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茗人茶事丨「當代茶聖」——吳覺農

茗人茶事丨「當代茶聖」——吳覺農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麒龍茶典」(微信ID:qilongchadian),作者 | 靜香。

茗人茶事丨「當代茶聖」——吳覺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吳覺農先生畢生從事茶事,學識淵博,經驗豐富,態度嚴謹,目光遠大,剛直不阿。如果陸羽是『茶神』,那麼說吳覺農先生是當代中國的茶聖,我認為他是當之無愧的。」——陸定

茗人茶事丨「當代茶聖」——吳覺農

名人簡歷

吳覺農,(1897—1989),浙江上虞豐惠 (至今還留有吳覺農故居)人,原名榮堂。因立志要獻身農業,故改名覺農。是我國著名的農學家、茶葉專家和社會活動家,也是我國現代茶葉事業復興和發展的奠基人。他被譽為「當代茶聖」,所著《茶經述評》是當今研究陸羽《茶經》最權威的著作。

茗人茶事丨「當代茶聖」——吳覺農

年少結茶緣

吳覺農原名榮堂,因年少立志要獻身農業(茶業),故改名覺農。「覺」乃佛家所說的「自覺悟」是也,只有「自覺」方能「覺人」,這便是「覺」的真正內涵與本質。

覺農是浙江上虞人,系書香門第之後。上虞自古產茶,宋代便有後山名茶問世,茶業一向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因為環境的關係,他自小就接觸茶事,無論是擠身在茶棧里,看著熱鬧非凡的買賣場面,還是聽著哼歌般的報價聲和唱秤聲,都使他對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少年時,他考入了浙江省中等農業技術學校(浙江農業大學的前身),開始研習茶學。他知道我國產茶歷史悠久、茶品曾飲譽世界,但自18世紀英國扶植殖民地印度、斯里蘭卡等國發展茶業而逐步奪走我國茶葉外銷市場後,便立志要為重振祖國茶業而奮鬥終身。

他在一篇回憶青少年時期憧憬的文章中曾這樣說過:「我入學讀書,逐漸了解到絲綢和茶葉都是我國歷史上很早的出口商品,……我生自茶鄉,因此在中學讀書時,就對茶葉發生了興趣。

正是因為這份強烈的事業心和民族責任感,奠定了他日後非凡茶學成就的思想基礎。[1]

茗人茶事丨「當代茶聖」——吳覺農

遠赴東洋,為茶正名

1919年,吳覺農抱著實業救國、科技興茶的強烈願望,官費赴日本留學,在農林水產省茶葉試驗場學習。他孜孜不倦地研究日本先進的科學技術,搜集和研究世界各產茶國茶的栽培、製造、貿易等方面的史料文獻。

弱國無外交,弱國文化也易被人掠奪!

英國人勃拉克氏在《茶商指南》里提及「有許多學者……主張茶的原產地為英國而非中國。」

易培生氏在《茶》一書里說到「中國只有栽培的茶樹,不能找到絕對的野生茶樹,只亞薩發現野生茶樹曰Theahaqmh,……植物學家都視為一切茶樹之祖」

1911年出版的《日本大辭典》里說「茶的自生地在東印度。」

當他看到以上種種荒謬言論,強烈的民族責任感讓他憤懣不平:「一個衰敗了的國家,什麼都會被人掠奪!而掠奪之甚,無過於生乎吾國長乎吾地的植物也會被無端地改變國籍!……在學術上最黑暗、最痛苦的事,實在無過於此了!

茗人茶事丨「當代茶聖」——吳覺農

為了對這種有意的對歷史事實的歪曲進行回擊。他根據我國古籍有關茶的記載(包括詩詞),引經據典,寫了《茶樹原產地考》一文,雄辯地論證茶樹原產於中國。

文中寫道:「雲,『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卧、輕身、明目』,時在公元前2700多年,……我國飲茶之古,於此已可概見,……印度亞薩野生茶樹的發現,第一次在印度還是獨立時候的1826年,第二次則為印度被吞併以後。

吳覺農用無可辯駁的事實說明,我國茶樹的發現和利用要比印度早上幾千年。他的這一篇文章是我國首篇系統駁斥外國某些人有意歪曲茶樹原產地的專論,也是一篇聲討殖民主義者進行經濟文化掠奪的檄文。

由此,他的文章引起了當時中外相關領域的學者廣泛的關注。才華初顯的吳覺農也在當時的茶業領域嶄露頭角。[1]

《茶經》與《茶經評述》

吳覺農一生事茶,敬茶,愛茶。晚年時,他主編了一部校譯評述唐代陸羽《茶經》的專門著作——《茶經評述》。

嚴謹的注釋、豐富的內容為學術界所推崇和讚譽。《茶經述評》不僅注釋校譯《茶經》,還依《茶經》體例進行了大量的補充與拓展,推動了我國茶學的新發展,堪稱「二十世紀的新茶經」,在茶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相較於1200年前由「茶聖」陸羽所制的《茶經》,《茶經述評》對茶樹原產地、茶葉的傳播,以及種茶、制茶、飲用等,自唐迄今的演變與發展,從經驗到理論均作了全面的系統總結。

除此之外,《茶經》中雖列舉了不少唐以前的茶葉史料,但不乏遺漏,而《茶經述評》對遺漏的重要資料作了補充,並將唐以後歷代茶葉專著作了扼要介紹,可謂集茶葉專著之大成。《茶經述評》還補充了「歷代茶政沿革」,指出茶政對人民的危害,為後人研究茶史提供了便利。[1]

高風亮節照後世

除了在茶業領域的傑出貢獻外,在治學、處事、待人等方面,吳覺農也做出了榜樣。

1942年,他在財政部茶葉研究所工作時曾以「五種工作態度」勉勵全體職工:

一:「公而忘私」,就是公私分明,不能因私廢公;二:「動靜兼顧」,就是辦事要冷靜,工作要主動;三:「即知即行」,就是說做就做,不要怕錯;四:「替人著想」,就是對人對事都要為人著想;五:「訓練自己」,就是要勤學苦練、鍛煉身體、努力上進。

茗人茶事丨「當代茶聖」——吳覺農

除此之外,吳覺農常常對他人的困難,慷慨解囊。而對自己生活卻要求節儉。常以有限的工資和積蓄,資助青年升學或出國深造或作生活接濟。

逝世前一月,他發表了生前最後一次談話:「我一生當中,最關心的是農民的生活和他們的生產」。充分體現了老一輩專家對茶葉事業奮鬥到底的精神。

1989年10月28日,吳覺農與世長辭,他一生事茶,人品也如茶般,清雅淡潔,茶香益遠益清,被後世所銘記。[1]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吳老先生的一生也隨了一句老話:人生如茶。前生如同一杯黑茶,為人低調,謙虛謹慎。學問豐富,濃到深處帶有一腔愛國精神。後半生也如本人最愛的普洱茶,清甜淡雅,香氣彌遠益清。

參考資料:

[1]吳覺農,價值中國百科網 .

運營方:麒龍茶典

編輯:小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