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史宴:浮在水脈上的省會,雖然地位尷尬,文化底蘊卻難以替代

文史宴:浮在水脈上的省會,雖然地位尷尬,文化底蘊卻難以替代

文/觀海聽濤

地名往往包含著豐富的文化信號,「濟南」這個城市的命名就是如此。

濟水曾經是神州大地的「四瀆」之一,其流域誕生了仰韶、大汶口、龍山等遠古文化,養育了中華先民。

唐代詩人白居易《題濟水》詩云:「自今稱一字,高潔與誰求。惟獨是清濟,萬古同悠悠。」濟水曾與長江黃河齊名,因為被黃河奪占入海河道,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是一條頗為神秘的河流,從王屋山發源,三次潛流地下又重新湧出地面。因此歷來有不少人認為,濟南的泉來自這條河流的水脈,像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就持這一觀點,山東淄博人蒲松齡在《趵突泉賦》中寫道:「濼水之源,發自王屋,下至稷門,匯為巨瀆,穿城繞郭,洶洶相續」。

已經消失的濟水

大江大河,滄海桑田。受濟水哺育的先民,留下了一串帶有「濟」字標記的城市,這就像傳承數千年的中華文化,儘管屢經波折,形態內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永遠在這兒」,賡續不斷。而濟南,是其中惟一的特大城市。

濟南的歷史,可以用源遠流長、多災多難、文氣氤氳、不溫不火等辭彙來概括。

濟南市章丘區龍山鎮的城子崖,無聲地訴說著濟南的建城史。

城子崖遺址是龍山文化、岳石文化的代表。根據考古發現,距今大約4000年前,東夷民族就在這裡採用版築方式構建城牆,城市已略具雛形。1928年發現城垣遺迹,後又出土大量薄如蛋殼的黑色陶片,新石器時代的代表——龍山文化由此命名。

這是中國發現的第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其價值和地位不言而喻。1930年代初,城子崖的考古挖掘成績斐然,出土文物在濟南展覽,當時的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渠到場參觀;送到南京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組展時,蔣介石、宋美齡夫婦,陳果夫、陳立夫兄弟,胡漢民,于右任等大佬都去參觀。之後的第二次發掘由梁思永主持,一直到21世紀初,這裡還有新的重大發現。

蛋殼黑陶杯

山東龍山文化的最高成就

除了「硬核」的考古,先民傳說也有濟南的一席之地。《史記》記載「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有人認為歷山就是今天的濟南千佛山。濟南作為舜帝的成長地,至今保留著不少若隱若現的遺迹。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進入信史時代,商代甲骨文已經出現了「濼」字。公元前694年,魯桓公與齊襄公相會於濼,還為這次見面修了一座「濼上台」。一般認為「濼」就是今天的趵突泉。

一場結盟並觀賞勝景的外交活動,成為濟南見諸史料的開端。但這個見面導致了意想不到的香艷加悲劇:魯桓公的妻子文姜在濼地藉機與齊襄公幽會,被發現後,齊襄公竟派人暗殺了魯桓公,釀成一場大變故。今天的趵突泉畔留有一塊石碑,記載了這場外交活動。

直到今天,趵突泉仍然是濟南的名片。酈道元《水經注》讚譽:「泉源上奮,水若涌輪,觱涌三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在濟南擔任知州的時候,寫下了《齊州二堂記》,其中提到「有泉湧出,高或至數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泉」,這一篇文章,成為趵突泉定名之始。

趵突泉因水體破壞,現在都不大冒了

濟南的泉水為帝王所鍾愛。康熙皇帝三次駕臨濟南,每次都巡遊趵突泉,並攜帶泉水南下。而他的孫子乾隆,於1748年南巡來到濟南,皇后富察氏在這裡病倒,返程途中逝世。自此之後,濟南成為乾隆的傷心地,九次路過都繞路不進城。在瓊瑤阿姨的筆下,乾隆則在濟南邂逅了夏雨荷,由此有了民間格格的故事。一虛一實,悲喜交加。皇帝的愛情,因為這一座城市,變得有了人世間的溫度。

