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3.2玩文字遊戲?但我更關心1.9元包郵的Type-C數據線
鈦師父的小夥伴們,小獅子緊急召喚右下角點一下哦!這兩天USB改名的消息多少成為了身邊科技粉討論的熱點,這年頭,命名遊戲已經不是顯卡、CPU廠商的專利,連著USB都趕著上車了……
即將消失的USB 3.0/3.1
話說,有多少小夥伴分清楚了USB 3.0/3.1?又有多少小夥伴收藏著USB 3.1命名資料,然而,這一切說變就變了……
根據最新公布的規範,USB 3.0、USB 3.1的版本命名都將徹底消失,統一被劃入USB 3.2的序列,三者分別再次改名叫做USB 3.2 Gen 1、USB 3.2 Gen 2、USB 3.2 Gen 2x2。
昨天這個新聞亮相的時候,不少小夥伴都感到鬱悶。USB 3.1發布的時候,USB-IF就已經玩了一把特權了,很快就把USB 3.0改名為USB 3.1 Gen 1,新的USB 3.1則叫做USB 3.1 Gen 2,弄得不少科技媒體和KOL都不得不除若干篇文章來做科普,現在,一個「全新」的USB 3.2駕到了……
無力吐槽?實際上USB在命名上自嗨已經不是第一次了,USB 0.9/1.0/1.1版都有個Full Speed(全速)的別名,USB 2.0版則還叫做High Speed(高速),但一般人很少用這麼麻煩、難懂的英文名,只說版本號,勉強就那麼統一了,可在USB 3.1上又玩了一把以後,這命名似乎改上癮了。
大概率出坑的USB 3.2
可USB 3.2開始,USB-IF官方只推薦Type-C(簡稱USB-C)一種介面樣式,因為USB 3.2之所以能夠速度翻番,最核心的就是使用了Type-C介面的兩個Tx/Rx首發通道(x2模式),而之前的A、B型介面是做不到的。
換言之,USB Type-C將會在未來逐步一統江湖。
一個統一的命名顯然很難真的完成當下USB介面名字的細分,於是USB 3.2 Gen 1、USB 3.2 Gen 2、USB 3.2 Gen 2x2又來了。
最為麻煩的是不同細分的USB 3.2其速度差距完全可以達到雙倍甚至四倍,這也就是說當用戶買主板、移動硬碟、筆記本等產品的時候,廠家宣傳支持USB 3.2介面,一定要分清是第幾代了。
介面命名的文字遊戲顯然只是一部分,比較讓小獅子關心的實際上是另一個問題,線纜質量!
1.9元包郵的Type-C數據線
USB Type-C將會在不久的將來一統江湖,可這麼霸氣的介面,其配套線纜你相信1.9元就能包郵拿到嗎?
1.9元的售價是不是有些標題黨?實際人家1米長的線纜的活動價格是2.9元,但是領取了1元的優惠券以後,就是1.9元包郵了。
東西便宜我覺得是蠻好的事情,而且小獅子也提醒過大家,現在不少店鋪刷數據流量費用很高,還不如直接通過這種方式來衝量,可這些數據線背後的問題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思考過沒有?
低價數據線第一個讓人們擔心的問題就是充電了,過低的電流顯然很難為手機充滿電,可最麻煩的還是電流的穩定性方面了,忽高忽低的電流,對於手機PCB板以及電池都是非常大的考驗。
同時,不少媒體和監測機構在測試這類數據線的時候,電流低於標稱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兒了,不少小夥伴反應充電也就慢點,其它出問題幾率太小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思考過數據傳輸的事兒?
在設計數據傳輸的測試中,大多數媒體和KOL考慮更多的是傳輸速度,可實際上根據多年工作經驗看,幾十元的官方認證數據線在傳輸速度上也就比超低價的快上一點點,可數據傳輸穩定性呢?一大堆照片或者文件資料在PC和手機傳輸過程中,掉了那麼一兩個單獨的文件會有什麼影響呢?
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顯然蘋果MFi認證就不得不提一下了,官方認證被不少人看做是蘋果輸出標準賺錢的工具,但說實話,心裡的確會踏實很多,而現在蘋果一條某寶促銷線纜的價格也就9.9元/米的樣子,同有MFi認證差價非常大,可為了設備和應用的安全性,顯然帶MFi認證的更實在一些。
問題來了,安卓陣營這邊是沒有任何官方認證可以參考的,也就是說,除品牌官方網站上那些「原裝配件」,似乎網上的真的有些不靠譜。
總結來說,網上的超低價數據線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充電效率低,電流通常偏低,充電時間特漫長;
2.電流不穩定,線纜本身品控問題,輸出電流不穩定,容易傷害設備;
3.數據傳輸不穩定,產品品質問題讓數據傳輸充滿不確定性,數據丟失造成間接損失;
鈦師父的小夥伴們,你們會購買這類超低價的數據線嗎?另外,有興趣看這些超低價硬體產品的暴力拆解嗎?
小獅子最喜歡的雞腿 分割線


※弄清手機的內存和快閃記憶體概念、Intel無核顯CPU上新
※光追甜品中的堆料之王!索泰RTX2060-6GD6 至尊PLUS OC6
TAG:鈦師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