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要福,莫多事,遠禍,莫多心

要福,莫多事,遠禍,莫多心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福氣多一點,禍事少一點;這是由生物「趨利避害」的本能所決定的。福氣再多,人都不嫌多;至於禍事,當然是越少越好,最好是沒有。

為何有的人福氣連連,而有的人禍事(麻煩)纏身呢?我想,一方面是外在的環境所致,另一方面是內在的修為所導。外部的環境,也許是天災,也許是意外,超出人類的控制能力,所以也就沒有討論的價值。至於,一個人內在的修為對「福禍」的影響,才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

究竟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福氣多一點,禍事少一點呢?喜哥讀《菜根譚》,其中有一段話對於「福禍」的理解揭示的非常深刻,這也就是今天喜哥要和大家分享的:要福,莫多事,遠禍,莫多心。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惟少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明代洪應明《菜根譚》


一、要福,莫多事。福莫福於少事。

俗話說得好,「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班也不上了,錢也不掙了,架也不吵了,什麼都不再重要了;只求趕快好起來。想想自己健康的時候,才是最幸福的,深刻地理解了「為何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健康第一」套用的「福氣」身上,同樣也適用。只有你經歷過「多事」的煩惱,才能深刻理解「少事」的福氣。所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也。

事情多了,煩惱自然也跟著增多,爭執也就來了。誰得的多,誰得的少?誰對,誰錯?吃虧還是沾光?哪一個問題,都不是省心的事;哪一個問題,都伴隨著煩惱和爭執;哪一個問題,都有可能給你帶來禍事。

所以,要福,莫多事;福莫福於少事。少事就是福,簡單即是福。


二、遠禍,莫多心。禍莫禍於多心。

多心的人「心眼多」。心眼多的人,想得多;想得多了,煩惱就來了。一個人心思太重,外在也是愁眉不展的時候多。愁眉不展很難和快樂有過多的牽扯,自然也和福氣不沾邊。此種不良的狀態,若是得了病,不是禍事,是什麼?

多心的人「算計多」。算計別人,且不說自己提心弔膽,有違順氣的健康之道;一旦東窗事發,帶來的即是禍事。

多心的人「活著累」。一個人,整天懷疑這個、懷疑那個;做事斤斤計較;處世不相信任何人;早晚把自個累出毛病。

所以,遠禍,莫多心;禍莫禍於多心。多心就是禍,算計即是禍。

一個人,有沒有福氣,一般從臉上就可以看出來。臉上祥和的,福氣就多,雖然他未必是大富大貴;臉上猙獰的,福氣就少(禍事就多),雖然他未必是窮困潦倒。說白了,就是「少事」的福氣多,「多心」的禍事多。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喜文多見 的精彩文章:

做人,放得下兩件事,才算得上「人精」

TAG:喜文多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