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大文豪魯迅,竟然也愛上了收藏古錢!

大文豪魯迅,竟然也愛上了收藏古錢!

小編上小學時就讀過魯迅先生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他的文章語句精鍊,寓意深奧,往往要讀上幾遍才解其意。

其實,從小學到大學讀過魯迅先生若干文章,讀起來雖然費勁,但越讀越有滋味,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這在中學時代已倒背如流,但卻不知魯迅先生還是一位古幣收藏家。

1912年,魯迅32歲,前往北京,任社會司科長,督導恢復京師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前身)和籌辦歷史博物館。

同年,魯迅與許壽裳(季市)、錢稻孫同擬民國國徽圖案,三人共同研究設計了一幅古為今用的「十二章圖案」。

不過由於設計有龍鳳圖案,民國當局認為帶有帝王色彩,末被採用。然而因為設計新穎精美,此圖案在1923年被天津造幣廠用作發行的「龍鳳銀幣」銀幣圖案。

魯迅開始研究古錢幣,或許與這樣的歷史背景有關係。

根據魯迅日記的統計,他在北京的十五年間,去琉璃廠的次數高達480多次。而「小市」也是魯迅所愛。

「小市」,據說源起於一些破落官宦之家的後人,拿家裡的東西出去賣,但因為面子關係,不願在公開場所出售,天不亮、曉色稀微的時候,便偷偷拿到偏僻的小地方變賣,最初稱之為「曉市」。

早上時間短暫,後來營業時間延長,不止限於拂曉時分,做的都是小本生意,擺個小地攤,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越來越成熟,便逐漸被稱為「小市」了。

魯迅先生常常去「小市」淘寶。一次,在小市地攤上發現了一枚「端平通寶」折三錢混在大堆宋錢中,這種南宋錢較為稀有,普通收藏者難以發現。魯迅先生以三十個銅元(1銀元大約相當於135銅元)買下後,高興地連連稱「佳」。

1915年2月12日,魯迅先生見有一農民打扮的人在擺地攤,發現一枚王莽時期的「壯泉四十」。

這是王莽執政期間鑄造的「六泉十布」中的極品。他當即以20銅元買下,並在他的日記中記載:此幣「系偽造品」。由此可見,魯迅對錢幣鑒定也具有相當功底。

魯迅收藏的文物

魯迅先生不僅僅收藏古幣,而且還注重考證和研究,為此,他購買了許多錢幣書籍,如《歷代鈔幣圖錄》、《古泉叢略》等。

他曾斷定「得壹元寶」為唐朝「安史之亂」時史思明所鑄,而這點並無先論,殊非易事,足見魯迅先生博學多才。

他還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編寫了錢幣圖錄《泉志》,這些都是潛心研究錢幣的結果,也是他留下的寶貴資料。

魯迅先生是1912年5月來北京的,除了忙於文章創作外,茶餘飯後也經常光顧北京琉璃廠,從他的日記記載中發現,6年的時間共購買古幣27次,166枚。這些品種幾乎能按歷史更替順序排列起來。

解放後,許廣平女士將魯迅先生的遺物交給國家,1956年建魯迅博物館時,人們對魯迅先生的藏品進行了整理,發現數百枚古錢幣,大部分為普通品種,較為知名的品種有齊法化、甘丹刀、白人刀、茲氏幣、安陽布等。

1981年,泉家馬定祥先生髮表了《從日記看魯迅收藏的錢幣》一文。2001年,浙江的古錢研究人員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今古籍館)的名家手稿文庫中,發現了《泉志》手稿真跡。

在這份1936字的泉志手稿中,記錄下了1311種版式的歷代錢幣,上接唐代五代十國、下至明末永曆錢。

後中國文化藝術出版社(香港)出版了《魯迅泉志手稿圖釋》,由國際錢幣與銀行博物館委員會中國國家委員會成員單位、杭州南宋錢幣博物館輯錄,研究員、金泉獎獲得者屠燕治編釋。

古錢雖小,乾坤卻很深。錢幣本身,就是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藏天下 的精彩文章:

終於可以倒垃圾了!初五這天還得多吃餃子、「送五窮」!
正月十二老鼠娶媳婦,快藏剪刀、收舊鞋!

TAG:樂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