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持槍權為何雷打不動?因為這是刻在骨子裡的傳統
即便美國發生再嚴重的槍擊案,再多的人遊行示威控槍,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關於人民持槍權依然雷打不動。有些人將其歸結為步槍協會的強大勢力以及軍火商與政府勾結的財權交易,但是從美國立國前到現在的傳統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追溯美國的歷史就不可避免要談到原來的宗主國英國。早在1181年英國的《武器法》中就規定了每個自由民在效忠英國國王的前提下應佩戴武器,禁止將持有的武器變賣、典當、供他人使用或放棄手中武器,貴族也不能以處罰、饋贈、擔保等任何方式剝奪自由民手中的武器。當時的英國是西方最早採用民兵制的國家,相比於當時強大的西班牙帝國,落後貧困的英國只能依靠著全民皆兵的辦法才能包圍自己的國土。全民皆兵也意外催生了英國的特色兵種——英格蘭長弓的出現,因為貧苦的百姓沒資格也沒錢學習騎士的武藝和裝備,只能用上自己打獵的弓箭,慢慢地成規模的弓箭手成了騎兵的巨大威脅,在英法百年戰爭中長弓對法國騎兵起到了剋制的作用。
民兵制有其有點但缺點更多,戰鬥素質低下是民兵制的首要問題,另外人人持有武器讓英國國內的叛亂內戰與日增多,為了維持政局英國不得不轉向培養職業軍隊而逐步取消民兵。
到了殖民時代,民兵制再一次凸顯了其重要性。與曾經的英國一樣,各個殖民地沒有足夠的資金來維持一支職業部隊來保障殖民地的安全,只能是大家擁槍自保、各安天命。除了要受到當地印第安人的直接攻擊之外,英國殖民者還要受到法國、西班牙人的威脅。為了能夠讓那些前往新大陸的人民在新家園紮根,英國有意在殖民者中配備了一些有軍事素養的退伍軍人,每一艘船隻都配備著與人數相匹配的武器。在到達殖民地之後,退伍軍人們將會訓練和指揮殖民者,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形成一股戰鬥力。
為了不讓殖民地的安逸生活消磨人民的戰鬥意志,英國殖民者規定除黑奴之外16歲至60歲的男子必須攜帶武器,並且接受定期的軍事訓練,如果發現不帶武器就會對其進行處罰。1624年,一名理查德·比克利的男子故意不帶槍且被發現後仍拒絕帶槍,被法庭宣判有罪,體罰12小時並且罰煙草100磅(當時煙草比錢值錢和重要的多)。在強制義務民兵制度下,殖民地的民風彪悍,形成了極強的戰鬥力,這也是法國和西班牙難以在殖民地與英國抗衡的原因之一。
正是有了這種民兵制,美國在獨立戰爭中得以從人民當中獲得廣泛的兵源與英軍相抗衡,最終取得了國家的獨立,也是後來兩次世界大戰中,美軍能夠迅速武裝起來的根本原因。因此民兵制度對美國是十分重要的,真正做到「藏兵於民」,而作為民兵制度代表的持槍制度也因此不可能被撼動。


※一戰前德國為何有傲視群雄的底氣?看看德國的軍隊指標就知道了
※強盛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為何傳了兩代帝王就被終結了?
TAG:該隱的歷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