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很忙」的原作者,竟是照著自己的臉畫出了這位詩聖?
「杜甫很忙」這個梗,來自於網路上對於課本中杜甫畫像的再創作,網友們充分發揮想像力,讓一臉憂思的杜甫也歡樂起來。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幅已經深入人心的《杜甫像》,是中國著名畫家蔣兆和所作。這位20世紀的水墨畫大師,特別善於捕捉和描繪人物的情感。許多你熟悉的歷史人物畫像,也許都是他的作品。
蔣兆和《曹操像》
蔣兆和《曹雪芹像》
蔣兆和第一次畫未曾見過的歷史人物,是一次機緣巧合。1952年,周恩來總理收到莫斯科大學來函,為完成大學大禮堂中的「世界各國科學家」拼貼像,希望中方能精選並提供幾位古代學者的畫像。
時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思考再三,選中了著有《本草綱目》的名醫李時珍和世界第一次將圓周率計算至小數點後七位的祖沖之。但郭沫若尋遍了彙集古人畫像的《三才圖會》,都沒有找到這兩位的畫像。
《三才圖會》中的始皇帝、唐玄宗、漢武帝
於是,郭沫若將工作上遇到的難題,彙報給周總理,周恩來總理指示,「畫歷史人物,找蔣兆和。」
《大洪水》 蔣兆和1947年繪
當時蔣兆和40多歲,從來沒有試圖畫過歷史名人,因為這類畫作最明顯的難點就在於,活人裡頭誰也沒見過李時珍和祖沖之,這怎麼畫?
但他還是答應下來了。為了這個艱巨的任務每天愁眉不展——李時珍從來沒有過畫像,《本草綱目》序言里,也只有這樣一句:「予窺其人,晬然(面潤有光)貌也,癯然(身形清瘦)身也」。
《本草綱目》序中的描述
後來,蔣兆和在和自己做醫生老丈人的交流中突然頓悟,憑這一句,誰也不可能完全重現一個明代人的面貌了,既然李時珍是醫生,那我不如就照著我老丈人畫,把他畫得清瘦而面潤有光不就行了。
於是,兩人一拍即合,畫家和模特的工作就此展開。不日,畫像就被送去了郭沫若那裡。隨後,這幅「李時珍像」憑藉蔣兆和紮實的繪畫功底和老丈人本色出演的醫生氣質,受到了多方肯定。
蔣兆和《李時珍像》
覺得方法選對的蔣兆和,備受鼓舞。於是在畫祖沖之的時候,找來了當時著名的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竺可楨作為祖沖之的「藍本」。
竺可楨與《祖沖之像》
這之後,蔣兆和越畫越上手,如法炮製畫了劉徽、張衡、張仲景、僧一行、孫思邈、郭守敬等一系列古代人物的畫像。
這一系列的古人像中,文章開頭提到的《杜甫像》是最深入人心的,這幅蔣兆和1959年創作的畫像,原型竟是鏡子里的蔣兆和本人。
在畫的右邊,他提款道:「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千載豈知逢新世,萬民歡唱大同時。我與少陵情殊異,提筆如何畫愁眉。」
畫家蔣兆和
蔣兆和畫的杜甫,骨骼瘦削、傲然孤寂、愁眉不展,與無從哀告,滿腔悲憤的杜甫在心態上完全重合。一個借詩抒發情感,一個借畫體會情感,對許多人來說,這幅畫是深入靈魂的,這就是杜甫。


TAG:名藝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