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電腦棒、遊戲本再到台式機 PC是體積越大性能越強嗎?

從電腦棒、遊戲本再到台式機 PC是體積越大性能越強嗎?

它們之中誰更適合你?誰又能滿足你對預算、性能和功能等需求上的預期呢?考慮到細分後的PC品類太多,所以我們不妨先來做一下減法,即在當前的大環境中什麼類型的PC並不適合你?

電腦棒被手機怒懟

如果是2年前,電腦棒還屬於一種非常新奇的設備,這種可以塞進錢包里的PC,其移動性可謂冠絕群雄,同時還具備超低噪音和超低功耗的特性。然而,電腦棒沒有屏幕,想要使用就必須和顯示設備搭配。

電腦棒的內部結構,沒有任何升級可能,如果非要購買建議選擇內置風扇的版本,可以減少過熱降頻的風險

此外,搭載Atom處理器的電腦棒性能孱弱,而武裝酷睿M的電腦棒又太過昂貴,這些都極大限制了它們的生存土壤。

如今,電腦棒的威脅已經不再是其他PC,而是從不離手的智能手機。

原因很簡單,以華為/榮耀、三星和鎚子手機為代表的中高端機型,都引入了「PC模式」功能,只需一根USB Type-CHDMI/DP數據線,就能在外接的顯示器屏幕中顯示類似Windows 10或Mac OS系統風格和操作邏輯的界面,通過滑鼠鍵盤就能獲得媲美PC的體驗。

可以說,除了不能玩PC遊戲以外,電腦棒能進行的絕大部分工作,運行在PC模式下的手機也能實現,而且還具備零噪音和更加省電的優勢。

既然一部手機 一根線就能解決的事情,為何還要再單獨購買和攜帶一個電腦棒呢?一旦類似功能被智能手機大範圍參考借鑒,電腦棒將再無機會。

因此,如果你曾幻想過購買電腦棒,想體驗一番將PC裝進口袋的愜意,隨時接駁顯示設備處理文字、郵件、影音播放或上網娛樂,那就不如挑選一款支持PC模式的智能手機。

重性能請忽視AIO

一體電腦中的AIO,具備美觀大氣的外觀以及震撼的視野(多為72% NTSC色域,色彩表現更好),同時還具備一定的移動性,至少從客廳搬到卧室不怎麼費力氣。

然而,AIO卻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存在嚴重的性能天花板,AIO的價格越高,在性能上與其他PC之間的差距也就越大。

對家庭用戶而言6000元基本就是AIO的最佳預算上限,這個價位的AIO大都搭載了酷睿i5級別的處理器(有移動版和桌面版之分),同時還額外武裝了主流級別的獨立顯卡,辦公和遊戲性能比較均衡。

從使用體驗和綜合成本來看,同等開銷的輕薄本/迷你電腦 顯示器組合,也不會比這類AIO強多少。

但是,AIO為了保持性感的設計,它們所搭載的處理器大都是15W TDP的U系列移動酷睿(如i5-8250U),又或是35W TDP的T系列桌面酷睿(如i5-8400T)。此外,哪怕是萬元級別的AIO,其內置的獨立顯卡也是多以NVIDIA GTX1050(移動版)封頂。

這些中高端AIO的顯卡最多也就是GTX1050的級別

問題來了,如今6000元附近的遊戲本就都已過渡到了45W TDP的八代酷睿(如i5-8300H)以及NVIDIA GTX1050Ti獨顯,遊戲性能可以秒殺同等或更高價位的AIO。此外,AIO的擴展能力也沒有很多用戶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先來看看介面設計,AIO的特色就是USB數量足夠多,讀卡器是稀罕貨。

需要注意的是,絕大多數AIO標配的HDMI都是視頻輸出介面,意思是你可以通過HDMI線纜將畫面傳輸到客廳中55英寸的液晶電視上。然而,AIO的屏幕已經足夠震撼了,它真正需要的應該是HDMI輸入介面,即可以將筆記本、手機或其他設備的畫面傳輸到AIO上顯示,臨時扮演一台顯示器的角色。因此,在配置和價格相近時們,配有HDMI輸入介面的AIO更值得選擇。

再來看看內部的擴展潛力。AIO都採用了非常緊湊的機身和定製的主板設計,拆機的難度要在筆記本之上,可供我們替換升級的硬體也只有內存和硬碟,只有極少數的產品提供了額外的M.2或SATA插槽用於DIY升級。

因此,AIO最適合的用戶群體,就是喜歡家居化外觀的簡潔設計,對屏幕色彩和視野面積要求較高,對性能本著「夠用就好」原則的朋友。如果你對性能,特別是遊戲性能的期待很高,AIO註定不是你的菜,哪怕你的預算再怎麼充裕。

