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保溫杯不離手,究竟是養生還是「養毒」,真相是……

保溫杯不離手,究竟是養生還是「養毒」,真相是……

立即加星標★每天看好文

保溫杯里放枸杞—成了養生行為的標配

但是你知道嗎?保溫杯用得不好,不及時清洗或使用不當,保溫杯可能成為各種細菌的溫床,不僅不養生,還可能對健康有害!

保溫杯,嘴邊的健康隱患

一、保溫杯不及時清洗或使用不當

保溫杯存在很多衛生死角,比如內膽、瓶蓋縫隙等,如果不及時清洗或使用不當會導致大量細菌藏匿其中,而且正常清洗時,手很難接觸到這些地方。

二、保溫杯內溫度適宜、環境濕潤,易滋生各種細菌

口腔本身就是「有菌」環境,喝水、蓋上瓶蓋……每天反覆多次會讓附著在杯口的細菌越來越多地積累在瓶蓋縫隙內,極易隨水入口。

另外不少人都有隨身攜帶保溫杯的習慣,杯身與各種物品接觸頻繁,表層衛生一樣令人堪憂。

三、兒童常用的按壓式保溫杯,隱患可能更大

很多保溫杯瓶蓋上有一個類似於「閥門」的按鈕,所以每次倒水前,都需用手按下按鈕,若手不幹凈,細菌就有可能沾染在按鈕上,增加風險。

保溫杯應該每天徹底清洗一次,杯麵、內膽、瓶蓋都要清洗乾淨,防止污垢產生。

保溫杯清洗大法

如果已經產生異味和污漬也不要著急,小蘇打、牙膏和鹽水都是清潔利器!

第一步:洗內膽去異味(可任選一種)

食鹽去異味

保溫杯中倒入食鹽,加熱水稀釋,充分搖勻,浸泡5-10分鐘,然後沖洗乾淨即可。

橘子皮去異味

橘子皮有吸附異味之效,將新鮮的橘子皮或者放入杯中,加入清水,然後擰緊蓋子搖幾下即可清除異味。

牛奶去異味

三分之一的牛奶倒入水中稀釋,然後倒入保溫杯中,蓋上蓋子輕輕搖晃即可。

小蘇打去異味

在保溫杯中加入約5克的小蘇打熱水稀釋,封蓋搖晃保溫杯,再用清水沖洗即可。

檸檬去異味

在保溫杯內放入檸檬片和檸檬汁,加入沸騰的熱水,稍微浸泡一個小時左右,再用海綿刷洗後洗乾淨。沒有檸檬用白醋也有相同的效果。

大米去異味

在保溫杯里加入一小杯的大米,再倒入一杯清水,使勁搖晃保溫杯可去除異味。

提醒:過後最好用海綿清洗,菜瓜布或材質較硬的用品會損壞內壁。

第二步:清洗瓶蓋縫隙

取下杯蓋,在牙刷上擠點牙膏,輕輕刷洗瓶蓋縫隙,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即可。

第三步:整體清水沖洗

杯子內外整體用清水沖洗一遍。

第四步:擦乾晾乾

洗完後應徹底晾乾再蓋上,以免不鏽鋼保溫杯發臭。

另外,不鏽鋼杯內側有時會產生一些紅色銹斑點,可用溫水加入稀釋的醋浸泡三十分鐘後,充分清洗。

保溫杯保溫效果這麼好,很多人日常習慣用它當普通杯子使用,這是不對的。

保溫杯怎麼健康用

1、任何飲品都別久裝

不管是清水還是飲料都是新鮮的最健康,上班族用保溫杯裝牛奶、裝中藥等出門應一下急是可以的,但是還是要注意儘快飲用完畢。

2、六種飲品別放保溫杯

酸性飲品(如酸梅汁,檸檬汁等)

乾冰、碳酸飲料

不宜泡茶

不宜放鹽分的流質(如鹽水)

不宜裝牛奶、乳製品、果汁等

不宜泡中藥

2、常清洗杯蓋的密封圈

很多人以為保溫杯密封性好,不易被污染,殊不知杯蓋密封圈那裡是細菌滋生的溫床,很容易污染杯中的水,要勤清洗才好。

3、開水涼一涼再倒入保溫杯

不論使用哪一種保溫杯,建議大家都不要把剛燒開的水直接倒入保溫杯,可以選擇將水溫降到70℃以下再灌入保溫杯。

我們在選購保溫杯時,最為關注的自然是保溫效果及材料方面等問題,那要如何來挑選呢?

如何選擇保溫瓶

1、保溫性能的辨別

對於保溫杯的保溫性能主要是指保溫杯的內膽。裝滿開水後旋緊保溫杯,大概過2~3分鐘後,用手去觸摸杯身外表和下部,若發現有溫熱感覺,表示保溫性能不夠好。

2、保溫杯的密封性

注滿一杯水,旋緊杯蓋,倒置幾分鐘,也可用力甩幾下,如果沒有滲漏的現象,就證明其密封性能良好。

3、配件是否健康環保

如果保溫杯是用食品級塑料製作的,其氣味會較小、表面光亮,無毛刺、使用壽命長且不易老化。

4、不鏽鋼材料的鑒別

不鏽鋼材料的規格很多,其中18/8表示不鏽鋼材料成分含18%鉻,含8%的鎳,只有達到此標準的材料才是綠色環保產品。

∕ 使用保溫杯的注意事項 ∕

1、新品使用前,須用開水或用洗滌劑燙洗幾遍,進行高溫消毒,已達到殺死細菌的作用。

2、使用前,請用沸水預熱5-10分鐘,以使保溫效果更佳。

3、水不要裝得過滿,以免擰緊杯蓋時,開水溢出燙傷。

4、飲用完畢後,請擰緊杯蓋,確保衛生潔凈。

5、為防止異味或污漬的產生,使用後,請清洗乾淨使其充分地乾燥。

記得底部隨手點好看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7點養身 的精彩文章:

它是水果中的黃芪!養血安神,補腎開胃,冬天吃效果最好
春天,此癌症最多發,如果忽視了,後悔莫及

TAG:7點養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