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自己咯吱自己為什麼不會痒痒?

自己咯吱自己為什麼不會痒痒?

自己咯吱自己為什麼不會痒痒?

被別人咯吱會痒痒難耐,自己咯吱自己卻沒啥特別感覺,這是為什麼?

互相咯吱,是生活中關係親密的人們,比如,父母與年輕的孩子之間,年幼的兄弟姐妹之間,小夥伴之間,以及情侶之間經常進行的一種親昵行為,往往會引發對方被咯吱部位嚴重的痒痒,難以抑制的發笑,甚至不能控制的身體扭動。

自己咯吱自己為什麼不會痒痒?

但,如果是自己咯吱自己,除了產生一般的觸覺,根本不會有特別的感覺,更不會感覺到癢和引發發笑。

這是為什麼呢?

傳出拷貝理論

自己咯吱自己為什麼不會痒痒?

醫學上使用一種被稱為「傳出拷貝理論」的假說來解釋這種現象。

這種理論起源於人體對來自身體內部和外部刺激感受的感知,分別稱為「內感覺」和「外感覺」的區分。

我們知道,人體各個部位都滿布各種感受器,可以感知各種刺激,。

比如,皮膚可以感知到來自環境的各種刺激形成觸覺、按壓覺,冷溫覺,痛癢覺等,這些都屬於外感覺。

自己咯吱自己為什麼不會痒痒?

同樣的,身體內部的生理活動也會產生各種刺激,理論上也應該形成感覺。

比如,心臟跳動,醫生可以通過聽診器清楚地聽到心跳的聲音。理論上,這種震動通過身體直接傳導,我們理應聽到自己心臟很響的跳動聲音,就像劇烈活動或緊張導致心跳增強加速時一樣。再比如,血液溜過血管的聲音,關節肌肉運動時產生的聲音,我們都應該聽得到。

我們為什麼卻聽不到這些聲音?

當然,反過來說,如果能聽到這些聲音,我們就別活了——僅就身體內部產生的聲音而言,就把我們置於無時無刻不在的各種噪音之中,煩都煩死了。

何況,各種生理活動產生的刺激絕對不限於這些聲音。

我們的身體是如何屏蔽掉來自身體內部刺激形成的這些內感覺,將之消弭無蹤的呢?

科學家在一些研究證據基礎上提出一個生理模型,認為我們的大腦基於前島葉皮質和其他相關腦區域內對內感覺進行自上而下的預測性編碼,這些編碼與自下而上的內感覺神經信號編碼完全匹配,恰恰可以進行「對沖」,從而抵消了來自身體內感覺的這些刺激信號,避免了這些干擾。

另一方面,像我們進行自我觸摸,這種由我們自己的行為動作產生的刺激並不完全等同於上述內感覺,從表面看,它與別人觸摸我們的外部刺激並沒有什麼不同。

但是,我們卻可以很準確的區分出是自我觸摸和來自他人的觸摸,並做出顯著不同的反應。

比如,自己咯吱自己沒什麼特別感覺,別人咯吱自己卻會做出非常誇張的反應。

這是為什麼呢?

科學家基於內感覺感受模式提出一種稱為「傳出拷貝理論」,認為我們做出的動作時,我們的大腦會準確地預測出這些動作行為對自身產生的刺激以及可能的感覺。

比如,我們用右手拇指去按摩左手拇指橈側,甚至包括像用多大力量會產生多大的刺激,產生僅僅是輕輕摩挲的觸覺,還是能造成疼痛的按壓按壓;更甚至,這些刺激有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情緒反應,都可以做出預測。

我們的大腦會為這些動作的傳出神經編碼進行拷貝,然後將之這些拷貝編碼傳遞到這些動作對自身構成的刺激,以及刺激產生的預計感受的腦感受區域,包括大腦皮層感受區,和相關聯的反應腦區,比如情緒處理的杏仁核等。

由於這些編碼拷貝會與相關刺激產生感覺信號編碼高度匹配,從而像對內感覺一樣實現沖抵,從而產生顯著輕的感覺,甚至只要不去特別關注,根本就不會產生任何感覺。

比如,我們的框架眼鏡明明對鼻樑產生恆定的壓迫,當我們關注到時,能感知到這種壓感;當我們從事其他活動不去關注時,根本就感受不到這種壓感。

如果不是這樣,我們日常的多數活動都不可避免對自身產生刺激,就會產生相應的感覺。這些感覺跟其他內感覺一樣他無時無刻不在,如果這些感覺會時時縈繞,同樣會把我們自己煩死,什麼都不要做了。

因此,這種「傳出拷貝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區分來自自身或他人刺激產生的感覺,就是區分自我與他人。

這一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除了上述自身感覺的時時困擾外,還攸關安全和警覺問題。

有一句話叫「他人就是地獄」,雖然並不總是適用。但是,來自自身和他人的刺激是完全不同的:

來自自身的刺激是安全的,沒有傷害性的。而來自他人的刺激則是具有(潛在)傷害性的,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覺,並需要及時做出應對。

比如,拍自己肩頭,我們不但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被拍的肩頭會感受到預知的被拍打的感覺。

但是,如果在我們不知情下,一個人突然從後面拍一下我們的肩頭,我們就會「嚇一大跳」,並迅速做出躲避甚至反擊的準備。

我們自己咯吱自己沒有特別反應,而他人咯吱自己卻忍俊不禁並做出顯著反應,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這畢竟是一種理論,如何來驗證這種理論的科學性呢?

人腦到底是如何區分來自自己或他們的刺激的?

瑞典著名學府林雪平大學最新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為此提供了很好的實驗證據。

研究者對志願者在進行自我觸摸和被他人觸摸時進行了三個方面的測試:功能性磁共振腦成像(fMRI),行為測試,以及脊髓和大腦皮質水平的軀體感覺誘發電位測試(可以測試神經信號的強度)。

結果在被他人觸摸時,fMRI圖像上除了與被觸摸部位投射在大腦軀體感覺區外,與社交和社會認知,以及相關的反映區域,包括島葉、顳上回、緣上回、狀體體、杏仁核、小腦、頂下小葉,和前額葉區,都被激活(上圖所示)。

自己咯吱自己為什麼不會痒痒?

而底層圖示,自我觸摸時,上述腦區域都失活。

在另一種信號的成像中,這種差異表現的更加明顯。

自己咯吱自己為什麼不會痒痒?

不僅如此,自我觸摸時負責信號中繼上傳的腦幹和丘腦部位活性也減低,說明神經信號在上傳過程中就已經受到抑制。

在行為測試方面,與被他人觸摸相比,自我觸摸可感覺到的刺激閾值高100倍。就是對來自他人的觸摸筆自己的觸摸敏感100倍。

在神經誘發電位測試中,大腦皮質信號振幅在自我觸摸中顯著減少,脊髓層面沒有差異,說明信號在傳遞過程中已經受到抑制被衰減。

重要的是,無論是皮質和脊髓水平,誘發電位的潛伏期在他人觸摸時都更短,說明對來自他人的觸摸觸摸更敏感,可以做出更迅速的反應。

總之,以上具有說服力的證據足以說明,人在進行自我觸摸,和被人觸摸時,可以產生顯著不同的感受和反應,這就是我們自我咯吱沒有什麼特別感覺,被別人咯吱就會忍俊不禁的根本原因。

本文由百度知道日報作者原創,未經同意嚴禁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作者寫於2019-02-2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身邊的惡魔丨如何識別反社會人格?
中國這些火車站為什麼永遠這麼擠?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