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德國三大傳奇手槍,駁殼槍評價最低,原因來自中國?

二戰德國三大傳奇手槍,駁殼槍評價最低,原因來自中國?

二戰時期,德國誕生了很多名槍,毛瑟98k步槍、MG34通用機槍、MP18衝鋒槍等等,都是後世鼎鼎有名的存在。

細化到手槍領域,德國有三大名槍,分別為毛瑟C96、魯格P08和瓦爾特P38,後兩款是二戰時期德軍的制式手槍,而駁殼槍(毛瑟C96)的使用範圍最廣,亞洲地區曾大量裝備。

對三款手槍有了解的人應該知道,有關於駁殼槍的憑藉是最低的,這其中固然有駁殼槍年紀過大(1896年量產,比魯格P08早了12年)的原因,但一款手槍的評價顯然不可能只從一方面考量,駁殼槍的低評價還有其他原因,其中一條就中國有關。

眾所周知,駁殼槍是抗戰時期中國使用率最廣的一款手槍,然而在中國戰場上,真正的德國產駁殼槍是極為稀少的,我們能看見的絕大部分駁殼槍都是仿製品,這就決定了駁殼槍的質量必定是參差不齊的。

一些如金陵兵工廠這樣的老資格大廠,他們擁有完整的圖紙和德國技師傳授的經驗,所以生產出來的仿製駁殼槍質量優秀。

民間的小兵工廠、小作坊就沒有這個能力了,造出來的駁殼槍性能較差,而偏偏以當時中國的生產力,這些惡劣駁殼槍又是主流,總產量可達全國產量的六成以上。

劣質手槍的缺點很明顯,小作坊只能做到外形還原(有些小兵工廠會在槍上刻德語,冒充原版),實際槍機結構與原本大相徑庭,導致戰場上表現不佳,頻繁發生卡彈、零件損壞、槍機故障,輕則影響個別士兵,重則延誤戰機。

這些問題單個拿出來都不算太大,但隨著時間的積累,問題積少成多,駁殼槍的評價自然會下降。

清朝末年,清廷向德國進口了第一批駁殼槍,彼時純進口的駁殼槍完全可以用藝術品來形容,德國人將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精密機械方面的天賦發揮到了極致,讓駁殼槍這麼一款零配件眾多的手槍亦能咬合精密,充滿美感。

然而,純進口的駁殼槍太貴了,單價60兩白銀/支,根本不可能大規模進口,因此清政府退而求其次,通過購買圖紙實現了國產仿製,成本下降,可以大規模量產,雖然質量有所下降,但當時的兵工廠還算正規,下降並不明顯。

軍閥混戰時期,並非所有軍閥都買得起大工廠出品的精良武器,於是小作坊開始大行其道,駁殼槍的產量提升,但質量也在這一時期明顯下降。

到了抗日時期,戰爭導致國內工業受損嚴重,加之資源匱乏,沒有能力製造合格的駁殼槍,只能繼續沿用小作坊產品,最終影響了駁殼槍的整體評價。

延伸閱讀

20挺PKM一字排開,俄特種兵訓練人手一挺,火力不足恐懼症?

世界最早制導炸彈,76年前德國人造的,精確炸沉義大利戰列艦

全球最強反器材步槍,有效射程1500米,特工用它襲擊金剛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周路38號 的精彩文章:

英國最高等級勳章,平均一年只發放8枚,材料來自清朝火炮
16名士兵淌水渡河,對岸響起連續槍聲,槍槍爆頭,僅30秒團滅

TAG:楊周路38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