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未來科技局-科學家將3D列印用於航天,為外星基地造磚頭

未來科技局-科學家將3D列印用於航天,為外星基地造磚頭

3D列印技術在幾年前曾經登頂科技圈最熱門話題,就如同今天的摺疊屏手機。

在那一時間,各大院校、科研組織、民間手工技術宅都搶著研究3D列印,作品也是繁花似錦。從解決民生問題的食品,到造福社會的可移植人造骨骼,再到逼格戳破天的汽車飛機部件,總之,給我一台3D印表機,我能列印一個地球。

當年,假如你捧出一把3D列印的菜刀和一把手工鍛造的菜刀,絕對是3D列印的那把更讓人眼睛放光。但現在,也許大家都覺得手工鍛造才更有靈魂。

是的,3D列印過氣了。僅有一些專業領域仍然在繼續使用這項技術,它從大眾視線消失了。

最近,歐洲航天局(ESA)再度研究起了3D列印,這次他們想要幹嘛?不著急,貓哥先說說起因。

從去年年底開始,中國的登月計劃取得驕人戰績,可以說風頭無兩。在航天設計領域,要是比實力,各個國家高矮胖瘦你肯定能比出個123來。

但要說到開腦洞,估計誰都不服誰,畢竟這是一個「敢想才敢做」的夢幻行業

有人想上月球,還有人想上火星。所以很多人就想了:不管你衝出「小破球」去了哪裡,總要做點啥吧?難道只能局限於送點人過去,再鑿幾塊石頭回來研究么?研究完了又要幹嘛呢?

答案就是建立基地,創造生存環境,然後嘗試太空移民。這時候問題就來了!

建外星基地是吧,拿什麼建?現階段,地球人開展地外探險是「大本營」模式。

比如到了月球上開展地質探測,帶了一把鐵鍬去挖,結果挖了幾下就發現不行了,下面有石頭,怎麼辦?「回城」,到地球上準備個衝擊鑽,咱下次再來唄~

可是建基地絕對不能這麼干,一磚一瓦都從地球往外運,成本太高了!說到這,只要玩過即時戰略遊戲的小夥伴立馬就能反應過來,有樹砍樹,有礦挖礦,想贏遊戲先發展經濟啊~

完全正確。科學家們知道,要想建基地,必須在外星球就地取材:一眼望去,周圍大片的灰塵岩石不就是取之不盡的建材么!

那麼問題又來了:該怎樣拿它們來建基地呢?

歐洲航天局終於想到了3D列印。

他們研究了月岩的成分,製作出一批「假月塵」來模擬月球上可使用的原材料。先通過研磨和篩分把月塵分開為不同尺寸的顆粒,再將複合顆粒與光反應粘合劑混合製成3D列印耗材。使用3D列印製作出想要的部件,然後將它們暴露於光下進行硬化,最後放進烤箱固化完成。最終成品的形態十分類似於陶瓷。

咔!!!說好了是列印建築材料,怎麼搞成螺絲釘了??呵呵,進行嘗試而已,列印什麼不都無所謂么,而且歐洲宇航局又有了新腦洞。

建基地的事情比較遙遠,探測器倒是經常去月球賽道飈一圈,可碰上個機械故障就停止工作,一整個賽季的努力都付諸東流也太可惜了。

可如果3D列印技術先用在探測器身上,拿地上的灰塵石頭列印一些維修用的零部件,能把探測器修好那可真是經濟實惠了~

emmmm,是挺有道理的。

每回往月球、火星上發射個無人探測器,科學家們都賊小心翼翼。探測器工作的時候,一旦出現意外基本就沒救了。

前幾天,NASA 正式宣布了好奇號「去世」的消息,雖然它已經超期服役,但是沒能一直撐下去獲取更多研究成果,那幫科學家也心痛到無法呼吸呢~

參考資料

https://www.designboom.com/technology/european-space-agency-researchers-bake-moon-dust-into-screws-and-gears-11-19-20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眼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一覺醒來又有新奇玩意兒-010Day
一覺醒來又有新奇玩意兒-0012Day

TAG:貓眼科技 |