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劉大為的怨氣

劉大為的怨氣

劉大為的怨氣

二十一世紀的當代國畫藝術空間,可謂群星璀璨,爭奇鬥妍,名家們風格獨具的作品使我們從各個角度分別得到"近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審美享受。我對當代人物畫這座百花園一番走馬觀花的巡禮之後,下面這些畫家定為大家所熟知。劉文西、劉大為、何家英、王明明、楊曉陽、方增先、杜滋齡、劉國輝、史國良、陳孟昕等,當然近年以來任惠中、陳玉銘、袁武三大畫家也身價倍增,此外王冠軍、羅寒蕾少數新貴的座次直線上升,再加上王珂、鄒立穎、孔維克水平也有較大進展,五大巨頭的"常仼理事國"地位有所動搖,特別是楊曉陽藝術似乎被大眾認為不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而準備在恰當的時機將他列入"甲B"的二流集團。

有人喜歡給畫家排座次,可大多數畫家的座次總是排不定,但劉大為的國畫藝術水準,你伸出手指頭,在當今中國人物畫壇,怎麼數也數不到五個手指以外去。儘管難以量化,儘管"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儘管有些特定時期嚴重偏離,但書畫是有標準的,幾千年來薪火相傳,一條金線綿延不絕,這條金線之上,有韓滉、閻立本、吳道子、黃公望、朱耷、石濤、徐渭這樣幾百年出一個的翰墨高手,可謂各花入各眼,你可以偏食有自己喜歡的那一口,一張薄如羽翼的畫,達到這條金線之上就可以收錄《石渠寶笈》,沒達到就是沒達到,明眼人洞若觀火。

當今中國人物畫在藝術語言上,多數作品一看便知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產兒,文人畫被推翻,"徐將學派"逐漸形成自己的語言體系,似乎走過咿呀學語的階段,但無論畫面多麼精美,總覺得有一種紗屏似的隔界之感,其中逐漸走出來幾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劉大為無疑是其中傑出的代表,他傍無所依,自成一家。就整體成就而言其水平已超過了同樣令我敬佩的畫家,他是畫家中的畫家。

劉大為在畫壇逐漸用實力確立自己的地位,他跟別人不一樣,他們作品一不湊什麼熱鬧,二沒有標新立異,三沒有建立什麼畫派。他始終寫生人民的生活,在勞苦大眾之中建立起自己的藝術王國,描繪出一幅幅反應西域民族精神面貌的壯美畫卷,蒙古族的草原漢子在他筆下表達是如此生動,一隻炭筆可以把久經紫外線照射的肌膚表現的極具質感,草原上的蒙古馬在他筆下好像個個具有鮮活的生命,躍動的肌肉,蓬鬆的馬尾,奔則風馳電掣,駐則形銷骨立,維吾爾族姑娘在他勁健的線條下心手相印、收放自如,頓顯婀娜,舉手投足,顧盼生姿,傳神阿睹。

他始終堅持深入生活、熟悉生活、表現生活的創作理念,他同樣也宏揚主旋律,畫時代偉人,畫軍人風彩,畫建築工人,畫大主題創作,畫長征的堅苦卓絕。不斷鼎新,造化自然,關注現實。一切"經典"都不是"專家"所能欽定的,經典最後是由大眾決定的,這也是作品要活在人民心中的道理。劉大為的作品以大眾性獲得了成功,這充分說明大眾文化的偉大,代表大眾心聲的東西遲早要大受歡迎。第一流的東西總是雅俗共賞,就是專家認可老百姓喜歡,如荷馬之吟、但丁之曲、屈原之賦、李白之詩、羲之之書、擇端之畫。但求雅則必含矯飾,其力必弱,故總是二流的,俗而無力更是三流,,那些靠策劃、包裝、賣弄術語或辱罵名人而"出道"者,終不可觀。

劉大為的創作觀就是他樸素的"勞動觀",他的勞動觀更接近普通大眾,即憑本事賺錢,"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沒有出小力賺大錢的意思,同樣跟絕大多數畫家一樣如椽巨筆漢鑄成,毛筆不過是畫畫的載體,就像一把好鋸並不能使人變為好木匠,那是多年修鍊的結果,如果說一不小心掙了大錢,那是時代風起雲湧商海裹挾的結果,是藝術成就被認可的結果,同時也是自己付出的結果。

現在有很多藝術批評,夾雜了很多人身攻擊,其中批評的語言也有暴力的傾向,這是當前文風不好的一種表現,對某些畫家沒有好好地研究、理解、就憑著閉門造車、胡亂瞎想給對方亂扣帽子,甚至在網路上,在文章里給別人大潑污水,無原則地戴帽子的人,這種人一旦擁有了權力,後果是不可想像的。最後引用張棗的詩,獻給那些無端菲薄者,儘管這樣的人舌頭還在辱紅齒白間激列擅抖,"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本來我不想多置一喙,但近來看到劉先生受了不少黑煞氣,憑添了幾許白髮,人有乖時相悖,鳶飛魚躍,何至出言不遜,我相信劉先生是應該有些怨氣的,我寫文章也屬於標題黨,這樣寫能吸引大家眼球,,劉大為先生是有雅量之人,要經得起別人的不敬,才配得上別人的敬,方可"任性書畫萬年長,笑看天秋好個涼" 。

於南田屋舍燈下 詩情畫意 文

部分作品欣賞

水彩

別忘記在右底角點個好看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文化 的精彩文章:

智永楷書集字《愛蓮說》
馬云:過去藝術不能當飯吃,未來不學藝術沒飯吃

TAG:書畫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