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吃了葯為什麼還控制不好血壓?醫生提醒:可能是這3個誤區造成!

吃了葯為什麼還控制不好血壓?醫生提醒:可能是這3個誤區造成!

根據統計,我國成人(18歲以上)高血壓患病率已達18%,患病人數超過2.5億。關於高血壓的預防和控制方法很多,但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講,所有的醫生都會建議病人,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堅持服用藥物來控制血壓。

但是生活中不少人認為,"是葯三分毒",高血壓藥物有副作用,一旦服用就再也離不開了,對身體器官會有損害,因此很抗拒服藥。這種觀點非常流行,甚至很多正在服藥的高血壓病人也是這麼認為的,只是擔心高血壓的後果才不得不堅持服藥。

首先解釋一下為什麼高血壓需要服藥?

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特徵的"心血管綜合征"。 除了少數特殊種類以外,常見的原發性高血壓現代醫學還沒有辦法從根源上徹底治癒。

早期的高血壓患者中,有很多人並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癥狀,只是在偶然測量或體檢時發現自己血壓升高,也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頭痛、頭暈、心悸、耳鳴、肢體麻木,甚至頭暈嘔吐等反應,總之因人而異,高血壓並沒有統一的、標準的表現癥狀。

高血壓的真正危害主要來源於較高的血壓對血管和器官(如心、腦、腎、眼睛等)的慢性損壞,所以如果能夠有效的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就能避免高血壓對身體的損害。否則,長期的高血壓環境將引起心衰、腦出血、腎病、腎衰竭、視力模糊甚至失明等器官損害,可謂是"個個要命"。 如果不注意預防和控制,高血壓就是一個殺人於無形的"無形殺手"。

但是不少人對服藥這件事存在認識誤區,導致葯在吃,但血壓總是降不下來。今天筆者就來聊聊服用降壓藥的一些常見誤區。

「葯都有副作用,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就少吃」——如何看待降壓藥的副作用?

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建立這樣一個觀點:吃藥本質上是一個權衡利弊的過程,"良好控制血壓"給人體所帶來的收益要比"副作用"帶來的危害重要得多。因為擔心副作用就害怕吃藥,或者不遵醫囑吃藥,等於"捨本逐末"。

目前,降壓藥按其降壓機制主要分為五大類,每種也都有不同的副作用。對於降壓藥的選擇強調個體化,要針對患者病情、藥物副作用、藥物間相互影響及用藥效果綜合調整藥物方案。每位高血壓患者都要經歷這樣一段"調整期",從而最大限度降低副作用,達到最好的降壓效果。對於大多數患者,通過藥物的調整,均能夠將副作用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千萬不能私自選擇降壓藥、私自改變劑量及服藥時間,一定要和醫生充分的溝通,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服藥方案。

「只要堅持吃就行了,沒必要按時按量」——高血壓患者為什麼要定時定量服藥?

人一天的血壓波動大約分為兩個高峰,即每天上午6~10點,尤其是在睡眠轉為覺醒時,和下午的4~8點。大部分人會在夜晚入睡之後血壓下降至正常的80%,在醒來時再次升高,這就是人體血壓的"生物鐘"。

如此看來,血壓並不是整日一成不變的,也不是任何時候吃降壓藥都有效。如果沒法控制這些峰值,高血壓對患者血管和器官就是巨大的考驗。尤其是高血壓已損害動脈的患者,稍有不慎,就有某處薄弱血管破裂的可能,大腦血管破裂輕則引起短暫頭暈或頭痛,重則導致重度昏迷甚至死亡。

因此,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根據生物鐘來控制血壓尤為重要。

倘若隨便吃隨便停,在該降壓的峰值時候沒有降,在不該降的時候卻降得太低,巨大的血壓波動更容易引起血管破裂等靶器官損害。所以,只有遵從醫囑按時和定量的堅持服藥,血液中降壓藥的濃度才能平穩控制血壓。

「偶爾一次兩次忘記吃藥了不要緊」——高血壓千萬不要忘記吃藥!!

答案是要緊。因為這樣已經無形之中增加了患者在未服藥期間的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因此,患者需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自己不要"忘記吃"。

但是問題來了,若忘記吃藥了,當再次吃藥的時候需要加量嗎?不能加!高血壓對人體的損害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並非一朝一夕。在血壓控制平穩期間偶爾一次忘記服藥,那麼當日的血壓沒有控制好,當下要做的是把以後的血壓控制平穩。倘若加量,不僅不能補救已經過去的時間,反而會讓吃藥後的血壓不平穩。因此,發現後補服或第二天服藥都需要按照之前的量服用。

如果因忘記吃藥而出現不適,最好能夠立刻測量當下的血壓情況,儘快補服降壓藥。若服藥後仍無改善,需儘快就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養之家 的精彩文章:

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擔心宵夜會長胖了!但還有兩點危害你清楚嗎?
這樣吃降壓藥直接進入ICU,高血壓患者都要注意了!

TAG:康養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