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BOSE 你的美國勁敵骷髏頭想要你命 耳機中的陳冠希來了!

BOSE 你的美國勁敵骷髏頭想要你命 耳機中的陳冠希來了!

耳機領域的極限潮牌,美國skullcandy於近日在國內正式推出旗下首款真無線耳機push(900 ),目前已經可以在淘寶八度影音買到。

日本市場也將於3月15號開售。圖為相應海報。

官方海報 (太騷氣)

skullcandy一如既往,展示著個性拉風的姿態,不愧是骨子裡深藏極限運動和前衛精神基因的耳機潮牌

日媒展示佩戴圖。

push共有兩個顏色,綠和灰,實物的顏值很高,比照片要好看,這也是我沒想到的。文章後面我會附一些微距圖。總之,這個質感很獨特,很時髦。

(評測的是綠色版)

似乎也很適合作為禮物。

因skullcandy是美國牌子,順便也請出bose soundsport free(正常售價1500到2000元)

PS:這倆耳機都是同一天到貨,各折騰了大概半小時,熟悉了操作、搭配和音質等等。

真無線耳機這幾年火的不得了,從國產幾百塊,到國際品牌一兩千的都有,眼看這類耳機馬上就要布滿各個價位區間,不同型號之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

包裝的檔次挺高,拿手裡就能感受到。視覺設計很酷。

國行的哦。

包裝盒上標註的特色並不多.我直接總結得了。

耳機充滿電,續航可達6小時,與充電盒配合使用,共計12小時。具備IPX3級防水。說真的,沒想到skullcandy的充電盒這麼「務實」。不過12小時也夠了,外出聽歌,按我的習慣6小時正好。

據悉,skullcandy工程師為了消除「佩戴者頭部阻礙無線電波」,特意將天線放置在腔體頂部。由此強化了左右耳機連接的穩定性(實際體驗確實很穩)。此外,「Secure FitFin」(鯊魚鰭)可穩定貼合感,防止跌落。

另外,左右腔體外側,各配有一顆大型物理按鈕。

藍牙版本4.2,和BOSE FREE一樣只支持到SBC。

阻抗為16Ω,驅動器直徑為9.2mm,頻寬20Hz至20kHz。

帥。

盒子底部

開包。。

一共三對耳套,超小(xs)、小(s)、正常(m).

我耳洞算大的,正常耳套完美適配我。

近千元的價格,看得出做工還是不得了的,且細節很用心,比如處處可見的「骷髏頭」logo。充電線兩端也都有。相信skullcandy粉絲必定會喜歡。

Bose和Skullcandy

視覺上,bose顯得略粗壯,skullcandy很精巧,質地也輕薄。

放在手上,Bose充電盒重量略超skullcandy,耳機也一樣,相對略重。

打開。

skullcandy push盒子上蓋的內側還有塊磨砂的貌似海綿墊的東西。上面有銘文,這個上蓋有一定厚度,材質挺好,打開時阻尼較大,比索尼WF-SP700的上蓋要高級。

bose這個材質和配色,看著挺舊的。

bose充電盒背面是micro-usb口,skullcandy是type-c口。

這倆充電盒都可以通過按壓表層的「按鈕」查看充電倉電量剩餘。

按鈕如上。

握持感不錯,不會太小,只是還不夠「粗糙」,這種耳機,不論是充電盒還是耳機本體,我最擔心的情況之一就是「丟失」,所以,如果磨砂力度再強些或許更好吧。

但……你不得不讚歎skullcandy迷人的設計。比如這蓋子真的很好看……,看著像是光滑的,手指摩擦時卻有細膩的磨砂感。那個logo是浮雕的,凹凸很明晰,工藝上乘。

背面也有「骷髏」logo

它的耳套也挺有特色,頂端收縮,據悉也是為了強化入耳的舒適性。

導音管的孔是橢圓形,這樣的設計會更貼合耳道,間接提升密閉性和抗噪能力

這個「鯊魚鰭」,我覺得向內彎曲的還不夠狠。不過實際佩戴,穩定性倒是還不錯。另外,更薄的電池和更優化的腔體空間,也減輕了「佩戴壓力」和「視覺上的突兀感」,這是相對BOSE FREE的一個進步。當然,FREE之所以各個地方那麼壯,多少也跟「准運動耳機」的定位有關,而PUSH的定位,相對就不那麼有「針對性」,它覆蓋的消費群體更可能是熱衷時尚的OL或學生。

