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從《飛馳人生》聊聊暴力駕駛

從《飛馳人生》聊聊暴力駕駛

對於喜歡開車的人來說,2019年春節檔的《飛馳人生》一定會使你熱血沸騰。作為本片導演,韓寒本身就是職業賽車手,更是擔任了本片的賽車顧問,在壯美的赴巴音布魯克上演了驚險萬分的飛車大戰。

電影的主人公曾經是輝煌的賽車手,因為參加私下飆車被禁賽五年,之後復出參賽。沈騰演出的賽車手有些頹廢和搞笑,但在最後一刻不顧一切衝破終點,卻是那麼張揚與衝動。

駕駛汽車是現代社會的生活技能之一,主要目的是更為了便捷的交通。但對於有些人來說,駕駛的目的並不是交通出行,也可能成為釋放衝動、表達自我的方式,在更極端的情況下,還包含暴力的因素。

暴力駕駛,就是以對其他路面使用者造成身體或心理傷害為目的的駕駛行為,也是造成很多交通事故的罪魁禍首。暴力駕駛有不同的程度和形式,比如不耐煩地長時間鳴笛、與其他司機發生口角或爭執、突然超速或停車、跟其他車輛追逐、擠兌自行車或者行人等等,都屬於暴力駕駛。

憤怒是飆車的導火索之一,不論是本身容易憤怒的人,還是處在憤怒情緒之下的人,都可能出現暴力駕駛。本身容易憤怒的人,更容易在被激怒的條件下,出現更多的暴力駕駛行為。在一項中國的研究中,駕駛員在模擬駕駛器中沿著公路行駛,有某些測試中,會出現激怒駕駛員的刺激:後方車輛突然超速超過本車,或者持續鳴笛。結果發現,越是容易生氣的人,在受到環境刺激下駕駛的速度越快,這也包括通過有行人過馬路的路口時速度更快、更少給行人讓路。同時,在反覆被激怒之後,容易生氣的人也對環境的危險因素(比如行人橫穿馬路)主觀上表現出更加不耐煩的情緒和評價。

在憤怒的情緒之下,駕駛員的注意力也會受到影響。在研究中,在生氣的情境條件下,人們在模擬駕駛中會出現更多的暴力駕駛行為。在實驗室中讓人生氣有很多辦法,比如讓人們回憶一些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讓人生氣的事情,或者自己最為生氣的一次經歷;也可以通過在模擬環境中出現的刺激(比如其他車輛不恰當行為等)造成駕駛者的憤怒情緒。而在現實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擁堵的交通,甚至炎熱的天氣,都可能成為引起憤怒的導火索。

本身有暴力傾向或者容易衝動的人,更容易出現暴力駕駛,也有研究發現,黑暗三重人格與魯莽駕駛的關聯性非常高。表現為冷酷、對他人缺乏同情心的精神病態與暴力駕駛相關最高。

但是很多暴力駕駛的人,平時看起來並非「反社會」的樣子,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有不少研究發現,憤怒和「駕駛憤怒」是兩個相互獨立的維度,不少平時溫文爾雅、甚至膽小怕事的人,一旦上路也可能變成一頭橫衝直闖的「猛虎」。

有一種解釋是因為一旦坐進車裡,被金屬殼保護,會給司機一種「安全感」,認為自己不容易受到傷害。隔著車窗,司機還會產生「匿名感」和「隔離感」,讓司機與外界的世界暫時分離,因而不會顧及車外人。更糟的是,駕駛汽車還可能給司機帶來「優越感」和「權力感」,通過操作汽車就能「高人一等」,也讓馬路變成了競爭和控制的競技場。

在普通人群中,「駕駛憤怒」高的人出現車禍的比例比不易生氣的人高近兩倍,尤其是在人為蓄意造成的事故中比例更高。如果能夠減少駕駛憤怒,或者減少被激怒的機會,能夠有效減少事故。

在降低駕駛憤怒的干預方式中,放鬆練習最為常見,比如呼吸練習,甚至有人發明專門的減壓座椅,通過對司機的身體狀態進行實時監控,掌握司機的情緒狀態,一旦有生氣的跡象,便通過內置喇叭播放減壓指導語,幫助司機放鬆下來。還有的方法是通過認知改變降低憤怒,改變司機們對於環境中「刺激信號」的解釋,讓司機不容易動怒,讓「馬路怒漢」變成溫順的綿羊。

總之,電影好看,但汽車,還是要穩穩開。

文字作者: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王日出

插圖作者:杏仁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從《流浪地球》看深空探測
材料天地之「光固化」的秘密

TAG:中國數字科技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