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爆料:國展評委最討厭的5種作品,附優秀作品及點評

爆料:國展評委最討厭的5種作品,附優秀作品及點評

入國展是許多書法人的夢想,

這些套路一定要知道。

1、文意不宜

主題性創作時不注意選書切合主題的詩文。

例如,參加國慶節的書展,寫的是杜甫的《春望)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又如,參加紀念紅軍長征勝利的書展,寫的是王維的《竹里館》詩:「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這顯然不合時宜,文不對題。

還有在寫完詩詞正文後,行款時採用「頓首」一詞,這是並末真懂「頓首」含義所致。再有,行款時「節錄」、「節選」、「節抄」與「某某某書」前後並用,亦顯得重複。又有,在寫完正文後,落窮款,署名時卻有「並記」、「並識」字樣,沒有任何說明、注釋文字, 「記」啥「識」甚?

另外,許多作品並無磅礴氣勢,未見墨色淋漓,卻強說「一揮」、「揮汗」,也有矯情和失實之感。

2、形式主義

作品要張掛起來供人審視,形式確實很重要,但採用何種形式,必須合情入理,犯形式主義毛病的作品大致有如下幾種:

一是小字大篇幅。密密麻麻的小字貫穿整張六尺、八尺宣紙,讀一行都非常困難,何況全篇。

二是大字小篇幅。寥寥數字,疾行於短程的紙面上,兀立在狹小的尺牘間,極不協調。三是狂草分段寫。狂草一首詩,一段文,卻切分為多塊小紙組合成幅,無異於自斷氣息,自設障礙。

四是多色拼貼。將幾種色宣拼成一紙,然後書寫,或在不同色宣上各書一紙,合為一幅。製作感太強。

五是多體雜寫。一件作品兼有多種書體,表現欲昭然,往往不諧和而顯雜亂。

六是盲目鈴印。有的寫巨幅字,無大印章,用小印章疊加排列成大印形狀或裝飾條塊,有的寫長卷,冊頁或小幅字,字裡行間到處蓋章,均無道理。

七是做舊打蠟。用國畫顏料,洗筆水、茶水、鞏水、鹽水之類將新紙染舊以求古色;也有在紙上打蠟使墨道粗澀斑駁以求「金石氣」,還有先用排刷畫出竹木簡形狀的色道再寫簡書,在紙下墊帶有紋路肌理的木板、紙板、泡沫塑料板以求墨道飛白……弄巧反而成拙。

3、文字錯誤

這表現在四個方面:

其一,草法不當。不諳草法,想當然減省點畫,任筆塗抹,不可識讀。

其二,繁簡併用。一件作品兼用繁體、簡體字,記得起就繁,記不起就簡,毫無規範意識。

其三,寫錯字別字。有的是繁體字,異體字和多義字的誤用,如茶「幾」寫成幾何之「幾」;「皇后」寫成前後之「後」;攪「和」寫成和平之「龢」;意我之「余」寫成多餘之「餘」;千萬「里」寫成里外之「裏」;說話之「雲」寫成雲霧之「雲」;書「卷」寫成捲動之「捲」;頭「發」寫成發展之「發」;不相「干」寫成幹部之「幹」……有的是錯寫繁體字,「闊」字門裡門外都有「水」;「憂」字體內體外皆有「心」……有的是畫蛇添足, 「華」、「神」一類以長豎結尾的字和「海」,「難」一類草體字習慣性地多加一點。

其四,落字缺句。

4、擺字抄書

大致有四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依賴格子寫字,或畫格,或疊格,離開格子就難以成行謀篇。長此下去,削弱了大局觀和應變力,抑制了靈性和才情。

第二種情況是查字拼湊,從大字典或不同碑帖中查找所需的範字,湊成一篇,寫就一文,紙上各行其是,形離神散。

第三種情況是拘泥於一畫一字,一筆一筆地湊,一字一字地擺,點畫間少關聯,字與宇無呼應,氣息不通。

第四種情況是打破書寫順序,不按傳統書寫方法自上而下、自右至左順序書寫,而是在打好格子的紙上用鉛筆寫好字樣,從上部開始,一格一格地充填,整體下移;或事先疊好格子,從左到右橫寫,自上而下行復一行…… 如此書寫,看不到字間的前後呼應,書卷氣蕩然無存,墨色變化也毫無道理。

5、濫用工具

最多見的有四種類型:

一是小筆寫大字,或點畫細弱,線條綿軟;或鼓弩為力、拋筋露骨。

二是生宣寫正書,點線過於滲洇,時有墨豬,滿紙疙瘩。

三是熟紙寫大草,線條飄浮,墨色焦燥。

四是墨中加水多,水多必滲洇,滲洇行筆必快,快則草率,結字不成形,點畫不精到,且墨淡傷神。

獲獎作品提名理由

吳建軍 篆書《林散之詩》 江蘇

評委高慶春

對吳建軍作品提名理由

吳建軍的小篆四條屏在入展的篆書作品中是比較突出的。

作者取法秦小篆,又參以王福廠一路技法,整體氣息高雅清新,謹嚴而不失法度,配以淡淡的仿古絹料,遠觀近品皆賞心悅目,可稱逸品。

文字依《說文解字》而講究小篆規矩,這是寫篆的基礎和底線,也顯示了作者嚴謹的學風;字形在整體一致性的前提下,開合、輕重、揖讓、呼應等手段多樣,違而不犯、合而不同;筆法準確、乾淨、到位,搭接處虛實結合,火候拿捏適度;章法處理更見匠心,四條之間、字與字、字組之間空間感恰到好處,配以朱絲攔裝飾,由此生髮出典雅古奧的篆籀氣息和文人趣味,冷艷動人!

