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宅茲中國』到『中國』:地理觀念的擴展以及『九州說』細說從頭

『宅茲中國』到『中國』:地理觀念的擴展以及『九州說』細說從頭

『宅茲中國』是漢語中『中國』一詞的最早來源。『宅茲中國』出自何尊銘文,何尊銘文的內容是這樣的:


唯王初壅,宅於成周。復稟(逢)王禮福,自(躬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爾有雖小子無識,視於公氏,有勛於天,徹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訓我不敏。王咸誥。何賜貝卅朋,用作庾公寶尊彝。唯王五祀。

『宅茲中國』到『中國』:地理觀念的擴展以及『九州說』細說從頭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時期的青銅器

銘文大意是這樣的:成王五年四月,周王開始在成周營建都城,對武王進行豐福之祭。周王於丙戌日在京宮大室中對宗族小子何進行訓誥,內容講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隨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統治天下。武王滅商後則告祭於天,以此地作為天下的中心,統治民眾。周王賞賜何貝30朋,何因此作此青銅尊,以此紀念周王對自己的恩賜。

從何尊銘文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在某種意義上等同於成周及其周邊地區(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而在春秋之前,嚴格來說,華夏文明的範圍僅僅限於今天的河南、山西、山東、山西、河北等省份的疆域之內,這一區域是所謂的『中國』,而中國之外則是所謂的『蠻方』,蠻方在所謂的中國人的觀念中,已經是遼遠而與自身無特別關聯的區域。

『宅茲中國』到『中國』:地理觀念的擴展以及『九州說』細說從頭

《尚書》古籍書影

《尚書·君奭》中有這樣的文字:『海隅出日,罔不率俾』;《尚書·立政》則說:『方行天下,至於海表,罔有不服』,這是周人的觀念,直接就把海邊當做天下的邊緣。《詩經·商頌》中則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這是商人(及其後裔宋人)的觀念,把『海外有截』也就是在渤海、黃海之外皆為之臣服作為祖先不世的盛大功業。在春秋早期,齊桓公伐楚的時候,楚國國君派遣使者質問桓公的時候如是說: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大意就是:君王您住在北海,寡人我住在南海,即使是牛馬發情狂奔也不能彼此到達。沒有想到君王竟然跋涉到我國的土地上,這是因為什麼緣故呢?

齊國在山東,楚國在湖北、河南,已經有南海、北海風馬牛不相及的說法,而孔子有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說法,可見無論是海內四海』還是天下』,在當時都不能不說是一個無遠弗屆的範圍。

換言之,先秦的華夏之域局限於魯、晉、齊、鄭、蔡、衛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諸國及行周禮的宋、陳等中原諸國。

『宅茲中國』到『中國』:地理觀念的擴展以及『九州說』細說從頭

李零先生:「禹跡」是代表天下,這是古人對中國的最初表達。

又因為相傳夏禹治水,足跡遍於九州,因之也中國的疆城為禹跡。《尚書·立政》中說:


其克詰爾戎兵,以陟禹之跡。孔傳解曰:以升禹治水之舊跡。

《左傳·襄公四年》中的『芒芒禹跡,畫為九州』;《齊侯鍾銘》中的『咸有九州,處禹之堵』說的也是這個概念。

九州有另外的表達方式,比如《詩經·玄鳥》中的『九有(囿)』,《詩經·長發》中的『九圍』,《逸周書·嘗麥解》中的『九隅』,然而所有的這些名相,都反映出其特點是一個相對抽象而空泛的概念,而不是一種具體的地名或者行政區劃概念。

『宅茲中國』到『中國』:地理觀念的擴展以及『九州說』細說從頭

九州制度的背景,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地理形勢

從春秋到戰國,不同的國家兼并重組,分分合合,逐步形成幾個大國,而這些大國又不斷向周邊開疆拓土,中國和天下這兩個概念也就都日益擴大,而中國人的地理觀念也因此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九州制度,實際上在這個時期,也是在這個意義上才正式出現。

《呂氏春秋·始覽》中這樣記載:


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河、濟之間為兗州,衛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

這裡的記載其實很明確地反映出九州的概念和當時的大國是基本對應的,越為揚州,燕為幽州,都是字之聲轉,楚為荊州,是沿用舊地名,秦為雍州,是因為雍是秦國的都城,至於齊為青州,那是因為齊國在東方,而按照五行的說法,東方色青。

在這個九州系統中,豫州是河南,冀州是山西、河北,兗州和青州、徐州是山東和江蘇北部,揚州是江蘇南部和安徽、浙江,荊州是湖北湖南,雍州是陝西、甘肅,幽州是河北、遼寧,這已經比殷商和西周時期的中國概念,放大了100%以上。

『宅茲中國』到『中國』:地理觀念的擴展以及『九州說』細說從頭

梁州指的是今天的陝西南部和四川等地。

九州的名目除了上述見於《呂氏春秋》以外,《禹貢》中又有梁州,《周官》和《逸周書·職方篇》中又有并州,《爾雅·釋地》中又有營州。

梁州指的是今天的陝西南部和四川等地,并州指的是今天河北、山西一帶的地方,營州等於齊國那也就等同於青州一帶。這樣看來,《呂氏春秋》的九州疆域加上樑州和并州,這個疆域已經有宋朝和明朝時期整個中國疆域的75%以上。

『宅茲中國』到『中國』:地理觀念的擴展以及『九州說』細說從頭

《禹貢》半月刊是顧頡剛等學人於1934年至1937年間在北平創辦的一份學術期刊。

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呂氏春秋》中的九州還是加上《禹貢》、《周官》等典籍概念的九州,都是依據實際的地理知識生髮而出的地理觀念,這一觀念對戰國諸雄爭霸而想要達成大一統的理想,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而到了戰國時期,又有一種基於實際的地理知識,又加上了豐富的想像力而構建的世界觀念,這就是鄒衍的『大九州學說。按照鄒衍的『大九州學說,本文前述的『中國或者『九州實際上只是一個『赤縣神州』而已,在這個『赤縣神州』之內,又有所謂『九州』(即豫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雍州、幽州加上樑州、并州等),9個像『赤縣神州』這樣大的州組合成1個大州,這樣的大州又有9個,因此所謂的『中國或者『九州只是大九州的1/81。鄒衍的『大九州學說是另外類型的學說思想,有機會咱們再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古論金 的精彩文章:

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誅之:漢興以來諸侯王封邦建國背後的政治實質
人有病,天知否?——也論北魏皇族是不是有著精神疾患的遺傳問題

TAG:談古論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