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走進中部戰區空軍運輸航空兵某師:遠航,感受生命線的力量

走進中部戰區空軍運輸航空兵某師:遠航,感受生命線的力量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在那次出國遠航後,李聖對政治工作有了新的認識。

作為中部戰區空軍運輸航空兵某師某大隊航行指令主任,李聖隨任務機組赴紐西蘭參加聯合搜救演習。那天,颱風來勢迅猛,國內民航班機大面積停飛。為了按時參加演習,機組頂住壓力起飛出航。

在近萬米高空,面對迅速堆積翻湧的雲層,李聖規划出了最安全的航線。機組成員通力合作,成功穿越暴風天氣中的空隙,按計劃中轉並降落國外某民用機場。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然而,大洋上空的風暴還未平息,輿論「風暴」又蓄勢而起。

本次行動沒有隨行記者,難以及時發布消息,面對某些境外媒體的不實報道,大家倍感壓力。按照上級要求,跟飛參加任務的政工幹部、該師所屬某團副政委任強將搜集整理的相關視頻、圖片、文字等資料,迅速傳回國內後方機關,由有關部門發布權威消息,一場輿論危機隨即化解。

「如何提升政治工作的及時性、有效性?」在那次任務中,李聖對政治工作重要性的理解更深了一層。他告訴記者,中部戰區空軍運輸航空兵某師按照上級有關要求,探索政工幹部跟飛跟訓跟任務的制度機制,提出將政治工作「從機翼下延伸到機艙內、從地面延伸到空中、從機場延伸到戰場」等理念,每次任務都選派得力的政工幹部全程開展工作,確保任務推進到哪裡,政治工作就做到哪裡。

作為任務分隊中的重要一員,政工幹部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實施輿情處置、開展心理調適、組織思想教育、加強組織建設。一些在營區經常開展的政治工作,也在執行重大任務中變得更加靈活有效。

從中部戰區空軍某師透視運輸航空兵部隊執行重大任務中政治工作—遠航,感受生命線的力量

本報記者 段江山

圖片:在空軍某師,每一支執行任務的機組都有一個臨時黨小組。戰機飛到哪裡,黨組織建設就要跟進到哪裡,思想政治工作就跟進到哪裡。 劉 川、盧炳廣攝

「戰機飛到哪裡,組織建設就要跟進到哪裡,這是保證我們永不迷航、永葆本色的前提」

天漸漸黑了,空軍航空兵某師宣傳科科長李斌打了個冷顫。按原計劃,部隊此時本應已抵達目的地。由於突發情況,參加多國聯合演習的空中梯隊滯留於某國機場。

受冷空氣影響,當地降溫幅度較大。由於此前計劃中並未要求官兵攜帶禦寒被褥,空中梯隊及協轉保障的數百名人員夜間休息成為難題。任務指揮組全力協調住宿,仍有部分人員沒有落腳之所。

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該師任務分隊臨時黨支部召開了一次簡短的支委會。會上,有人提議,已經協調到的床位全部分配給飛行人員,其他機組人員在機艙內休息。支委們一致通過了這項提議,並獲指揮組支持。

當晚,擔負次日飛行任務的飛行人員都住進了溫暖的旅館房間。臨時黨支部書記林波和副書記李斌則帶著其他黨員骨幹,攜帶行囊在機艙內打起了地鋪。

黨員骨幹的示範效應是巨大的,很多人都主動加入打地鋪的行列。雖然凌晨過後降溫明顯,但在第二天的飛行任務中,大家保持了充沛的精力,確保了任務的順利實施。

記者了解到,每次執行任務前,該師任務部隊都會組建臨時黨組織。這既是《空軍空中防線工作規定》的要求,也是該師開展任務中政治工作的特色做法。近年來,隨著出國執行任務的次數越來越多,臨時黨組織也隨著運輸機的航跡不斷延伸,確保了任務的順利完成。「

戰機飛到哪裡,組織建設就要跟進到哪裡,這是保證我們永不迷航、永葆本色的前提。」在該師政委伍治軍看來,執行重大任務,會遇到很多突發情況,黨組織堅強有力的領導,使任務機組具有更高效的決策能力。

那年,該師派出機組參加和平使命聯合軍演。由於演習計劃一再變更,機組只能不斷等待新的通知。隨著時間的流逝,官兵的焦慮情緒開始滋生。

任務機組臨時黨小組組長李聖,與跟機政工幹部一合計,覺得是時候做一做「穩軍心」的工作了。

簡陋的宿舍里,李聖與戰友們圍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於談笑聲中悄然化解負面情緒。

聯演中,主辦方臨時決定,邀請參演各國飛行人員參加閱兵式。

閱兵無小事。臨時黨支部迅速召開支部黨員大會,開展戰前動員,挑選精兵強將。

經過精心準備、刻苦訓練,該師任務分隊飛行人員和參演兄弟單位官兵組成的方隊,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過閱兵場,接受參演各國指揮官檢閱。那一刻,大家都感受到作為中國軍人的自豪。

