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流傳了一千年的謠言,是時候揭開她的真相了!

一個流傳了一千年的謠言,是時候揭開她的真相了!

太后有點煩

一個流傳了一千年的謠言,是時候揭開她的真相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杜太后畫像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去世了。

杜太后的仙逝,不僅給趙匡胤留下了無盡的傷痛,更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煩惱。

而所有的煩惱均來自於一個謎,一個被稱為「金匱之盟」的謎。

據《宋史—昭憲杜太后列傳》記載,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即趙匡胤稱帝的第二年,杜太后生病,趙匡胤親自侍奉湯藥不離左右,後來病情漸漸加重,太后自知時日無多,遂急召趙普入宮口授遺命。

杜太后問趙匡胤:「你知道你為什麼能得到天下嗎?」

趙匡胤悲痛欲絕,嗚咽著說不出話來,杜太后執拗,堅持要趙匡胤回答,趙匡胤只好對曰:「我之所以能得到天下,皆先祖和太后的恩澤啊。(也就是說,我的命好,祖墳冒青煙嘛。)」

杜太后說:「非也,恰恰是因為周世宗只留下未成年的幼子主掌天下,所以才讓你小子鑽了空子。假如周朝有成年的君主在位,天下怎麼可能還會為你所有呢?所以,我留下遺命,即你死之後,應該將帝位傳於你的弟弟,天下那麼大,統治的人口那麼多,國家能立成年的君主,乃是社稷之福啊!」

趙匡胤聽完已是淚流滿面,磕著頭說:「敢不聽太后教誨。」

杜太后又吩咐趙普道:「你也要記住我所說的話,不可以違背!」

說完之後,杜太后又命趙普於卧榻之前將遺命寫成誓書,趙普寫完之後在誓書的結尾記上「臣普書」三字,隨後將誓書藏入金櫃之中(即「金匱」),命謹慎的內侍保管。

以上就是史書中關於金匱之盟的詳細記載。

一個流傳了一千年的謠言,是時候揭開她的真相了!

金匱之盟

一個勇敢的老太太

從這些文字,我們可以獲得哪些信息呢?

第一,杜太后是個比較勇敢的老太太。

為什麼呢?

因為她在皇位繼承問題上,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敢於打破自西周以來被譽為「百王不易之制」的嫡長子繼承製,一個婦道人家有如此勇氣實屬難能可貴。

第二,杜太后是個比較糊塗的老太太。

為什麼呢?

因為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老太太病重之時,趙匡胤只有34歲,正值壯年,弟弟趙光義才22歲,趙匡胤的長子德昭已經10歲,而且當時趙匡胤身體健康,小夥子一頓能扒拉三碗米飯,吃嘛嘛香,干起工作來也是精神頭十足,完全沒有短命夭折的跡象,即使趙匡胤只能再活10年,長子德昭也已經20歲,何來幼主之說?(事實上趙匡胤在位16年,當時,長子德昭已經25歲了。)

難道杜太后神機妙算,算準了自己的兒子——趙匡胤活不過10年?

更重要的一點是,既然杜太后設立金匱之盟的初衷就是為了防止宋朝成為五代之後第六個短命的王朝,那麼她理應考慮到趙匡胤傳位於趙光義之後,接下來應該怎麼辦的問題。

是傳位於三兒子趙廷美,還是傳位於趙匡胤的兒子德昭,抑或是傳位於趙光義的兒子呢?

為什麼對於這個重大的問題,她一個字都沒說?難道杜太后又神機妙算,算準了宋朝傳到趙光義手裡就玩完了?

當然,有的人會說,不對!

金匱之盟還有個「三傳約」的說法,即,杜太后要求先傳趙光義,再傳趙廷美,然後傳給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

可是,我想說,我的天哪!趙廷美和趙德昭歲數差不多大(作為德昭的四叔,廷美僅比德昭大4歲而已),杜老太太就能這麼自信地料定,趙廷美一定死得比趙德昭早嗎?

況且,這麼一輩一輩的兄終弟及,趙光義這一輩還好說,到了趙德昭這一輩,之後呢,德昭傳德芳,德芳再傳趙光義的兒子趙元佐?然後,元佐再傳元僖?然後……然後就成了一鍋粥……

這樣傳下去,怎麼看,怎麼亂,怎麼都像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正是這諸多的疑點,令史學界時至今日對於金匱之盟仍然爭論不已。

一個流傳了一千年的謠言,是時候揭開她的真相了!

趙匡胤畫像


歷史的真相

巧的是,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一日,經歷了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之後,宋太祖趙匡胤突然死亡,繼承其皇位不是趙匡胤的兒子,反而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

這樣看起來,似乎皇位繼承果然是按照杜太后的指示,由哥哥趙匡胤傳給了弟弟趙光義,一切似乎很合理嘛。

然而,反常的是,趙光義繼位之日,並沒有當眾出示金匱之盟。

要知道,如果金匱之盟確實存在,那麼趙光義繼位的合法性就有了最重要的依據。

因此,按照常理,趙光義繼位之時,應當立刻開啟金匱,當眾公示,以塞天下悠悠之口。

但是,事實是,趙光義並沒有這樣做。

然後,在以後長達六年的時間裡,他仍然沒有這樣做。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繼位的合法性已經成為了趙光義的一塊心病,只好把《太祖實錄》改了又改,企圖通過篡改史實尋求繼位合法性的依據,但是,身邊就有「金匱之盟」這麼好的一副葯,他居然不用,這顯然不符合常理。

事實上,直到太平興國六年九月,已經坐了六年冷板凳的趙普,被當時的宰相盧多遜逼迫得走投無路,圖謀東山再起,於是趁著面奏趙光義的機會,突然和盤托出了一個所謂的「金匱之盟」,已經當了六年皇帝的趙光義這才恍然大悟(「遂大感悟」),趙普隨後復相。

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趙普親自撰寫了「金匱之盟」,又早在趙光義繼位前就知道此事,為什麼當初又要和未來的皇帝趙光義對著干呢?甚至逼得趙光義當初都想殺了他(朕幾欲誅卿)?又是為什麼,趙普不在趙光義繼位的時候就拿出「金匱之盟」邀功,而是在坐了六年冷板凳,被盧多遜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突然冒出來所謂的「金匱之盟」呢?

再者,既然「金匱之盟」早在杜太后去世時,已經存於世上,宮中知曉此事的人也至少有三人:趙匡胤、趙普、還有那位宮人。即使保密工作搞得好,消息沒有外泄,其他人都不知道此事,但是,那位執掌機密的宮人,不會不知道金匱之盟對於現任皇帝趙光義的重要性,如果他秘而不宣,一旦有朝一日這個秘密被趙光義知道,等待他的,恐怕只有死路一條。這其中的厲害,他不會不明白,為什麼一直沒有彙報呢?

可見,所謂的「金匱之盟」,不過只是趙普情急之下,謀求自救,重圖相位的一個道具而已。

而此時的趙光義,已經為繼位合法性的問題,揪心了六年之久,老謀深算的趙普所拋出的「金匱之盟」,正好迎合了他的需要,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結果也就順理成章了。

我認為,這就是「金匱之盟」的真相。

親愛的讀者,你怎麼看待「金匱之盟」呢?

歡迎評論、關注、轉發。

一個流傳了一千年的謠言,是時候揭開她的真相了!

宋朝文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