商周時期,濟南長期屬於譚國的地盤,其歷史前後延續700多年。《詩經》有一首《大東》,即為譚國人所作,詩中提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當時的譚國確實是從周王朝通往東方各地的交通要道。春秋前期,濟南地區還有祝、鄣、邿等一眾小諸侯,隨著周邊大國特別是齊國的擴張,這些小國紛紛宣告滅亡,濟南變成齊魯兩強的角力場。

深刻影響山東歷史和文化面貌的齊魯兩國,大致以泰沂山脈為界,展開了長達數百年的廝殺,相互敵視也相互交流,相互糾纏也相互借鑒,相愛相殺數百年方才塵埃落定。濟南同魯國接壤,成為齊國的鎖鑰要地和邊境門戶,是這一幕幕活劇的大舞台。

春秋時代,齊國公子小白流亡路過譚國,譚國對他愛搭不理,憤懣的小白回國登上國君寶座,於公元前684年發兵攻滅譚國。譚國所在地被改為濼邑,濟南形成了城市規模和正式建制。

公元前589年,因齊頃公作弄晉國大夫郤克等使臣,郤克主使多國聯軍大舉攻齊。主戰場在鞌(今濟南馬鞍山),親臨一線的齊頃公大敗奔逃,晉軍繞著華不注(今濟南華山)追趕了三圈,齊國大臣逄丑夫急中生智,假扮齊頃公,才使得國君逃脫敵人之手。而晉軍敬重逄丑夫的忠勇,對他也未加傷害。這一案例,成為「李代桃僵」的著名計謀故事。

齊魯之間的「百年戰爭」綿延不斷,齊國持續加固邊防,修建防禦工事,形成了世界歷史上最古老的齊長城。這一浩大的軍事工程,也是「孟姜女哭長城」原版故事的發生地。濟南東部、南部的山間,橫亘著一段段斷牆殘垣,還留有青石關、穆棱關等關隘地名。

除了戰場上刀兵相見,也有外交上的折衝樽俎。最著名的是魯定公與齊景公夾谷會盟,發生在今天的濟南市鋼城區。當時孔子擔任魯國大司寇,代理相國之職,在夾谷會上施展了卓越的外交才能,制止齊國劫持魯定公的陰謀,成功迫使齊景公簽署盟約,歸還侵佔魯國的多處土地。

夾谷會盟,孔子光芒萬丈

進入戰國時期,濟南名為歷下。秦始皇統一六國,歷下縣隸屬於濟北郡。漢景帝時,歷下縣改名歷城縣,屬於青州濟南郡,濟南之名登上歷史舞台,郡治在濟南地區最早的城市誕生地——城子崖附近,300多年後才逐漸向西移動。

自此歷經近兩千年,濟南所在地的縣治始終沒有改名(僅五代時曾因避朱溫父親諱短暫改名)。濟南市至今有歷城區建制。隋唐時代,濟南屬於齊州、齊郡。北宋時,屬於京東東路,宋徽宗政和元年由齊州改為濟南府,金朝屬於山東東路濟南府,元代隸屬中書省直轄濟南路總管府,明清時期成為山東省濟南府,格局由此形成。

濟南的城市歷史,可謂多災多難。作為南北要衝、顧盼東西,自然容易成為「四戰之地」。

春秋戰國時,作為齊國的西南邊境,面臨著魯、楚、衛、晉、鄭、宋等諸侯的軍事威脅,已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七國之亂」「八王之亂」都曾經把濟南卷了進去,「五胡十六國」時期遭受各方勢力反覆爭奪,較量雌雄。隋末大亂,王薄第一個在章丘區的長白山起事。唐代安史之亂後,雄踞山東、控制濟南的淄青節度使,實力一度超過「河朔三鎮」,割據長達60年。金、元兩代,濟南地區長期處於不穩定的拉鋸或半獨立狀態。明成祖朱棣發起「靖難之役」,打得最慘烈的就是濟南,朱棣差一點在濟南城下喪命。1639年(崇禎十二年),清軍攻陷濟南,這座城市遭遇了空前的劫難。直到民國時期的1928年,日本侵略者為阻止北伐,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濟南慘案。