「思想政治工作歸根結底就是做人的工作,政工幹部如果情感上不能融入官兵,作風上不能深入官兵,工作效能就會大打折扣」

在機場迎接返航的任務機組,該師某團飛行大隊教導員於開永發現航行指令師劉代文捂著鼻子,獨自拎著行李箱躲著人群走。

於開永追上去,發現劉代文正在流鼻血。細問後於開永才得知,劉代文執行任務期間已經多次出現類似情況,但他拒絕了戰友提出的病休建議。

「這點小毛病,扛一扛就過去了。」劉代文解釋說,幾天後,該機組就要出國執行任務,他不想因為這點「小病」影響任務安排。

幾經勸說,劉代文去醫院做了檢查,確診為鼻中隔扭曲,並很快進行了手術,團里也相應調整了機組安排。

「那次劉代文的病情發現還是比較及時的,稍有延緩,小問題難免拖成大問題。」於開永告訴記者,此前這樣「後知後覺」的事很多。如今,政治工作實現了地面空中、機上機下、內場外場全覆蓋,情況掌握不及時、介入不及時、解決不及時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去年,在紐西蘭組織的聯合演習正式開始前,航行指令師許剛收到姐姐發來的簡訊:「母親病重住院,盼歸!」

若在平時,許剛完全可以正常請假回家。而在距家1萬多公里的演習駐地,他只能望洋興嘆。趁大家休息時,他獨自到宿舍外與家人聯繫。問明了病情,他讓妻子火速趕回老家。

儘管許剛不露聲色,但隨行跟飛的政工幹部任強還是從他的臉色和眼神中發現了異樣。

在機組討論飛行方案的間隙,任強遞過一支煙,問了句:「老許,是不是遇到啥難處了?」架不住任強的再三詢問和關心,許剛把母親病重的事說了出來。這讓任強一時也犯了難:演習在即,根本來不及從國內找其他人員來替換。

任強迅速將這一情況報告國內後方機關。那天晚上,許剛接到妻子的電話:「你們單位真不錯!我趕到醫院,發現部隊領導已經坐在咱媽病床前噓寒問暖,我這個當兒媳的反而不好意思了。」

聽到這,許剛的心裡暖暖的。他去感謝領導,任強擺著手說:「別謝我!團里領導聽說了你家裡的情況都很關心,還協調了醫院專家骨幹出診,你就別擔心了。」

沒有了後顧之憂,在異國他鄉的演習場上,許剛輕鬆上陣,圓滿完成了多個航次的演習任務。「思想政治工作歸根結底就是做人的工作,政工幹部如果情感上不能融入官兵,作風上不能深入官兵,工作效能就會大打折扣。」該師原政治工作部主任田煒告訴記者,現在的出國任務中,政工幹部全程跟飛,機組成員出現任何突發情況都可以及時掌握,現場解決不了的問題還能聯繫後方機關「聯合作戰」。政工幹部參加出國任務,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還有強大的後方支撐。

「出國執行任務,難免面臨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的考驗,這個時候就需要政工幹部具備過硬的辨識和處置能力」

在國外某機場,多國聯合搜救演習的總結會即將開始,看台上坐滿了各國空軍參演官兵和主辦國觀眾。

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讓整個會場陷入混亂,觀眾四散奔走尋找遮蔽,有的外軍官兵也開始離開,出口處被擠得水泄不通。

「我們是中國軍人,讓他們先走!」政工幹部及時提醒道。雖然中國參演機組離出口更近,但所有組員都靜靜地等會場人員全部安全撤出,才全體起立離開。

在會場外,商店裡、展台下,能躲雨的地方都擠滿了人。中國參演機組列隊走出會場的時候,很多外國友人都熱情地向中國軍人打招呼,並豎起了大拇指。

該師某團團長王天鋒告訴記者,每次派機組出國執行任務,其實都是中國空軍的形象展示,文明之師就是在點點滴滴中塑造的。

在該師某團飛行大隊教導員郝偉亮看來,每次跟機執行任務,也是自己最緊張的時刻。尤其是出國執行任務時,面對截然不同的民情社情,他更是時刻保持警惕。

在那次遠赴某國執行任務過程中,有一天,機組成員正在演習場外的住宿地轉車趕往機場。車站附近,兩名中年女性不斷向路人散發傳單,並通過擴音器大聲喊話,而不遠處有一名男性手持攝像機隱蔽拍攝路人的反應。

高度的政治敏感讓郝偉亮很快確認,這些人有問題。他立即提醒機組成員注意,不要與之有任何接觸,防止被炒作利用。回到賓館,發現前台報架上有相關傳單,他又及時告知機組成員不取閱、不議論。

正是這份機警,那次出國任務全程未發生任何負面輿情。

「出國執行任務,難免面臨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的考驗,這個時候就需要政工幹部具備過硬的辨識和處置能力。」郝偉亮告訴記者,近年來,政工幹部不斷跟飛,積累總結了大量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

那年,該師執行任務的機組經停國外某機場,由於溝通協調方面的原因,中國軍方運輸機機組成員無法入境。跟機政工幹部立即與派駐該國的大使館和武官取得聯繫,尋求外交支援,經過多方協調,終於獲得入境許可。

該師副師長王全勝感慨地說:「我們運輸機部隊『飛出去』的航線上,處處能感受到生命線的力量。」

去年,該師提出「100%的政治幹部跟班跟訓,80%的師團政工領導和營連主官、60%的師團政治工作機關幹部要經過大項戰訓任務和出國任務檢驗,兩年內實現全員覆蓋」目標。在空運協轉、聯演聯訓、軍事比武等重大任務中,政工幹部全程跟飛跟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該師領導感慨地說:「可以想像,跟飛出國錘鍊的是政工幹部綜合素質,而政工幹部能力素質的提升又拓展了戰訓任務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外延。」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