但如果你真的喜歡一體電腦的「整體感」,不喜歡筆記本/迷你PC/台式機 顯示器的繁瑣連接方式,一體電腦中的PIO也許更加適合你。

走出網吧的PIO

作為可以DIY的一體電腦,最適合PIO表現的舞台就是網吧,在方寸之間就能同時提供震撼視野和強悍的性能,一體化的設計也不必擔心配件丟失等問題。隨著PIO概念的深入人心,這類設備也不再局限於網吧等場所,逐漸被普通的家庭用戶所接納。

而PIO最適合的消費群體,就是熱愛遊戲,喜歡整潔的桌面,不滿足於筆記本的視野以及台式電腦呆板的朋友。和AIO品牌相比,PIO基本都是互聯網品牌參與的遊戲,並依託於京東和淘寶等電商平台銷售,雖然PIO外形沒有AIO有靈氣,但同價位的PIO,在配置和性能上卻大都可以完勝AIO。

比如,在5000元價位就能買到配備七代酷睿i7 GTX1050Ti獨顯的PIO,而6000元價位甚至可以看到武裝GTX1060獨顯的機型,在視野、性能和擴展能力方面秒殺同價位的遊戲本,綜合成本僅次於DIY的台式電腦。

PIO最大的優勢,就是具備強大的DIY潛力。但是,DIY潛力越強,PIO的體型也就將越加「感人」。

沒辦法,PIO就是「背著」機箱的顯示器,想支持GTX1060或更高級別的獨顯,就必須保留足夠的空間來安置它們。因此,你會發現高配PIO背部都會有一個明顯凸起的「脊樑」。

那麼,PIO中有沒有「性感選手」?答案自然是有,而且還不少。

只是,此類PIO對顯卡的安置上會採用兩種妥協設計,其一是將主板上的PCI-E插槽橫置,從而讓顯卡躺在PIO的後蓋內,從而大幅降低了它對高度的需求;

其二則是採用板載顯卡的方式,將GPU和顯存直接封裝在特殊定製的主板上,散熱模塊也參考筆記本的設計,從而起到節省空間的目標。

總之,作為一體電腦領域的重要補充,PIO更適合扮演「電競一體機」的角色,只是依託於電商平台的它並不適合特別在意售後(沒有上門維修,出現質量問題後大都需要快遞到指定地址)的普通用戶。但如果你有一定的DIY經驗,則可以考慮PIO取代家裡的台式電腦。

小提示:PIO雖然具備DIY潛力,但它對處理器散熱器,以及顯卡長度和高度都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如果選擇自己DIY或是後期升級很容易碰到兼容性方面的問題。因此,普通用戶建議「一步到位」,直接選擇商家提供的足夠更高配的版本。

被場景束縛的迷你電腦

迷你電腦有著不輸於筆記本的便攜性,但它依舊沒能成為市場的主流,原因就是它必須與額外的顯示設備(如顯示器、投影機)搭配才能使用,在戶外它只是一塊「鐵疙瘩」。

迷你電腦僅限固定場合使用,而它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就是品牌AIO——在相似價位上,迷你電腦 顯示器的綜合性能,大都可以領先於AIO,但卻又落後於PIO。

因此,迷你電腦也許更適合在AIO和PIO之間搖擺不定的用戶。

迷你電腦搭配顯示器就是一體電腦

如果你真的想「入坑」,那小編只推薦三款極具特色的迷你電腦。首先是英特爾旗下的NUC8i5BEK,它是一款2999元搭載八代酷睿i5-859U的准系統,集成銳炬Plus655核心顯卡,3D性能介於NVIDIA MX110到MX130之間。它的敵人,是4500元價位附近的AIO。

准系統即需用戶自行購買內存和硬碟,再搭配顯示器使用,後綴為H的NUC8i5BEH配置/售價和其相同,只是增加了厚度,可多安裝1塊2.5英寸硬碟

第二款同樣來自英特爾,代號為「冥王峽谷」的NUC8i7HNK4,它搭載了八代酷睿i7-8705G處理器,集成AMD Radeon RX Vega M GL核顯,3D性能相當於NVIDIA GTX1050,准系統售價4999。它的敵人,是7000元附近的AIO。

冥王峽谷和全塔機箱大小對比

第三款,則是來自微星旗下的「海皇戟」Trident,目前搭載八代酷睿i5-8400處理器,採用8GB內存,128GB SSD 1TB硬碟組合以及GTX1060(3GB)獨顯的型號售價6499元。它的競爭對手,則可上升到萬元級別的AIO。

海皇戟並不是搭配GTX1060獨顯迷你電腦中最便宜的,也不是最小巧的,但它卻提供了更好的散熱、更低的噪音(最高僅36分貝),而且獨立顯卡還可替換。

Trident僅支持單風扇的ITX小短卡

對迷你電腦而言,小編並不建議大家選擇太過便宜的互聯網電商品牌產品,因為迷你電腦很可能就是我們家中唯一一部PC,必須具備足夠強的性能。

此外,迷你電腦局促的內部空間,對散熱環境的要求甚至比遊戲本還要高。如果你不希望玩遊戲時被噪音打擾,遠離CPU/GPU過熱降頻的尷尬,太過迷你(小於3L)的高配型號就需要謹慎對待了。