關於操作:

上圖這個大圓按鈕集合了播放/暫停、換曲、調音量、關機和配對、接拒接電話以及呼叫siri語音助理這些功能,強大的爆表……操控方面,我覺得SKULLCANDY PUSH算是接近完美的水平。

另外,按壓按鍵時,回饋力度適中,指尖觸碰會很輕鬆、柔和,不像bose free那般硬和「累」,如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按鈕噪音和操控疲勞感。

至於連接穩定性,我是時而連接iPhone XR,時而連接安卓手機(堅果pro),除了幾次因自己不熟悉連接而導致的只有一邊響,其餘正常情況下,兩個耳機的連接都很穩定,且連手機也很快速,尤其連安卓手機時,自動回連真是愜意,且速度比較快

(先是倆耳機自動配對,你會聽到「嘟嘟聲」,然後很快他們自動連接手機)

另外,PUSH包裝盒上那一段英文說明:兩邊同時按住大約6秒開啟配對,似乎是只針對蘋果手機,與安卓手機配對,我的個人體驗是只要從充電倉中拿出耳機,就可以讓手機搜它們了。

關於連接,我還沒有徹底研究透在此就不多扯了。總之,這部分不難。只是表述費勁。

耳機外殼與充電盒上的工藝類似,在不同光線角度下會呈現不同的美感。

音質:耳朵習慣了有線類耳機,再聽真無線,初聽(前端堅果手機)的幾分鐘內,和Bose free一樣——聽個響,沒啥驚艷。

但,不多久,耐下性子,靜靜的聽,感覺不賴。然後又不斷的聽,熟悉的不熟悉的歌曲,發現聲音柔和,且動態、響度也都很不錯,甚至還有很不錯的高頻解析力。就這樣,我在不斷的糾正自己對它聲音的認知。同時,對bose free的認知也在漸漸變化,bose的音色相對Skullcandy偏硬和厚,高頻分離度和動態稍遜於skullcandy push,對「范縹緲型」音樂中的空氣感、廣闊感表現的不是太好,但搖滾樂相對更有力道些,只是這個硬邦邦的音色缺點仙氣兒,總覺得有些沉悶。

低頻部分,倆耳機都是比較飽滿的,下潛都可以,只是低頻風格上,push同樣稍柔一些,free略硬。這部分的聽感不是太容易區分高下,看不同人的喜好了。

總之,高頻解析,push略贏,風格較討喜,

低頻段,bose和push各有各的特色,都處在無線耳機中的「較高」段位上,至於人聲,push更接近我以為的真實和自然,聽感鬆弛有張力,男聲、女聲都沒有特別的「年齡誇大或縮小」的問題,Bose線條稍硬,高頻較暗,稍悶,略顯不自然,密度感較好,結實穩健。最後,聽感上,這倆美國牌子都要比索尼WF-SP700N更透明些。

(PS:兩個耳機在藍牙連蘋果手機時,音質都有再進一步的提升!表現在分離度、密度、空間感、動態的提升,相對的,PUSH在高頻延伸上有更細膩的展現,器樂高頻泛音更為華美)

綜上,從品牌、外觀、佩戴、音質和操控性五個維度,在比BOSE FREE低數百塊的價位上,SKULLCANDY PUSH表現足夠好。

碎碎念:寫真無線耳機真是個麻煩事,累BJ死(就這樣還有一些內容沒寫進去).老早前那個ELECOM TWS01就寫的跟論文一樣。感謝閱讀!多多點贊,文章較長,能收藏就收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音聲指南 的精彩文章:

令發燒友聞風喪膽的紐曼9.9元耳機 到底怎樣的實力爆賣數萬條
在日本殺紅眼的國牌KINERA 新耳機真是「稱霸日本」的節奏

TAG:音聲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