷尬呢?

你要是想走狂拽酷炫吊炸天的霸道總裁路線,你肯定酷炫不過大B哥,也霸道不過大B哥——事實上,大B哥也沒讓大家失望,繼續以其大氣磅礴的扭轉創造出令人震撼的空間效果。

你要是想走低調清新有內涵的文藝青年范兒呢,那肯定也玩不過都快修成仙兒了的隈醬。這次隈醬設計出了一個銀絲網覆蓋的複合結構,看著就十分有文化。

你說你還能怎樣,總不能來個殺馬特非主流吧?

所以聰明絕頂的庫哈斯先生就很聰明的退出決賽圈了。

但還是有不怕死的。

不怕死的就是NL建築事務所。

他們也最終打敗了B.I.G和隈研吾贏得了阿納姆文化中心的設計權。

實話實說,他的建築造型和競爭對手們比起來,簡單的像一個一眼就能看透的傻白甜,真的是沒啥存在感。

那他們到底是憑什麼贏的呢?

博物館類建築一般都自帶主角光環,到哪兒都要怒刷一波存在感。如果一不小心緊挨著某個美麗的自然景觀——比如萊茵河——那就更得盛裝登場、光彩奪目方才不辜負這良辰美景。

正常建築師都會這麼想,包括B.I.G和隈研吾。

可陷入絕境的NL不敢這麼想,

因為這麼想就必死無疑。

那麼,比起一個美麗的建築,什麼東西可以和一個美麗的景觀更般配呢?

答案就是另一個美麗的景觀。

所有人都知道,在自然美景面前最適合建造的只有公園,而不是任何自以為是的建築。

然而甲方的任務書明確要求是建博物館和電影院,從哪兒變出個公園來呢?

如果不是在任務書用地裡面呢?

是的!

NL為了做出一個公園,把項目對面原本打算做停車場的空地也一起設計了!!

免費多做設計這種事兒,估計沒有甲方會拒絕。

劃重點:有一種存在感,是幫別人找到存在感。

讓建築消失,突出景觀的存在感

俄羅斯方塊告訴我們:如果你合群,就會消失。

在建築設計上,這個消失策略同樣成立。

將長方形的建築體量進行退台處理,加入屋頂綠化。

加入步行台階,把自己偽裝成一個城市綠化公園,並與對面空地一起設計景觀肌理。

階梯形的綠化屋頂使建築與大地呈現出交接的關係,視覺上弱化了建築的存在感。

建築的體量感消失,而公園的通透感開始顯現。

劃重點,這叫做「建築景觀化」。

但如果設計止步於此,那所謂的建築景觀化設計不過就是個噱頭,充其量就算個屋頂花園而已。

所以,要把真正的建築景觀化概念貫徹下去,更重要的是第二步——空間開放。

讓空間開放,突出市民的存在感

為什麼人們覺得公園是開放的,主要因為公園裡的空間都沒什麼固定功能,隨便溜達。拎著籠子遛鳥的老大爺在哪兒都能遛,還能隨時看到跳廣場舞的老阿姨。

但建築空間一般都會有特定的功能,不可能打開全部圍合讓人隨便溜達,更不可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怎麼辦?

NL的做法是在功能空間前做一個「假」空間,讓大家以為可以隨便溜達,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而這個做法能成立的基礎就是——

完形心理。

在博物館和電影院兩個功能塊中,加入一個開放的室內藝術廣場——既是博物館的門廳,也是電影院的前廳。

加入交通空間

在室內藝術廣場,可以通過下沉廣場看電影,或者拾階而上看展覽,又或者在咖啡廳享受萊茵河景色。沒有複雜的層級關係,功能塊怎麼組合全都展示的明明白白的。而且面向萊茵湖面的楔形空間充分尊重了湖面的景觀。

你可能感覺不到博物館或者電影院的具體邊界在哪裡,但你能感覺到人群里自由輕鬆的氣氛。

從電影院前廳看博物館

從博物館門廳看電影院

共用的藝術廣場對外部完全開放。

讓空間通透,突出行為的存在感

展覽空間似乎和通透沒有什麼關係,人們在封閉的環境里欣賞繪畫或者展品。

大多數的展覽空間,展覽與展覽在同一層級上,人們看完關於一個展覽再去看下一個。

但NL不想讓人們只是單純的去看展品,而是在看展品的同時也看到其他人的行為——與展品的互動或者與人的互動。

在空間中展和人的關係不是封閉的、一對一的;而是多向的、一對多的。

根據從眾心理,很多事你自己可能不會做,但看見別人做,也就會跟著去做。

比如各種花樣自拍。

也就是說,整個博物館變成了一個以展品為背景的社交場,人們更關注的不再是眼前的展品,而是其他人的行為。

彩蛋

雖說北向採光,展品運送這些已經是老生常談了,畢竟只要錢到位,沒有技術解決不了的。但是能用建築手法解決依然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自然採光

NL事務所在階梯形下方放置展廳,每個展廳都是標準的北向採光。符合布展的光線要求。

展品運送

為了保證首層空間最大尺度的開放和通透,連展品運送也選擇了從屋頂直接吊入。

展品布展

最後再看一遍全部過程——

拆 房 部 隊 敲 黑 板

如何在國際競賽中戰勝B.I.G?

1、擅自改變項目用地,懵逼他。

2、玩消失,嚇唬他。

3、樹立低調透明沒有存在感的形象,麻痹他。

本文感謝大師姐林雅楠的文案撰寫和指導

本文圖片

[7][8][9] [10] [11] [13] [14]

引用自http://www.nlarchitects.nl/slideshow/282/

[2] [3] [4]

引用自http://www.ideamsg.com/2014/02/arta-cultural-center/

[1] [5] [12]

修改自http://www.nlarchitects.nl/slideshow/282/

其餘分析圖與動圖全為作者自繪,轉載請註明

合作、宣傳、投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建築 的精彩文章:

MAD設計作品:12個重要項目
公寓的立面有點意思

TAG:搜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