台式電腦成就極致性價比

對於沒有攜PC外出需求的用戶而言,台式電腦永遠都是PC中的首選,各種大小和樣式的機箱,英特爾和AMD兩種平台隨意選,而板卡內存硬碟的品牌和型號更是極為豐富,可以輕鬆搭建一套最具性能價格比的平台。

問題來了,如今包括中關村、百腦匯在內的很多傳統賣場已經淡出了我們的視野,購買硬體逐漸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這就對用戶自己的DIY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對來說,小編不太建議普通用戶自己購買機箱、電源、處理器、主板等部件攢機(物流風險、退換貨繁瑣),因為品牌PC的性價比較之過去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在5000元以內就能買到八代酷睿 GTX1060獨顯的主機,整體開銷只比自行攢機貴幾百元。

當然,品牌PC可能選擇的板卡不是同價位最好的,但只要你沒有超頻的需求,在穩定性和售後方面則更有保障。如果你的預算更高,筆者則強烈推薦武裝GTX1070或RX2060顯卡的主機,原因則是——不會被同價位的遊戲本迎頭追上。

處境尷尬的二合一

和電腦棒類似,PC平板二合一在今天的境遇也頗為尷尬。受限於便攜性,此類設備只能擁抱超低功耗處理器,與獨立顯卡絕緣(當然也有個例,比如微軟Surface Book)。

因此,二合一設備僅適合作為家中的「第二部PC」,專職於需要觸控屏幕進行專業圖形繪製、經常攜帶PC外出的商旅用戶和對遊戲不感冒的在校學生使用。

而最令二合一設備無奈的是,令其引以為傲的輕盈資本,正在被新一代的輕薄本們所超越,而後者同時還具備更強大的計算能力。

總之,除非你中意的二合一設備足夠實惠,或是你離不開觸控屏幕的輔助,否則在購買二合一設備之前,不妨將目光轉移到輕薄本陣營,也許你會發現「竟然還有這麼多好的選擇?!」

輕薄本還是遊戲本

在時下的PC市場,筆記本逐漸成為了絕對的主流,因為它們自帶屏幕和電池,隨時掏出即用。同時,筆記本的便攜能力也在不斷的進化,結合最新硬體技術帶來的性能革新,這種PC在方寸之間就能釋放足夠的生產力。

問題來了,筆記本有輕薄本和遊戲本之別,兩種設備誰更適合你?

對於「輕薄本」,它的典型特性就是厚度低於18mm,重量不超過2kg(15.6英寸),而且搭載了15W TDP的低功耗處理器,所武裝的獨立顯卡也多以NVIDIA MX110到MX150為主( 現已升級到MX230和MX250,但它們都是馬甲顯卡) 。

而輕薄本主要的競爭對手,則主要以4000元(配顯示器)級別的台式電腦、5000元級別的迷你電腦、6000元級別的AIO為主。如果你對《絕地求生》級別的遊戲不感冒,又有經常攜帶PC外出的需求,輕薄本就是你的最佳選擇。

至於什麼樣的輕薄本最值得選?筆者的建議是搭載全新「Whiskey Lake」八代酷睿平台(如i5-8265U),以及滿血版MX150獨顯組合的機型,它們的售價普遍在5000元上下,在輕薄本領域就已經屬於「一步到位」的配置了。

對於「遊戲本」,它的典型特徵是搭載45W性能級處理器,所武裝的獨立顯卡也要以NVIDIA GTX1050起步。由於英特爾八代酷睿和NVIDIA GTX10系列顯卡中的移動版和桌面版之間的性能差距非常小,這就給了新一代遊戲本反攻台式電腦的機會。

比如,如今6500元就能買到酷睿i5-8300H GTX1060獨顯的遊戲本,而它的實際性能並不見得比5000元級i5-8400 GTX1060組合的台式電腦差多少。

換句話說,遊戲本的主要競爭對手,已經上升到了6000元(配顯示器)左右的台式電腦和PIO。如果你希望擁有一部可以移動的「專業遊戲機」,武裝GTX1060獨顯的遊戲本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之所以筆者強調「GTX1060」,是因為這是主流價位遊戲本所能承擔的獨顯上限。那些配備GTX1070、RTX2060或更高檔次獨顯的遊戲本,起價多在萬元左右,而且GTX1070/RTX2060對散熱模塊也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

如果你的預算不夠充裕,又想體驗接近頂級的性能,配備GTX1070獨顯的台式電腦反而可以幫你節省更多開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腦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系統小技巧:用好Windows 10的TimeLine
除了小米9 後置三攝的手機還有誰?多攝真的有意義嗎?

TAG:電腦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