當然也有小小瑕疵,即落款行書字稍大,筆墨也過重,略顯不協調,如能以行楷筆法落款,把持住整體清新雅緻的格調,則更趨完美。

甘敏求 篆書《林散之論書詩》 湖南

評委傅亞成

對甘敏求作品提名理由

此作相較其他篆書作品最大的優勢是勝在了書寫性上,很松馳不做作,給人一種娓娓道來清新撲面之感。

以石鼓為基取法吳昌碩,欹側造勢,沉雄樸厚,謹嚴不失靈動,規矩又見洒脫,整體風格協調而不違和。線條厚重頗有質感,圓潤遒勁,飽滿沉實。內容摘抄林散老的論書詩也與此展相諧,題款也師法吳氏行書,與正文相映成趣。

然,細觀則有不盡人意之處:

一是正文與落款已呈完整,而作者畫蛇添足式的在右邊題了箋,線質與結構都不過關,加之底下又密密麻麻的題了幾行歪歪扭扭的小字,使作品大打折扣。這種行為完全是受當下時風的影響,這種胡亂題跋的現象在當下展廳已非常普遍,要知一切的題跋與鈐印,題箋或拼接,都應為主體增色,是正文的延伸。若不能讓作品錦上添花,就不如素麵朝天來的從容自然,把握好度方顯智慧。

二是墨色略顯單調,古人所謂"墨分五色"尚須用心體會,用筆過實便呆板少趣,若能虛實相生則呈佳妙。

三是結構"聳肩"有一點誇張,若減少刻意成分更顯自然。平中寓奇,含蓄內斂才耐人尋味,正如宋人蔡啟有曰"天下事,刻意為之,輒不能盡妙"!作者若深諳此語,日後在臨池與修養提升上下一番苦功,假以時日定能寫出自我而開新境。

李光耀 隸書《文震亨長物志卷五》 江蘇

評委季平

對李光耀作品提名理由

冊製作精良,陳年老紙,素鉛打格,用蠅頭小隸選錄明文震亨長物志,洋洋千餘字,首尾貫通一氣,題跋凝鍊,與正文相契,賞讀時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古意盎然,素雅靜穆。賞讀之餘亦可揣測作者創作時那種不激不厲,自然平和的書寫狀態和愜意。

作品點畫自然質樸,結字平實古拙,亦隸亦楷,隸楷相融,既有唐人之法,又有清人之意,作品雖然沒有當下大字漢隸那種厚重大氣和視覺衝擊,但細細品讀,卻耐人尋味。作者以獨特的面目、創作形式和審美視角贏得了評委的讚許和認可,愚以為也是作者之所以能摘得第五屆雙年展隸書牛耳的緣由吧。

馬端兵 隸書《陶淵明詩四首》 安徽

評委王亞洲

對馬端兵作品的提名理由

我認為,這件作品首先是沒有花里胡哨的拼接,在一張白宣上比較完整地表達了作者的藝術情懷和思想;其次,明顯可以看出作者於漢隸用功之勤之深,筆底透露出《禮器》、《張遷》、《郙閣》、《鮮於璜》、《西狹》等碑的影子和氣息,信息量大,說明作者的融合能力較強;再者是作品雖然字數較多,但能不急不厲,娓娓道來,不乏書寫性,藝術感知傳遞沒有生澀感;還有一點,落款行草同樣功力較深,與主體氛圍很協調。

肖咸松 楷書《林散之詩》 福建

評委洪厚甜

對肖咸松作品的提名理由

此件大字楷書作品是這次投稿作品中比較突出的,

一是用筆沉穩有力,不浮不滑,體現出作者在紮實功力上的自信。

二是作者視野開闊取法多元,結體自然和諧,整體上平淡沖和,格調高於一般魏楷大字。

三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作者自己的藝術風貌,而非簡單因襲古人面目。

庄千恆 楷書《曾鞏游信州玉山小岩記》 河南

評委王登科

對庄千恆作品提名理由

這件楷書作品,以小歐築基,寫的平實、莊重。一反歷來學歐者的俗習。歐楷結體緊結局促、劍拔弩張,此乃其短處,但此件作品將歐風吐納一新,寬博處帶整肅,刻意里有天然,是一件難得的楷書佳作,這是我提名的理由。

HOTRECOMMEND

書/法/網/推/薦/單/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米芾行書老寫不好,肯定是這幾個重要筆法沒搞明白
元宵佳節,賞燈猜謎品書法

TAG: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