鐵公,濟南的脊樑

濟南的地理位置,相對於中原,位置偏東;相對於山東地域,位置又嫌偏西,這使得割據勢力、區域性政權難以在此定都,甚至長期未能成為一方首府。

歷史上山東曲阜、淄博都做過一國之都,南燕在廣固(青州)定都,青州曾長期是山東的行政中心。1376年(洪武九年),明太祖朱元璋將山東布政使司從青州遷到濟南,濟南從這時起才成為山東省會。

地理因素的困境,至今影響著濟南。作為沿海省份的內陸省會,在經濟上也是不緊不慢、不溫不火。

1861年、1898年煙台、青島分別開埠,原來的漁業村鎮迅速崛起,發展成為近代化的港口城市。在此影響下,濟南於1906年和濰縣、周村一起自主開埠。1904年,德國人修建的膠濟鐵路建成通車;1912年(民國元年),中國人自主建造的津浦鐵路全線開通。藉助鐵路樞紐的作用,濟南城市經濟走向繁榮,商業漸成氣候,出現了孟洛川、樂鏡宇等知名商人。

1949後,濟南逐漸成為國家軍事、交通、金融等大區總部所在地,地位顯赫起來。但隨著青島、煙台的發展,濟南的經濟總量一度退居省內第三位,成為全國「首位度」最低的省會城市,隨著周邊省份鄭州、合肥等城市的發展,急需在危機感之中奮起直追。

雖然政治上沒有「王者之氣」,經濟上缺少「霸氣」,但濟南卻是「文氣」蒸騰,可謂輝煌燦爛。

西漢初年,濟南人伏勝在家中牆壁的夾層里暗藏了《尚書》,使其免遭焚書之災。在那個知識依靠口耳相傳的時代,伏氏以經學傳家,門下子弟開創了今文尚書流派。

政治、軍事、文學「多棲」名人曹操在濟南也留下了印記,他在濟北打敗黃巾軍,因功升任濟南相,在任期間大展霹靂手段,整頓吏治,「除殘去穢,平心選舉」,「政教大行,一郡清平」,顯示出「治世能臣、亂世奸雄」的手段。曹操自述說,他因為強力改革,「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回老家隱居讀書去了。

其後,曾鞏、趙孟頫都曾經在濟南擔任主官,大明湖北岸的「南豐祠」,即是為了紀念曾鞏而建。趙孟頫在濟南時吟詠趵突泉,寫下了「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湧出白玉壺」,「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生動的文筆至今難以超越。

由於泉水的氤氳,濟南也多了些許江南的詩情畫意,有著「柔性」的一面。歷史上的三個文人,奠定了濟南的文化底色。

杜甫在745年(天寶四年)游濟南,偶遇前輩大家李邕,在歷下亭聚會時寫下「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讚譽之詞。晚清文人劉鶚於1890年(光緒十六年)在山東巡撫衙門謀得飯碗,其小說《老殘遊記》中寫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成為最為傳情達意的城市評語。大作家老舍於1929年起在齊魯大學任教四年有餘,視為第二故鄉,寫下了描寫濟南風物的系列散文,認為濟南的秋天和冬天充滿詩意,文中不乏「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這樣的溢美之詞。

海右此亭古——歷下亭

而濟南籍文化名人中最傑出的,當屬「二安」——辛棄疾字幼安,李清照字易安。清代詩人王士禛稱,「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為幼安稱首,皆吾濟南人,難乎為繼矣」。李清照號稱「千古第一才女」,是中國文化史上空前的奇女子;辛棄疾號稱「詞中之龍」,俠肝義膽,可謂文武雙全的「奇男兒」,是那個年代的「斜杠青年」。

辛稼軒,濟南之龍

濟南的「山、河、泉、城、湖」,是造物主的恩賜。濟南的文化氣息、悠遠歷史,也留下了豐盈的遺產。同時,作為齊魯文化的交匯地,魯文化內斂、審慎、傳統,齊文化開放、進取、變革,兩者的平衡、融合,理應成為濟南的城市品格。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文史宴:歷次南北戰爭,明朝從南方逆推北伐很牛逼嗎?
文史宴:揮一扇子就令上萬雄兵不戰自潰,此人憑什麼比諸葛亮更牛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