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三首《八聲甘州》,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三首《八聲甘州》,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慘,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此詞氣概豪宕,一股莽蒼之氣,流注其中,不徒以婉約見長。上片凌雲健筆,一氣貫注,純是寫景之賦筆,卻不覺得單調,而是如一幅浩渺的潑墨山水畫卷。因是晚秋衰敗之景,故色彩之調配偏於暗淡、凄冷,便於烘托下片的情致。

三首《八聲甘州》,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灑江天」而「一番洗清秋」的暮雨,是驟驀的鏡頭。「漸」字所領三句,是帶著蒼涼感的慢鏡頭。「是處」二句是廣角鏡頭,傳達的是節候轉移、萬卉凋傷的衰境。「惟有」二句,是一個特寫鏡頭,最耐尋繹。從文字邏輯來說,「惟有」二句反襯的「是處」二句,但從情感的邏輯來說,「惟有」二句又是對「是處」二句的補充和旁證。下片純抒情,但情感落腳點甚有變化,先因登高思鄉,嘆自家之淹留,復想佳人當亦思我,到「爭知我」又謂佳人雖則思我,未必知我亦正思伊。翩若驚鴻,矯若游龍,盡變化莫測之能事。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

葉夢得

故都迷岸草,望長淮、依然繞孤城。想烏衣年少,芝蘭秀髮,戈戟雲橫。坐看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轉盼東流水,一顧功成。

千載八公山下,尚斷崖草木,遙擁崢嶸。漫雲濤吞吐,無處問豪英。信勞生、空成今古,笑我來、何事愴遺情。東山老,可堪歲晚,獨聽桓箏。

三首《八聲甘州》,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這是一首寄慨遙深的名作。作者歌頌以少勝多、力克強敵的謝安、謝玄的赫赫戰功,不止是懷古,而更是渴望今天能有人繼踵前賢,奮起抗金,可謂是對主和派的一種批判。詞末提到謝安,是作者藉以自況的手法。慷慨蒼涼,聲情沉烈,反映了他晚年詞風的變化。


《八聲甘州·陪庾幕諸公游靈岩》

吳文英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崖雲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宮裡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問蒼波無語,華髮奈山青。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台去,秋與雲平。

夢窗詞風以密麗險澀為主,但其集中亦有天骨開張、蒼勁雄渾之作。這類作品正如周濟所稱,「奇思壯采,騰天潛淵」。此詞於沉著中寓悲慨,既有騰天直上之雄健,又有潛淵而下之深味。「渺空煙」二句,先說登覽,然著以「是何年」三字,便見滄桑之慨。「幻」字領起得妙,蒼崖雲樹,宮城金屋,霸主名娃,與永恆的宇宙相比,都不過是瞬現瞬滅的幻相。「箭徑」至「秋聲」,實皆依遊覽之序落筆。但詞人把遺迹與歷史、想像與感受打混在一處寫,便泯去了針線縫合之痕。

三首《八聲甘州》,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下片借古諷今,語極沉痛,又極蘊藉。詞人因吳王沉醉,以至亡國,聯想到積弱無能的南宋朝廷,正面臨著北方蒙元侵略之大患。而上層統治者卻不思勵精圖治,仍然醉生夢死。作為一名底層的士人,夢窗無力改變時局,只好借詞句抒寫他心中的憂患與鬱憤。這不是普通的遊覽、泛泛的弔古,而是深具體國經野之心的寄託之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佛堂 的精彩文章:

《青樓夢》里的14條民間俗語,經典有深意,早看早受益!
《全唐詩》中劉禹錫8首經典絕句,意境高妙,令人動容!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